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里最大的地主
作者简介
程瑞声 曾任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中国驻印度使馆参赞,中国驻缅甸、印度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
在我到任后拜会其他国家使节时,他们往往对我开玩笑,称我为新德里最大的“地主”。我也欣然接受这一称呼。确实,中国驻印度使馆和驻俄罗斯使馆的面积在中国所有驻外使领馆中是最大的。驻印度使馆占地32英亩,合192中国亩,在新德里除了总统府外,恐怕是占地最大的了。但我们的“地主”身份并不是出于对土地的掠夺,而是尼赫鲁总理所“册封”的。
据说上世纪50年代,当新德里的使馆区还是一片荒地时,我们使馆原来要求购买的土地面积较小。当时尼赫鲁总理表示,中国是亚洲大国,应该买得大一些。我们才买了32英亩。这件事也反映了当时中印关系是多么亲密友好。实际上,所谓购买是长期租赁,我们使馆每年需向印度政府缴纳1卢比(90年代约合人民币2角),以体现土地的主权仍属于印度政府。
随着使馆区的土地陆续为各国使馆所购买,使馆区的空地愈来愈少,而地价也逐年上涨。我出使印度后,曾按当时新德里地皮市价计算了一下,我们使馆的土地约值20亿美元。我想,我不仅是新德里最大的“地主”,也可能是全印度最富有的“地主”。
50年代我馆购得这片土地后,首先修建了一幢很大的宿舍楼和大使官邸,以及供高级外交官居住的两座小楼,准备接着修建一幢大的办公楼。但就在这时,中印关系因中印边界问题而急剧恶化,修建办公楼的计划也从此搁置。已修好的宿舍楼一半供办公用,另一半供馆员居住。因此,我们的办公室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一个办公室都有洗手间。虽说很方便,实际上是不得已的浪费。
这样,使馆所占土地约有一半长期荒芜,被馆员称为“北大荒”,据说夜间甚至有野兽出没其间。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在驻印度使馆担任参赞期间,一位拉丁美洲大国大使每年都要给申健大使送几次咖啡。后来才了解到,他想要我们使馆让给他一小块土地供建馆舍用,我们当然没有同意。
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不知从哪一年起,馆员们利用"北大荒"的一小片土地,办起了“微型蔬菜农场”。使馆实行分地到户,每人一小块地,自己种蔬菜。总的来说,大家种的多是来自中国而印度较少生产的蔬菜,如大白菜、油菜、小萝卜、香菜等。这些种子都是从国内带来的。由于每人分得的土地只是很小一块,自然精耕细作,像绣花一般。每天下班后,可以看到馆员三三两两,浇水的浇水,施肥的施肥。使馆出现的田园景色,给使馆在繁忙中增添了恬静,在劳累中增添了悠闲,真有些像古诗所说,“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 作者夫妇与使馆一秘唐叶文在大使馆内留影。
然而我和夫人李路由于对外活动较多,很难有这份空闲,只能在使馆内部又当“地主”,将我们所分得的两小块土地交给大使官邸的公务员代耕。我常开玩笑说,如果再来一次“文化大革命”,这肯定是我们的一大“罪状”。
馆员种的蔬菜一般都会获得丰收,收获的季节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在集体开伙时,馆员们将收获的蔬菜以比市场低得多的价格卖给食堂,丰富了伙食的菜品。到后来使馆实行个人开伙时,自种蔬菜更派上了用场。此外,这些蔬菜在使馆的对外活动中也崭露头角。当客人们在宴会上吃到使馆自种的新鲜而味美的大白菜、油菜等时,无不热情赞扬。
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申健大使曾将一棵特大的白菜赠送给英迪拉·甘地总理,对方十分高兴,称赞这是难得的礼物。看来,小小的蔬菜农场对活跃馆内生活和改进使馆对外宴会的菜单都是有所贡献的。在我离任后,有机会去印度访问时,到使馆后总要去菜地看一看,使我感到十分亲切和愉快。
-End-
文字 | 《睦邻外交四十年》
作者 | 程瑞声
图片 | 除标注外来源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