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山万水隔不断我们的思念之情——南通技工重修坦桑尼亚中国专家公墓侧记

王广祥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作者简介  

王广祥  中共党员,江苏南通市人,江苏南通日报高级记者(2013年退休),南通市委四次表彰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杰出人才;曾受到江苏省委、省政府通令嘉奖,被授予江苏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当选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七届理事,三任南通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1994年获我国新闻战线最高荣誉和成果奖——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奖,2010年当选全国劳模;201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勋章。

1996年后,探索世界的脚步深涉五大洲53个国家,曾在东欧6国追踪各类制度的兴衰史,曾赴古巴、智利拍摄社会现状,赴巴西亚马逊丛林探索原住民生活,赴欧法德荷比等国,追寻一战二战遗址,赴缅甸慰问中国远征军老兵,采访当年的战斗经历,也曾赴非洲多国拍摄原住民现状,寻求中国援非项目今昔及背后的感人故事;远行世界的行程中,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曾多次向中国驻外使领馆求助,得到驻博芡瓦纳、马来西亚、坦桑尼亚等使领馆的协助,为行走他国提供了便利。


向上滑动阅览全文

炙热的阳光烘烤着非洲大地,湛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2007年8月19日下午,我在坦赞铁路局员工詹姆士先生陪同下,驱车驶往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南24公里处的中国援坦专家公墓。此行,一是祭奠长眠在这里的69位为援助坦赞建设而殉职的中国专家,二是代表南通亲人向这些长眠在异国的英雄们献上一束束鲜花,以此寄托我们无尽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为我的这次非洲采风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赞比亚鲁西瓦西湖畔的少年儿童欢迎坦赞铁路的列车通到他们的家乡(1976年摄)。新华社 发

坦赞铁路是一条贯通东非和中南非的交通大干线,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中央省的新卡皮里姆波希,全长1860.5公里。坦赞铁路于1970年10月开始动工,1975年6月建成通车。迄今为止,仍是我国投资最大、牺牲人数最多的援非工程。

30多年前,还在农村插队的我就通过电波和新闻简报对这条神奇的铁路神往已久。那野兽出没的原始丛林,险恶的施工条件,一个又一个中国技术人员的牺牲经历,深深铸刻在我的心中。我曾无数次念想着,如果有一天能去非洲,一定要看看这条鲜血染成的友谊之路,看看和平时期献身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亲人,以此了却多年的夙愿。

为此,在坦国美丽的桑给巴尔岛采风期间,我特地请教了中国外交部驻桑岛总领馆总领事张洪铁先生。得知我是来自南通的记者后,曾在多个国家担任外交官的张总领事欣喜地说,他对南通的高速发展非常关注,十分欢迎南通的同志来桑岛作客。

张总领事介绍了坦赞铁路的过去和现状,还特别介绍了外交部对坦桑中国专家公墓的重新改建十分重视,并告之国务院拨出的30多万美元专项资金早已到位,而担负施工重任的就是来自南通的建筑铁军。张总领事感慨地说,作为地方新闻单位的记者,在非洲能碰到如此难得的新闻素材,实在弥足珍贵。为此,他为我联系了坦赞铁路局的相关人员,请他们提供一定的便利。

作者在中国专家墓前留影

车抵绿草如茵的墓园,一座写有“中国援坦专家光荣牺牲同志之墓”的纪念碑呈现在记者面前。其后,69块铸有姓名、牺牲时间的墓碑,静卧在花丛中。

作者正在采访南通施工技术人员

(作者供图)

我们未及打探南通施工人员何在,不远处就有两名皮肤红红的中年男子快步迎了上来。他们就是在这儿施工,老家在我们南通市海门镇五港村15组的施工长季云星和工人高勇。

熟悉的乡音令他们惊愕不已,握住我们的双手久久不愿松开。“想不到,想不到啊!在这万里之遥的非洲大地,竟然见到了家乡的新闻记者!”激动不已的老季告诉我,他作为南通派出的建筑施工人员,已在博茨瓦纳工作了9年,他所在的南通建筑铁军在非洲承建了多个国家的的供水、供电和土木工程,而高勇等老乡则到坦桑不久。

目前,他们共有20多名南通老乡在坦桑承担着当地医院的建设项目。数月前,他和几名工人来到这里,承担起为这个中国外交部委托的在非洲最大的烈士墓园改扩建工程的重任。

老季介绍,中国驻坦桑大使馆工作人员和所有在坦工作的我国公派人员,经常会到这儿扫墓,寄托哀思。国内来访的代表团几乎也都要自发地前来敬献花圈,表达敬意。

中国专家公墓坦桑守墓人穆罕穆德、拉西丁

(作者供图)

由于这一墓园是在特定的时期由外交部牵头所兴建,几十个春秋的风吹雨打,加上建材的毁损已不适应时代,中国外交部的新规划中,原每座60厘米左右高的水泥墓碑,将全部改成高达近两米、宽近80厘米的汉白玉碑。每块碑上将详细刻上烈士的生平和牺牲经过,园内地坪等也将全部重修。目前,工程正在进行地面施工,国内专运的汉白玉墓碑不日抵达后,将逐一安装。5个月的工程完工后,中坦两国政府要人将出席隆重的竣工典礼。为此,他和几位南通来的技术人员,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力争打造成精品工程。

作者向中国专家墓中烈士献花

(作者供图)

走进墓园,我依次向69位烈士敬献了鲜花,并一一行了鞠躬礼。69名烈士当中,47位在修建坦赞铁路时牺牲,22名是中国援坦医疗队的医生和水文地质专家,还有的是率队援坦的官员。几十年来,国内亿万人民传颂着他们伟大的业绩,却大多无缘亲临烈士的墓园,今天,我们从江海平原来到非洲大地,肃立在烈士的墓碑前,双眼早已泪水模糊!

张总领事介绍的坦赞铁路建设史上,当年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建设坦赞铁路的过程十分艰险,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实际上中国援坦其他工程中的往事,同样也是感人至深。

当年,海内外多家媒体曾报道,1964年7月,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国民军司令尤斯福在指挥部队野外军训中被毒蛇咬伤,生命危急,所幸中国援桑军事专家组组长黄天带着中国传世三百多年的国家非遗名药季德胜蛇药片,立即对其口服外敷,经过三天的抢救,这才挽救了尤斯福的生命。

中国援建坦赞铁路期间,季德胜蛇药作为保障施工安全的特效药,在医治毒蛇、毒虫和毒蚊咬伤和非洲疱疹等方面更是发挥了特殊的效用。坦桑尼亚药局局长姆休被毒蛇所伤,奄奄一息之际,也是我们中国援坦医药代表团长,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孟奇紧急采用季德胜蛇药施救才挽回孟奇的生命的。张总领事说:“坦赞铁路的开通,你们南通是有功之臣,你们不仅派出了那么多的技术工人,南通的生产的季德胜蛇药紧急驰援坦赞铁路工地,那可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的。”

是啊,南通生产的国家季德胜蛇药片、王氏保赤丸等多款中国非遗名药早已成为我国援外的主打产品,在全世界不知医治了多少的伤患,想不到当年在坦桑还有这么多的救死扶伤动人故事,作为南通记者能捕捉到这么多难得的非洲新闻素材,我的内心充满无比的自豪。

至今还是联合国确定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刚从殖民主义枷锁中挣脱出来,不用说当年的极度贫困落后,即便是今天记者在当地的耳闻目睹,也难以形容其落后的现状。在非洲,特殊气候和多种疾病随时都有可能置人死命,就是从原始丛林中找出一条路来,也是难上加难。

1967年10月,中国援坦专家张敏才在坦桑尼亚东部鲁伏河下游河谷的灌木丛中进行勘探时,突然遭到了铺天盖地的巨大野蜂的叮咬,全身当即中毒,被人抬回住地时,已经周身浮肿、神志不清。坦中两国医生连续进行了四天四夜的抢救也未能将他从昏迷中救醒。远在北京的周恩来总理获悉后,立即从北京派遣医疗专家乘专机到达累斯萨拉姆参与抢救。但张敏才终因伤势过重,逝世时年仅35岁。

1973年,中国、坦桑尼亚、赞比亚工人、技术人员在一起冒雨赶修坦赞铁路。(新华社记者 李生南 摄)

坦赞铁路穿越高山、峡谷、湍急的河流、茂密的原始森林,有的路基、桥梁和隧道地基土质为淤泥、流沙,沿线许多地区荒无人烟,野兽群居出没,全线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施工条件异常困难。全线建桥梁320座,隧道22座。施工中,一些技术人员有的被飞石击中牺牲,有的被泥沙淹没,还有的被猛兽和毒蛇所伤害。最可惜的是,他们当中,还有几十名都是被蚊虫叮咬后引发恶性疟疾夺去了生命,令人十分惋惜。

在庄严肃穆的墓地,我和同行的摄影家刘才千不停地按动快门,逐一摄下了69座墓碑。其中,还有3位就是我们的老乡。我们记挂着回国后要将这些照片按照地址寄给他们在国内的亲人,让他们得知,来自江苏南通的同志,没有忘怀他们长眠在非洲异国的亲人。

岁月悠悠,三十多个春秋过去了,由于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的消亡和安哥拉民主政权的建立,赞比亚等国出海口的多条选择,造成今天的坦赞铁路已没有了20多年前的繁忙。但为了这条举世闻名的铁路,中国前后5万多工程技术人员付出的代价,近百名烈士付出的生命,却永远印刻在非洲大地上,更时时铭记在全国人民心中。作为改建工程的建设者季云星等南通施工人员,则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

2006年6月23日,正在坦桑尼亚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坦桑尼亚总理洛瓦萨陪同下,专程前往位于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市郊的中国援坦专家公墓凭吊。这是温家宝总理向烈士墓献花。(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2006年6月23日,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在坦桑尼亚总理洛瓦萨陪同下,专程来到中国专家公墓祭奠。时值烈日炎炎,芳草萋萋,中国援坦专家公墓内一片肃静。温总理和洛瓦萨默哀后,温总理敬献了“为援建坦赞铁路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的花圈。

在现场,温总理还特别询问了墓园的改建工程。当听到工程已经顺利开工并由现场的季云星等南通籍施工人员担负重任时,温总理深情地说:“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向烈士的墓地献上鲜花,向他们表达我们无尽的思念。他们在这里已经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但是,祖国人民和坦赞两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他们。祖国人民和坦赞两国人民感谢他们为中非友谊做出的无私奉献,他们的功绩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他同时关照随行的使馆同志,一定要高质量抓好这一工程,让祖国人民世世代代铭记他们的历史功绩。

这一难忘的瞬间通过央视的镜头和新华社记者的图文报道,让无数的人看到了人民总理的爱民之情,也看到了几名普通的南通施工人员激情难平的瞬间。

2021年5月21日拍摄的位于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的中国专家公墓。(新华社记者 李斯博 摄)

金色的晚霞,映红了中国援坦专家墓园,我们就要与季云星等告别了!回望一座座闪光的墓碑,一股难以割舍的情感涌上我们的心头。为了援建坦赞铁路,多少优秀的中国儿女远涉重洋踏上广袤的非洲大陆,为中非人民的友谊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你们可知道,为你们重修墓园的就是我们南通来的技术人员。安息吧!请相信,他们一定会以南通铁军的精神,为你们修好温暖而又宁静的家园!

— END —

作者 | 王广祥  图片 | 王广祥、新华社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