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记忆 | 教印度夫人做豆腐

程瑞声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作者简介    


程瑞声 曾任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中国驻印度使馆参赞,中国驻缅甸、印度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


我们在印度工作期间,常常为宴请伤脑筋,因为印度友人根据其不同的宗教信仰,饮食习惯也大不相同。那里的穆斯林不少,大家知道穆斯林只吃牛肉,不吃猪肉。而占印度人口多数的印度教徒又有着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他们崇拜牛,认为牛是湿婆神的坐骑,因而是神,绝对吃不得。印度教徒的婆罗门等高种姓人士, 又多是素食者。

我们用什么食品招待印度朋友呢?他们有的不吃猪肉,有的不吃牛肉,素食者连鸡鸭鱼虾全不吃,因此豆腐成了我们宴请的常用食品。每次请印度人,我们总是准备几样豆腐做成的菜肴,他们也总是吃得津津有味。可是豆腐是怎么做的,如何将一粒粒又圆又硬的豆子变成又白又嫩、香味扑鼻的豆腐的,对这些外国人来说就像是变魔术一样神秘莫测。

我们的几位好朋友,包括印度前驻华大使梅农的夫人也几次向我的夫人李路打听过豆腐的制作方法。李路每次都仔细向她们介绍,有时我和翻译也去帮忙,又比划又用笔写,可是总也说不明白。看到这些夫人们对做豆腐如此有兴趣,我们就开始考虑安排一次做豆腐表演。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李路在黑龙江空军“五七干校”劳动时曾做过豆腐,还当过一段时间的豆腐班班长,熟悉做豆腐的全过程。由于李路的豆腐做得好,有的同志和她开玩笑,称她为“豆腐西施”。其实,李路知道,鲁迅笔下的这位女人尖刻而并不美丽,但她觉得同志们没有恶意,而是在赞扬豆腐班的劳动。在干校那样的环境里,说说笑笑,逗逗乐,反而是一种相互间的安慰和鼓舞。



印度外交部官员夫人学习做豆腐


安排一次专门做豆腐的对外活动的想法,立即得到使馆有关同志的支持,大家都感到新鲜而又别出心裁。本来嘛,我们到使馆的几年中,已做了多次食品表演。有一次中国菜做得又漂亮又丰盛,每盘菜都像一幅画或一件精致的工艺品。当地记者来做过现场采访,并在印度报纸上作过图文并茂的报道。什么包饺子、炸春卷、“二吃虾”、“菊花鱼” 等已经表演过多次了,唯独还没有表演过做豆腐。把中国的豆腐制作摆到外交场合上来,这对我们来说还是第一次啊!

使我们感到比较方便的是,使馆食堂每周都要做豆腐,一切用具都是现成的,只需要“小型化”就行了。我们做好准备后将请柬发了出去,当印度官员的夫人们知道我们是教做豆腐时,都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印度外交部司局长以上的夫人来了十来位,还有外秘迪克西特夫人也亲自光临。

我们在现场将事先泡好的黄豆用小型粉碎机粉碎,然后过滤、煮浆、点卤。重点在卤上。当我们在一缸热气腾腾的豆浆中慢慢点下卤水时,奇迹出现了!豆浆中漂起了雪花,开始是一点点,后成一片片,小片变成大片,后逐渐变成了块状,这时需要在缸上加盖闷一会儿,豆花就做成了。

再把豆花倒入铺上布的木箱内,用重物压在上面,排尽水,做豆腐的全过程就完成了。在表演过程中,夫人们个个聚精会神,拿出笔和本,仔细记下每一道工序。同时还提出了一些问题,李路都一一作了回答。

那天的午宴所有的菜全是用豆腐做成, 叫“豆腐宴”,凉菜有辣豆腐丝、卤水豆腐、拌腐竹,还有用豆腐皮做的鸡蛋卷,卷内包有金黄色的馅,据说是豆腐加咖喱粉做成,黄澄澄的非常可爱。普通菜有麻婆豆腐、镶豆腐。使馆厨师还为我们做了素鸡素鸭、素鱼素虾。

夫人们感到惊讶的是,这些鸡鸭鱼虾全是用豆腐制成,但味道全然不同, 鸡是鸡味,鸭是鸭味,鱼和虾不仅样子逼真,味道也十分鲜美。大家边吃边笑边议,赞美中国厨师厨艺高超。



豆腐宴后合影(前排左三为印外秘夫人,右三为李路)。


午宴结束后,李路为每位夫人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其中白色盒内装有两块豆腐,用彩色礼品纸包好,用缎带系上蝴蝶结,看起来像高级礼品。每人再加上一小瓶中国生产的辣椒酱,还带一小包点豆腐用的石膏粉(一种矿物质,可点豆腐)。夫人们个个兴高采烈向李路道别、致谢,赞扬活动搞得非常成功。

做完豆腐表演后,在德里的夫人中很快就传开了,不少朋友都表示要学做豆腐,想品尝用豆腐做成的美味佳肴。不久,李路又请了副总统纳拉亚南的夫人乌莎和一些外国使节夫人来我们官邸品尝“豆腐宴”,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End-

图文 | 《睦邻外交四十年》 

作者 | 程瑞声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