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在周总理身边的日子
1950年2月,刚过了春节,我奉命从所在部队29师到重庆的二野政治部,再转到北京,进了武官训练班,准备去做外事工作。因为新中国成立了,将与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外交人员要从党、政、军干部中选调。
1950年6月,正当我学习结束之际,朝鲜战争爆发了。接着,美国的第七舰队封锁了台湾海峡。结果事情与预先想的不一样,好多准备同我国建交的国家退却了。这样,相当多的外交人员出不去,我也当不成武官了,等待在国内分配。1950年八九月间,我被分配到周总理办公室。朝鲜战争开始后,总理办公室的军事工作增多,因此我被调了过去。
一
在周总理身边的几年,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周总理对下面的工作人员,包括秘书,从不对哪一个人作整体性的批评,怕你背上大包袱。“总理都说我不行,那我不就完了。”周总理批评人一般是就事论事,点到为止。你哪一件事没做对,他就说你这件事不对,不说你这个人不行。正因为这样,我们做每一件事都很认真。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的一个宗旨就是力求避免出错。因为在那里工作,出一点儿错都事关重大。
△ 1958年2月,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朝鲜。这是周恩来在金日成首相陪同下,参观兴南化肥厂。
有一次,正是抗美援朝到了紧张的时候,朝鲜的金日成主席秘密到北京来,与周总理会谈后,周总理让我马上去把这件事告诉彭老总。
彭老总办公的地方与西花厅相隔并不太远。我担心转述有出入,就将周总理口授的事记在一张小纸条上,揣上纸条就直奔彭总办公室。可是在半路上,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间我记事的那张条子不见了,手里没有,摸了身上的所有衣兜也没有,急得我满头大汗,紧张得不行。这个纸条丢了可不得了,因为这是绝密的,这可不是小事啊。在我失望之际,三翻两翻,在一个小本子中找到了,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此后,我更加小心谨慎,对于周总理交办的事慎之又慎,生怕出一点差错。因为哪怕很微小的一点过失,都可能给国家和军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总理真是忙得不可开交。接着就是抗美援朝,更忙得不分昼夜了。那时经常开会,而且周总理开会往往是长会多,一开十来个小时是常事。对于公务,他不嫌麻烦,国务会议经常是下午三点开到六七点钟,吃完晚饭后接着开,有时开到午夜一两点。他是让别人充分地讲,而且许多人也愿意在周总理面前放开讲。他是总理,兼外交部长,还是军委副主席。党、政、军、民,工、农、商、学相关的要事他都要管。
抗美援朝时,军事日常工作由周总理来抓,后方的物资供应和其他保障工作很重。当时彭老总也为后方供应有时跟不上而着急。周总理在后方就只有再加班加点。
当时周总理在军委的助手是聂荣臻代总长。聂总也很辛苦,经常为了商讨军事大事,晚上到我们办公室来等周总理,好多次都等得很晚,就在秘书室的沙发上睡着了。一般的事当然可以交给我们办,但重要的事得他亲自与周总理商定。当时许多领导同志为等周总理,在我们办公室的沙发上打瞌睡是家常便饭。周总理就可想而知了,外面找,家里等,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 工作时的周恩来总理
尽管很忙很累,但周总理仍应付自如。他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方面是精力充沛,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他一般每天就睡六七个小时,紧张的时候只睡两三个小时。另一方面是才思敏捷,周总理日理万机,一会儿是电话,一会儿是汇报请示;一会儿是开会,一会儿是接见;一会儿是讲话,一会儿是批示,但是他的脑子清楚得很,有条不紊。这个人前面请示一个打仗的问题,那个人后面又请示一个民主人士的问题,话题一会儿一换,但周总理马上就能给出十分明确而具体的指示,从不皱一下眉头。
而且他处理问题还很细,有时候他听汇报不甚清楚,就要你解释清楚是怎么回事,你解释不上来,就让你回去弄清楚再来。等你说清楚了,他的处理方案也就出来了。
再有就是他过目不忘。一样的文件,周总理看完了,我往往还没看到一半。他常常起床后,仅用半个小时在他的第一办公室(洗脸间)就把这一天的北京大报都看完了,参考也看完了。不但主要的国内外大事都了解了,甚至有的广告也看了。而且记得很清楚,连吉祥戏院演什么戏他都知道。
三
那个时期,是周总理办公室秘书较多的时候,有20人左右。每个秘书的工作都是直接对周总理负责,办公室主任和副主任是不领导的。文件电报、请示报告由秘书直接送周总理,周总理通过秘书传达他的指示。当然有特别重要机密的,如关系到中央人事问题的信件,周总理也不经过秘书,别人直接送他,他回复后封好口,让机要人员直接送走。
周总理同各部部长们联系大多是通过秘书,有时也直接把部长们找来。周总理对工作很严格认真,对部长们也不客气。因此国务院各部的部长们也都有点怕周总理,不敢随随便便、马马虎虎的。有时候对某个部的文件不满意,或有什么问题,他就让我们去把那个部长找来,当着秘书的面,周总理就对那位部长不客气地说:“你看一看,这文件搞得是什么嘛。这句话就不通,这件事就没有说清楚嘛。”下一次那个部长就不敢再马虎了。
周总理处理的事很多,面很宽、很广。各部门的负责同志也是各有各的脾气,对秘书发发牢骚是常有的事,但他们从没有对周总理有怨言。
△ 1951年3月20日,周恩来与办公室同志合影。后排左三为作者。图源:《秘书工作》
周总理处理问题、批阅文件,都有他的考虑。下面各部门送来的文件,有的批得很快,须马上办;有的他认为时机不成熟,会压着不批,还要等一等,看一看。我们每天晚上送去不少文件,有的周总理只看一下题目,就压在那里了,压很久,就是不批。下面部门的同志就急了,就有意见了,他们就催秘书:“你们怎么不尽责啊?送了那么久,怎么总理还不批啊?”
一次,军委总干部部一位负责同志为了第一次评军衔的事送来了一个文件,通过我送周总理审批,周总理压了下来,没有马上批。那位负责同志就对我发牢骚,说我办事不力,我也无法解释。一次开会,他就直接去找周总理说了。后来,一天晚上周总理办公中间休息时来到秘书室,那天是我值班。周总理就叫住我:“小郭,我们出去走走。”
路上我们谈起了军委送的那个文件,周总理对我说:“这件事不怨你,你不要在意。是我有意要压一下的。军委他们的意见,我知道就行了。”周总理在这些方面做得很周到,不是你的责任,他是要给你讲清楚的。
四
我跟随周总理出了两次国,参加了两次大的活动,但和当外交武官不一样,主要是当机要秘书。
第一次出去,是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第一次率团参加国际会议。记得周总理在开会期间基本上没有离开过代表团总部,除了必要的会见、宴请及开会外,他没有一次以私人身份外出过。我在那里待了四个多月,基本上是做代表团办公室的工作,处理各种电报和文件。
第二次是参加亚非会议。我基本上就起一个机要秘书的作用。周总理要我把最重要的东西——文件电报等替他管起来。在昆明时,周总理就要我们把文件清查一下,什么东西带,什么东西不带,由我负责清查。为了保险起见,许多内部文件都不带。最后,除了一些公开的资料,就带了一份最重要的文件,这是周总理参加这个会议的主要文件,是我国政府对会议的一个方针原则性的材料。
离开昆明前,周总理特别向我交代:“这个东西要放在你的贴身衣服里,有你在,这个东西就要在!”那时,我们的观念是保险柜、保险箱都不如自己的身体保险。就这样,我带着这份重要文件,与周总理和同志们一起飞往了印尼。
五
我离开周总理办公室是在1956年的八九月间,当时中央统一安排,要求干部轮训,有短期的,我被批准去党校学习一年。我走后,周家鼎同志接替了我的工作。我在周总理办公室干了6年,所受的教育终身受益,所经历的点点滴滴成为我一生最珍贵的记忆。
-End-
文字 | 《秘书工作》
作者 | 郭英会
图片 | 除标注外来源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