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一生中的三次“讨饭”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老徐札记 Author 徐贻聪

作者简介


徐贻聪 曾任外交部拉美司副司长,中国驻厄瓜多尔、古巴、阿根廷大使;曾获得厄瓜多尔、古巴和阿根廷政府颁给外国使节的最高荣誉勋章(大十字鹰级勋章、友谊勋章和大十字大功勋章);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公共外交网》特邀高级顾问;著有《结缘拉丁美洲》《我与卡斯特罗》《轻走天下》《雅园拾趣》《余温犹存》《加勒比绿鳄·古巴》等书。


徐贻聪

夏日炎炎,感到异样的炎热,烦躁中难免东思西想,许多旧事齐积于心头。不知为什么,一生中的三次“讨饭”,这几天反复在脑海里漂浮,上下翻腾,难以平息。

我说的“讨饭”,一次是真的做了乞丐,另两次是不得已中的求援,我把它们都归纳为“讨饭”,并非是哗众取宠,也不是为了无事生非地编造迷幻情节。

三个“讨饭”的故事分别是这样的:


· 壹 ·


徐贻聪(左一)在北外上学时的珍贵照片

我出生在苏北农村,家乡一片大平原,无山多水,土地贫瘠,常有灾难,生活非常艰难,温饱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大部分乡邻的全年忧愁。父母参加革命,我随祖父母生活,住在二叔家里,也就是我出生的地方。

应该是在1949年的春天,新中国诞生之前,我在读小学。因为饥饿,我擅自外出讨要,在邻村被人认出,给了我一点粮食。回到家后,叔叔难过地哭了起来,还打了自己的耳光。我的奶奶是外乡人,连名字都没有,讨饭过程中留嫁于我爷爷,深知讨要的艰辛与无奈,把我拉到一边,责骂我怎么能做那样的事,还说“你叔叔怎么向你父母交代”。我对此没有后悔,但也没有再出去讨要。


· 贰 ·


1977年,徐贻聪在墨西哥工作期间

(视频截图)

第二个故事是我在一个国家担任使领馆馆长期间,为了落实一次协商好的访问,求救于当地的华人团体,被我称为“讨饭”,得到了理解,解决了问题:经两国协议,我国的一个由40余少儿组成的少数民族歌舞团将访问几个国家,我工作的国家是首站。

歌舞团从国内启程后,突然接到接待单位的通知,因为特殊原因将无法按计划安排。情急之中,我与使馆的文化参赞紧急会见当地侨团的负责人,向他们说明情况,明确告知是为“讨饭”而来。各个侨团闻风而动,立即慷慨捐款,使得难题得以圆满解决,访问顺利完成,影响很为积极。


· 叁 ·


徐贻聪陪同夫人徐丽丽在北京郊区游览

第三个故事与我的家庭有关,也是“讨要”性质,尽管我在事后很快交足了全部几十万元的钱款:我的老伴2014年初在三亚突然病重,医院几度发送病危通知。在几经抢救之下,我向一家航空公司求助医疗专用飞机,告以只能在抵京后付款。航空公司全力协助,在医院给出的时间派出飞机和护送人员,满足了我的“讨饭”要求,使得老伴得以回京后生命又延续了一年许。虽然最终离去,但让我在心灵上有些许安慰。

这样的几件往事,萦绕我的心头,也让我感慨万千,有许多对比,也有对家国的深深情怀。

三次“讨饭”给我的总体认知是:我们的国家变化了,我们的国家强大了,可以信赖,可以依靠;交朋友需要有诚信,朋友圈需要越来越大;做人需要负责、诚恳、担当;跟随共产党,相信共产党的信念和信心需要持续自觉加深、巩固……

伴随炎热产生的这样一些思维,既是意念,是恒心,也是继续一往无前的动力。

人的一生中,困难总是有的,曙光也总在前头。

——写于2022年7月31日

-end-

文章来源 | 老徐札记

作者 | 徐贻聪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