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生涯中的一次特殊经历——忆驻秘鲁使馆遭受汽车爆炸突袭

戴诗琪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作者简介

戴诗琪 曾任中国驻赤道几内亚共和国大使。


01


我任驻秘鲁大使期间,使馆遭受过一次爆炸袭击。至今,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1992年12月28日晨,位于秘鲁首都利马市南端、南濒太平洋的圣易希德洛区,仍沉浸在圣诞节和周日弥撒祥和、静谧的氛围中。使馆外的街心公园,鸟儿在林间或唱和应答,或柔咏轻吟,演奏着一首使人沉醉的自然晨曲。初升的阳光,穿过林间树叶洒下或圆或长的亮斑。天朗云淡、风和气清,此时此刻感觉不到南半球夏日的暑热。睡梦中的人们也许还在向上帝祈赐恩泽、施降福祉。占地一万平方米的大使馆,就置身在如此优雅的环境和氛围中。

可是人们始料不及的是,就在这个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惊心动魄的突发事件,我驻秘使馆遭受了“汽车炸弹”的袭击。

02


当日上午,我和参赞、办公室主任正在开会。10时整,平地一声惊雷,近在咫尺,响彻云霄,犹如天崩地裂,惊涛拍岸。我的办公室先是上下跳动,紧接着左右摇晃。我被从沙发上弹起,扑跌在地,茶几上的收录机滚落地面,办公桌上的盖杯、笔筒、书册、卷夹等纷纷落地,墙上的地图、画框一一坠落。金属被扭曲的尖厉吱吱声,混杂在玻璃破碎撞击的一片脆响声中,极为刺耳。

从爆炸声浪判断,爆炸发生在使馆后院,我同与会二人立即直奔该处,只见使馆的砖砌混凝土抹面约60厘米厚、2.7米高的围墙被炸开一道11米宽略成“U”形的缺口,加上两侧的裂口,损坏的围墙达30米。

从缺口往外望,硝烟尘土弥漫一片,太阳昏黄宛若一个火球,树叶瞬间变成褐黄。穿过灼热烟尘,跨过残垣断壁,走出缺口,实难忍住涕泪和咳嗽。一台扭曲烧黑的面包车骸还在冒烟,助爆的白色物散落在地。我即嘱办公室主任立即将事件通知秘鲁外交部。




远望200米开外,数幢高层公寓楼,巨块玻璃外墙破裂。百米外,街心公园中心,太平洋战争秘鲁英雄上校的铜像尚无恙,但却隐现在一片漫漫硝烟中。上校左手持缰,右手举刀,侧脸后视,张口呼唤。战骑前蹄后曲腾空而起,后蹄蓄势待发,鬃发飘拂,引颈长嘶。此时此地所闻所见,宛若百多年前的战场再现。

10时10分,排爆警察和专家呼啸驰抵现场勘察。经调查,这是一起预谋的“汽车炸弹”案。测算车内装有几百公斤炸药。据目击者说,一辆汽车驶到使馆附近后,冲向围墙,一人下车持枪驱赶行人,另一人则将预留的石块压放在加速器上迅即下车逃逸。炸弹车冲上人行道,直奔围墙引爆。

距爆炸中心80米外,楼房150余块玻璃完全碎落,无一完好。办公楼近窗处的工作人员爆炸时外出,幸免于难。新华分社一人不幸双耳鼓膜穿孔。各处楼房不同程度呈现裂纹。事后,隔街邻居匈牙利大使同我开玩笑,要求我赔偿他的损失。我也笑答说,等有机会见到作案人,我一定反映你的要求,两家一并索赔,但我享有优先权。

03


此事件后,使馆处在一个特殊时刻。当务之急是稳定馆员思想,安定情绪,坚守岗位,继续做好内外工作。为此,我做了如下几件事:

(一)从现场赶回,立即着装,分别接待接踵而来的调查恐怖活动的检察官、外交部礼宾司长、亚太司长和区长的视察或慰问。答复提问,感谢慰问,陪同视察。我再次要求秘方切实加强对使馆的安全措施。会见时,我们完全按照正常接待规格和仪礼,做到了忙而不乱,井井有条。

(二)指示参赞和办公室主任,对现场和损坏情况摄像、照相,并尽快采取一切可行措施,堵闭豁口,清除对外场所和各办公室的爆炸残物,恢复对外活动和正常工作的环境和条件。

(三)责成办公室立即组织全天候24小时值班,人员立即到位,监视豁口,直至永久性的修复完工。晚间派出流动哨巡视院内,注意周围动静,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

(四)指示参赞,抢在外电报导事件前,迅速将使馆遭炸后的机要保密、人员馆舍安全和使馆损失、处境等情况报告国内,使国内心中有数,便于作出决断和采取措施。上述各项工作,是在事发后90分钟内部署或完成的。

(五)继部门负责人的馆务会议后,下午召开全馆大会。我代表使馆党委慰问全体馆员,表扬大家临危不惧、团结协作、共赴危难的可贵精神,勉励大家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加强保卫保密,把可能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六)次日,我会见了内政部治安首长阿曼多将军。对方强调警力不足,建议使馆雇用私人保安力量。我根据有关国际公约,阐明驻在国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强调中国使馆是某些行动的重点目标,建议合理分配使用警力,保护重点。后又同有关方面几经交涉,终于争取到了有效的常备警力。其实,早在9月,我同秘鲁副外长比利亚兰大使就有过几乎相同的对话。可惜当时对方未予以足够重视,不然,是可以避免或减少损失的。

04


这次突袭不是作案人一时冲动的结果,而是有着复杂的背景。据秘鲁有关方面透露,根据爆炸和行动方式特点及现场勘察的分析,这次行动是名为“光辉道路”的反政府武装组织(简称 SL)所为。




SL自称是“毛派”组织,然而它的所作所为完全与毛泽东思想背道而驰。就在这次事件两天前,即26日清晨5点40分,在使馆正门前就引爆了由3个煤气罐组装的汽车炸弹,轰然一声,打破周末清晨的寂静。所幸仅爆一罐,使馆未受什么损失。12月26日这个日期对中国人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此时此刻炸中国使馆,对作案者来说肯定有特定意图。

SL的先后行动看来似有如下目的:(一)挑起外交纷争,向秘鲁政府施加压力,以图开释其身陷囹圄的头号头目G。G在狱中已3月余,SL欲劫狱,但却束手无策。

(二)显示该组织尚有相当活动能力,以增加同政府关于实施《和平计划》讨价还价的筹码,特别是在G和其他重要头目相继被捕、组织又受重创之后,更有此必要。

(三)抹浓该组织的“毛派”色彩,表明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是“正统的革命派组织”,以增强它在同各主要反政府武装组织之间斗争中的地位。

(四)表示对我改革开放不满,因其误认为我背离了毛泽东思想。

至于为何有先后两次爆炸行动,我想可能是:26日意外失手,基本未造成损失,远未造成它所希望的影响,不能就此罢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28日,时间意义逊于26日;后围墙,地点意义也小于正门。但26日后仅两天,一般防范意识减弱,又有机可乘,因此,28日的行动是26日失手后不得已的弥补行动,为保障成功,采取了更可靠、更有力、规模更大、影响更大的行动方案。

另一事实似可加强上述判断。G被捕后示众时,曾公开宣称:SL组织将以重大行动来“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这不啻是号召其部属在1993年12月26日前后一段时期采取行动。至于为何会提前于1992年实施?我认为,当时该组织处境危难,风雨飘摇,前途渺茫。一年以后的情况如何,谁也说不好。与其以后更无把握行事,不如抓住时机,孤注一掷,并兼收现实急需之效。1993年底未发生G所声言的行动,这一事实似可证明上述推断有一定可信性。1993年底的时候SL不是不想为,而是无力为之。

05


善后工作快节奏、高效率地进行,10天内各方面已基本恢复正常。1993年1月9日,我就事件及善后工作在全馆会上作小结。主要赞扬大家在突发事件中表现的高尚品德和可贵精神,鼓励再接再厉,继续奉献。



作者与秘鲁总统藤森在换文仪式上


我赞扬全馆人员:(一)不畏艰险,勇敢沉着应对事变的大无畏精神。当时现场硝烟弥漫,窒息呛人,门窗玻璃随时可能突然伤人。但大家有序地勘察现场,摄下有关情况,清除爆炸残物,无一人惜命退缩、畏首畏尾。

(二)以主人翁的高度责任感,超常的劳动强度,奋战两天半,永久性地砌堵了豁口,保障了使馆的安全。友人和值勤警察都钦佩不已,甚至被殃及的对我不满的近邻也感叹说:“你们中国人真行”。

(三)团结协作,不怕苦累,牺牲个人,坚守岗位。大多数人白天工作10多个小时,晚上接着值班,毫无怨言,还有人带病干活。炊事班也参加砌墙和值夜班,厨房整日不熄火。除日常膳食外,值勤警察多岗多餐,施工人员难以正常用餐需作特殊安排,这些极大地增加了厨师的工作量。但三位厨师不辞劳苦、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善后修复工作作出了特殊贡献。

外交部领导对事件和善后工作极为关心,发了慰问电,作了重要指示,并给予了精神和物质的支持。这是使馆搞好善后工作的重要保障。全体馆员在事件后的一段时期,继承优良传统,兢兢业业,又为防爆保安全做了出色的工作。我们同修缮组一起自己动手灌注了大量水泥路障,在使馆四周竖立了400根阻车防撞钢柱并修建了四座监视岗亭。馆员的辛勤劳动使设施上的安全保障大大改善。

06


SL借助袭炸我使馆解救G的目的未能达到,于是又策划采取新的行动。1993年2月22日下午2时45分,一位接近秘鲁和美国情报部门的非秘籍权威人士告我,自当日起至3月中,SL将采取新行动,很可能绑架中国、美国、西班牙或日本大使。

我脑中立即反应,SL要劫持人质以换取G出狱。估计这种“可能”很可能成为现实。因SL 当时的处境困难非比寻常,首领G在狱中几近半年,群龙无首,士气低落,营救G出狱是缓解SL组织危机和士气危机的现实办法。



作者在秘鲁古文化遗址固斯可地区


对上述友人通报的信息,我仅向使馆参赞以上干部分别打了招呼,让他们心里有数,以防一旦成为现实还不明了事件背景。我的一切外出公务活动照常,只是中止了每天清晨围绕使馆的跑步和休闲时的外出散步。在长期驻外外交工作中,我经历的事件不算少,特别是在变数较多、政局动荡、双边关系不很稳定的国家,长期的思想准备,确能提高应变能力,有利于心理素质的锻炼。

此时,美国大使早已回国,只留下代办;日本大使也已安排回国;在利马的当事四国中只有我和西班牙大使。我注意到,三国馆长日常馆外的保卫措施是:美国有多名便衣保镖同车和另车随行,形影不离;西班牙有本国的国家警察护卫,两辆面包车随行,鸣笛开道,馆长车居中;日本的行车模式形同西班牙,保卫人员同美国一样。我国限于制度和条件,不可能对馆长采取什么特殊保卫措施。

一次,秘鲁议会开全会,外交团被邀出席。议会大厦前党政军要人云集,军警岗哨林立,仪仗队列队准备,一派庄严肃穆。此时,我和美国代办同时抵达。美国保镖先行下车,把代办护在人墙中进入议会。而我却孤身一人昂然进场。

07


SL以炸中国使馆来增强地位的做法,虽是以行动来完成的,但效应却是间接的。而G在9月24日向外国新闻界示众时的讲话,虽是以言论来描述的,但却具直接效应。

当日,G在谈了无产阶级革命和SL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之后,又胡诌了一通毛泽东关于暴力革命和不断革命等论述,最后声言SL将采取重大行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G是哲学教授,应该承认其思辩和口才是不凡的,讲话颇具欺骗性和蛊惑力。这大大有利于SL企求的直接效应,却极不利于中国大使馆。历来人们认为SL是“毛派”,G的上述言论无疑加深了人们的误解,误导人们产生对中国大使馆的猜疑和不满。




秘鲁有新闻自由,使馆外交官随时都可能碰到关于中国与SL关系的提问。为此,我拟定了一个答问要点,供有关外交官灵活掌握运用。主要内容是:

(一)中国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和毛泽东本人的领导下,取得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因此,毛泽东思想是革命的真理,毛泽东享有崇高威望也是必然的。

(二)中国历来主张革命不能输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事务应取决于该国或该地区的人民。

(三)毛泽东思想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产物,运用该思想也应采取历史、地域、社会经济的分析态度。

(四)毛泽东思想所说的革命暴力,绝不包含恐怖活动。二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容混淆。中国人历来不主张搞恐怖活动,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五)中国与SL无任何关系。

现在,回首这段往事仍思绪难平,写作此文记下自己外交生涯中的一次特殊经历。




-End-

文字 | 《惊心动魄的外交岁月》 

作者 | 戴诗琪

图片 | 除标注外来源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