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位受到布什赞扬的中国女性

龚宇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1973年2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公告,决定在对方首都互设联络处。这是尼克松总统访华后,中美建交前,为发展中美关系双方建立的一个具有外交性质和半官方性质的办事机构。名义上是半官方,美国国务院却完全按照一个大使馆的编制、规模,配备人员、调拨经费、购置物资;派到驻北京联络处的不仅有曾经担任过大使的主任,还有各部门派来的参赞及专业工作人员,还派来了全副武装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为联络处站岗值勤。



• 1974年8月,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主任戴维·布鲁斯在离任回国前同联络处的中国籍和美国籍工作人员合影留念。背景是美国驻北京联络处办公楼。


外交人员服务局为美驻华联络处在东郊使馆区秀水街选择了一个外观典雅、设备齐全的对外办公楼,在外交公寓租下了一个单元,为其官员及家属作为起居生活室。联络处的行政官员向外交人员服务局提出一纸冗长的雇员名单,其中包括翻译、会计、司机、厨师、招待员。中方为配备上述人员十分慎重,政治上要灵敏可靠,业务上要过硬,拿得起放得下,“不能丢份儿”,品德、作风乃至相貌都要够层次的。

服务局的储备人员一时还满足不了上述要求,于是请有关单位予以支援。在三天内,从外交部、北京市以及大宾馆内,选调了一支德才兼备的队伍。

在外交部财务处工作的戴莎被抽调到美国驻华联络处担任会计工作。消息在外交部传开后,引起同志们的关注,有祝贺的,有担心的。70年代,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在一般人眼中有些神秘,“和美国人打交道不是好玩的”。正因为是和美国人打交道,有关领导对她说:“派你到美联处工作,是代表国家工作人员的形象,要本着不卑不亢的原则做好工作。业务上要精益求精,每笔账目要多复核几遍,力争不出差错,还要努力学习外文。”戴莎工作近30年,领导如此重言重语的嘱咐,还是头一次,她表示:一定完成任务。

1973年5月21日,戴莎来到挂有星条旗及美国海军陆战队站岗的美联处上班。她的主管是来自美国国务院的SCHAFFER小姐。SCHAFFER小姐向她交待了每天的工作程序、工作任务以及办公室的规章制度,最后说:“你的工薪我们按月通过银行转到服务局。”戴莎对工作、工薪似乎都没有什么意见,难就难在外文不熟练。

当天四点下班后,一位司机谈到:“海军陆战队要检查我手提包,我让他看啦,一个饭盒,一块毛巾,一块香皂。这是搜身,是不尊重我们人格的表现。”戴莎表示有同感。他们谈的情况通过服务局反映到外交部。三天后,大兵卸下武装,改成便装,再也不进行手提包的检查。雇员同志开会时认为:这是维护我们尊严的胜利。

戴莎在美联处工作,第一次领受到美国人的工作作风、待人处事以及情趣爱好。在这儿上班,不准迟到早退,甚至不准请假;办公时,不准聊天,不准大声说话,甚至连读书看报也不准;八小时内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一项开支,主管告诉你怎样记账;一笔安家费,告诉你汇往美国哪家银行,如果再问,对方会很客气地挖苦你:“对不起,方才我没说清楚吗?”假如你没听明白,胆敢再问第三次,得到回答时,准是一幅阴沉沉的面孔。“给美国人干事,得集中全部精力,把全部神经都调整到第一线,交代的事情要一步到位,丝毫马虎不得。”戴莎还说:“工作绝不能出差错,不能让美国人说我们不行,我们要为中国人增光。”使命感、荣誉感,深深印在她的心坎上。

戴莎工作之余,玩命地学习《英语900句》,为此请翻译录了一盘又一盘录音带,半年之后,外语的进步、工作上的责任心,使主管大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之感。主管曾几次不知是有意或无意将账目弄混,数目写错,都被细心的戴莎一一发现纠正。戴莎凭着熟悉的业务,经手的数亿美元的账,没出过一丝差错,其中包括给联络处各官员寄出的安家汇款,都处理得有条不紊。



• 乔治布什


第二位主任布什到任后,发现中方雇员吃午饭占的时间较长而影响正常工作,于是决定联络处供应午餐。这独出一举的待遇,在驻华使馆圈内引起很大的风波。仅仅吃了5天,就以“伙食不适中国人口味”为由被其他使馆的中国雇员所妒嫉反掉。这种“左”的举动,在“文革”时期是司空见惯的。

当我询问在美联处的工薪时,戴女士告诉我,每月人民币600多元。外交人员服务局给她的是62元工资+15元伙食补助费。她接着说:“那时想到的是怎样完成任务,自己比在外交部上班多得15元伙食补助,已经很满足。”

1976年,三年合同期满,美联处挽留她继续再干三年,她谢绝了。她离开联络处时,布什主任握住她的手说:“你有东方女性的品德,稳重、上进、称职、能干。”曾经为她去美驻华联络处工作捏一把汗的好友,从托尔斯泰下述一段话中得到启迪:“一个人看起来平平常常,一旦面临严峻的考验,大事也好,小事也好,他的心中会升腾起一股伟大的力量,这便是人类的美。”戴莎在外事工作中,经受了一次真正的考验。



• 加纳首都阿克拉


1977年12月,戴莎被派往我驻加纳大使馆工作,本职是会计,外交官衔是三等秘书。她不解的是组织上只派她本人,而在外交部工作的爱人,则因“工作需要”没有同时派出。于是她只身一人,手持外交护照,携带简单行装,从北京经巴黎,转机飞到阿克拉。

“文革”前,外交部的工作人员对出国工作有一种说法:第一次出国很高兴,第二次出国凭党性,第三次出国要有耐性。这是因为远离祖国,远离亲人,一旦有事鞭长莫及,年满三年,省吃俭用的国外津贴还买不上一台照相机,所以得凭党性,要有耐性。

对戴莎来说,她处于高兴期,从飞机弦窗望去茫茫的撒哈拉大沙漠一望无垠,浩瀚的大西洋碧波万顷,高速公路宛如一条玉带,远处绿丛中红白相间别墅式房屋时隐时现。离开北京时,身着厚呢大衣,而在加纳首都机场,接她的女同志却穿着薄薄的丝质连衣裙。




戴莎在使馆担任会计,工作繁杂:做预算,编制到香港的采购单,计划使馆宴请,安排大家的伙食费,等等。使馆人少事多,领导号召一专多能,经领导批准,在老司机的帮助下,两个月她学会了开车,领取了执照。从此,她上银行取款、付房租水电、上街买菜、采购日用品,都可以自己驾车前往。有时正式司机忙不过来,她还可以上机场、到援加专家组办理公务。

她与厨师几次到邻国多哥采购海产品,为食堂改善生活。一次在雨中开车赴经参处办事,下雨路滑、选路不当,一个急转弯,面包车在斜坡处翻车。当地黑人跑过来一看:一位中国女士从车窗处爬了出来。戴莎察看车体完好无损,请黑人把车又翻了过来,发现发动机完好无损,觉得十分庆幸。接着她用车上的矿泉水、啤酒答谢了黑人朋友,又开车上路。黑人看后惊奇地跳了起来,连声说:“太棒了,太棒了。”

戴莎工作肯干、认真负责,和同志们坦诚相见,不论份内份外工作都抢着干。谁头痛脑热,她能帮忙打针、量血压;有的工勤同志写信困难,她帮助写家信。在我援加专家组中,“使馆的莎老太”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两年后她被提为使馆办公室副主任。

期满回国时,大使对她的评语是“能干、肯干、敢干”的女外交官。



• 利比里亚首都 蒙罗维亚


回外交部不久,她以50岁知天命之年,又一次被派往利比里亚大使馆工作。利比里亚是个没有春夏秋冬之分,只有旱季和雨季之别的国家。这里是“半年下雨半年旱,木薯芒果吃不完,不种粮食饿不了,不穿衣服冻不着”的国家。

中利两国签订的经济合作项目有四川省派出的试验水稻项目的农机组、湖南承建修筑蒙罗维亚综合体育场、黑龙江省派往该国的14人医疗队等。戴莎的本职业务仍然是会计,因会开车、稍懂外语,所以除负责各种采购外,还经常与我派往该国的工程技术和医务人员进行事务联系。

使馆的住房是已故总统威廉·杜伯曼的私人官邸,院内草绿如茵、花团锦绣,但缺少工作人员室内活动场所。根据使馆领导的意见,决定将车库改为会议、游艺室,具体工作由戴莎负责。承建蒙罗维亚综合体育场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对此十分热心,表示要及时完成这项改建工程。

于是戴莎开着面包车,奔驶在使馆与体育场之间,接工人、送原料,有时还要到市中心买配件。工人同志精心施工,三个月后,一座兼具会议、游艺功能的场馆落成。1986年“三八节”,使馆、经参、商务处、医疗队的女同志出席使馆举行的酒会。

送走了客人,中国同志在新落成的游艺室进行活动。李参赞在会上表扬了在利工作的女同志,提到戴莎时,他说:“在用车库改建游艺室的过程中,戴莎的贡献尤为突出。她不但为使馆节省了开支,而且通过改建工程密切了使馆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关系,为使馆全体同志增添了活动场所。她是我们使馆的好管家。”

1986年11月,戴莎刚满55岁,根据规定,办理了离休手续。可她在家待不住,又应工作需要,在钓鱼台国宾馆所属单位担任会计。尽管每月只有少许伙食补助,可戴莎说:“我的专业是在党的培养、同志们帮助下取得的,只要能为‘四化’建设贡献微薄之力,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她每天清晨骑着自行车上班,不但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还带了两名“徒弟”,向他们传授业务和经验。她有句名言——“跟着太阳前进的人,身后总会留下完美的影子”。




-End-

文字 | 《开启国门》 

作者 | 龚宇

图片 | 除标注外源自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