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追忆周总理的一次谈话

郑为之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郑为之 曾任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参赞、驻丹麦大使,驻瑞士大使,外交部美澳司司长,驻阿根廷、委内瑞拉大使,驻比利时大使兼驻卢森堡大使和驻欧洲经济共同体使团体团长,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1956年6月,我出任驻丹麦大使,同时冯铉再次出任驻瑞士大使,在我们赴任前几天,周总理找我们去他的办公室谈话。

总理首先问我们的行期,我们回答后总理说:“你们都是在国外工作了几年才回来的,回来后到过国内各地方看看,了解一下情况没有?”我们都说没有。总理说,“现在又要你们出去工作了,你们对国内情况不甚了了,这样不好。以后要定个制度,在国外工作几年后,要在国内工作一段时间再出去。现在没有这么多干部轮换,像冯铉才从瑞士回来,又要回瑞士去。原来中央决定把你(指冯铉)调驻缅甸大使的,因没适合的人去瑞士,就又要你去了。在干部还未能做到国内外轮换前,外交部要组织回国的干部去参观,请人来作报告,介绍国内各方面发展情况,外交工作也要知己知彼,你们在国外工作,人家问到中国的事情都说不出来也不好。”

总理接着给我们简要地谈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的情况,他说经济形势很好。冯铉大使说:“信使一个月去使馆一次,我们才能看到《人民日报》。”总理说,“外交部以后搞一份定期情况通报,将国内重要情况用电报通报使馆,使你们及时了解国内情况。”

总理对我说:“你这次是出任我驻丹麦的首任大使,但大使馆不是新建的,是公使馆升格的,首任公使是耿飚兼任,公使馆还从国民党那里接收了一些东西,使馆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了。干部也大致配备齐了。”

总理问冯铉大使瑞士使馆有多少工作人员?冯大使回答后,总理说:“人不少。各方面都向那里派人,要发挥他们的作用,实在不太需要的,可同中组部商量,要国内不派或少派,使馆要精干,不可搞人海战术。驻丹麦使馆虽然升格了。人员也不可增加太多。”

总理说:“使馆实行馆长负责制。国内出国的人员和代表团,都要接受使馆领导。现在去北欧的代表团少,去瑞士的有些,去苏联东欧的就不少。使馆要把这些人管起来,要听他们汇报活动情况,要帮助他们完成任务。使馆要搞民主集中制,领导要民主,不能搞一言堂。使馆要团结,首先是领导班子要团结。”

周恩来总理


总理还说:“现在保卫和平的力量强大,但仍有战争危险,要提高警惕。瑞士、丹麦都是欧洲小国,同大国有矛盾,欧洲也有矛盾,如没有矛盾,为什么它们要搞两个市场,欧洲同美国也有矛盾,法国就表现得很明显。

瑞士、丹麦同我社会制度不同,但同我没有大的利害冲突,在要和平问题上可说同我是一致的,搞外交要很好调查研究,发现矛盾,利用矛盾,瑞士的中立国地位我们要利用。丹麦是我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唯一有大使级外交关系国家,我们也要设法同它搞好关系。你们这两个馆就是我们在西欧的两个瞭望哨。我们对它们要宽一些,区别对待。解放时我公安部门扣留了丹麦几个人,已放了两个,其余的我们也准备放走。

对美国就不能这样,现在我们正在同它谈判,让我们的留学人员和一些华侨回国,同它讲交换条件。对瑞士、丹麦这个类型的国家,我们尽可能争取。

使馆要广交朋友。使馆是外交代表机构,当然首先要同驻在国政府打交道,但也可同朝野各党各派的人物来往。我们在重庆,当时美驻华大使馆不是也同我们打交道?现在同我建交的资本主义国家还不多,有的同志反映,我们有些外交人员在交际场合只同左派人物接触,交际面很窄,这点要改,各方面的朋友都要交,交际不广,了解的情况往往是片面的。你们有机会也可离开首都去驻在国其他地方走走,了解地方情况,增加一些见闻。现在我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有外交关系的还不多,有条件也可了解驻在国邻邦的情况。

我曾同我驻英代办处的同志说过,他们可乘轮船来往,这样可路过许多国家,既不增加路费又可了解沿途许多地方的情况。”

总理还说:“瑞士、丹麦都想恢复它们在华的贸易,我们也想从它们或经过它们那里进口一些需要的机器设备,发展贸易对双方都有利,我们想让它们做成一点生意,现在考虑的是它们想在上海、广州设机构和派人的问题。”

总理又说:“使馆要注意培养干部。你们过去是从战争中学打仗,现在要在外交工作中学外交。你们都在国外工作了几年,外交学会一些了,就要培养使馆的同志。使馆中要很好地组织学习,不仅是要学习外文,外交业务知识也要学。瑞士用英文、法文,这两种语言国内都可以学。丹麦文就要在驻在国学了,年轻的同志要尽可能让他们学当地语言。此外,国内还可派些学生去学。这样使馆和国内都注意培养干部,在今后的5年到10年中再建十几个使馆就有干部用了。

高级外交官以后还是靠外交部自己培养。从国内其他部门只能酌调一些,过去5年的经验证明:从国内其他部门调的干部,也要经过外交部培训才能工作,像建国初期,从军队、地方调来大批干部,来建设外交队伍,这种情况今后不可能再有了。只能是个别的人适合当大使或做外交工作的调到外交部来,同外交部适合在地方工作的一些干部,进行轮换。但这不能解决外交干部的基本问题。要看到,不久的将来要继续同一些国家建交,需要许多干部去工作。”




-End-

文字 | 《当代中国使节外交生涯(第二辑)》 

作者 | 郑为之

图片 | 除标注外源自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