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6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51:第十六章 司马牛•鳖厮踢

钱壮为 劲草知风 2021-06-15


第十六章  司马牛·鳖厮踢

3


朝堂上旧党对新党大加挞伐,旧党之间为某一问题争论不休;太皇太后按下葫芦起来瓢,不断有人被贬有人升官;小皇帝一天天长大,他必须端端正正地坐着,每日对着这些重臣们的屁股——这些人躬着身子向他祖母奏报,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这让他恨得咬牙切齿。

这就是元祐初年的政局。这些看似不相干的现象,都会在今后几年汇集在一起,左右北宋后期的历史。



从元祐元年二月开始,司马光用了八个月时间,就将新法全部废除。蔡确被贬,现在变法派的重量级人物是章惇,可以说新法的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章惇的心血。这个人能力极强,且心直口快,经常当堂与司马光争辩,让他下不来台。苏轼与章惇私交笃厚,背地里劝章惇:“从前许靖有名无实,刘备看不起他。法正对刘备说,许靖闻名四海,主公如果不礼遇他,朝野会说你不纳贤的。刘备听从了法正的建议,任命许靖为司徒。许靖都不可怠慢,何况如今时望甚重的司马君实呢?


   许靖在蜀国,虽然居于高位,但能力远远比不上法正和诸葛亮,苏轼以许靖类比司马光,似乎隐含着非常微妙的评价司马光不问政事十五年,而章惇从地方州府,到朝廷翰林学士、枢密院、参知政事,走过多个岗位,苏轼更是长期在基层任职,他们远远比司马光了解真实情况。新法已经实行将近二十年,初期暴露的一些弊端已有所修补,同时苏轼在地方任职时发现,当年他对新法的一些看法也有失偏颇。这些从实践中得出的认知,司马光当然是体会不到的。

   

    章惇听从了苏轼的劝解,从此尽量给司马光留面子,但尊重和礼貌消弭不了政见的分歧。尤其是免疫法的废留问题,争议最大、最头疼。司马光主张废除免疫法,实行差役法,对此章惇坚决不同意,苏轼也不赞同。章惇与司马光大吵一通,甚至公开在高太后面前激烈争辩,他从前在神宗皇帝面前都向来直言,倒不是对高太后不敬。但由此也引来众多台谏官的弹劾,章惇一怒之下不管了,爱咋咋地,任由各种大事小情在殿堂上争论。这时右司谏苏辙又上书,指责章惇明知司马光考虑不周,却撂挑子看笑话。于是章惇左右都不对,里外不是人,被罢知汝州。此后章惇被台谏官反复整治,贬窜多地。苏辙的弹劾状,成为章惇与苏轼交恶的原因之一。



苏轼,归安丘园帖

为苏轼致章惇信札

当时章惇被弹劾

任职地方,苏轼取信宽慰

        司马光要求在五天之内完成免疫法改差役法,明眼人一见便知,这根本行不通。然而一切皆有可能,知开封府蔡京立即行动起来,在规定时间里迅速改为差役,征集一千多民夫充役,然后去报告司马光。司马光非常高兴:假如官员都像你一样少发牢骚多干事,天下还有什么事情干不成?”蔡京的确是个能臣,否则后来也当不上宰相,可是作为变法派的他,转弯如此之快,那背后的动机,岂不是一目了然?

苏轼反对免役改差役,是因为他看到了免疫法的好处。新法实行之初,见人就收免役钱的乱象,早已得到纠正。按照贫富差距收取不同比例的免役钱,用这些钱雇役,官民两便。他在密州时,曾经实行给田募役法,官府手里有闲田,充役者由官府给田,这样就使得没田的穷汉有田种,官府又不用出钱,确实是个惠民的好政策。苏轼连续上书,论免疫法的诸般好处,司马光不为所动,一意孤行。远在金陵的王安石听说此事以后,喃喃道:“连这个也要废吗?这可是我和先帝研议两年的成果啊!”元祐元年四月,王安石带着莫大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同上

   要说苏轼目前在朝中最亲近的人,非司马光莫属。第一,从私交来说,司马光是苏洵的好友,可以说是苏轼长辈,他母亲程夫人的墓志铭就是司马光撰写的。第二,从成长经历来看,司马光是他的老师,当年参加制科考试,司马光是考官,此后更是对他一再眷顾。第三,从仕途看,司马光是他的引路人,没有司马光的拔擢,哪有他苏轼连升数级、身居如此高位呢?对这样一位长辈、老师、恩公,苏轼是非常尊重的。然而君子之交,代替不了国事之争,这是北宋文人的共识。

从前韩琦想在西北招募义勇充军,司马光认为太过扰民,不同意。韩琦说:“有我在,你就放心吧,肯定没错。”

司马光说:“我不能相信,恐怕你也不敢如此自信吧?”

韩琦有些不高兴:“你竟然如此轻视我?”

司马光说:“相公居相位,自然令人放心。但假如有一天换了别人坐在此位,也像你一样听不进不同意见,会是什么样子?”

韩琦听了很受触动。

    苏轼与司马光争论中,苏轼说:“当年你埋怨韩琦不让你说话,如今这个座位上换成你了,你不是同样不让我说话吗?”



为什么千古以来只有唐太宗一个人虚心纳谏,就是因为靠自我修养来抑制权欲,是极难的事情。在台下的时候,思忖如果自己当权,一定会洁身自好,从善如流;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马上前后判若两人,这样的教训实在是太多了。现在的司马光已经不是十五年前的司马光了,因为他的位置变了。看到他如此执拗,范纯仁背地里说:“又一个王介甫矣[1]。



[1] 王安石字介甫

  

一次苏轼与司马光辩论甚久,谁也说服不了谁,回到家中,苏轼一边烦躁地解去朝衣,一边高呼:“司马牛!司马牛!”埋怨司马光简直像牛一样的犟脾气。

还有一次,两人争执不下,苏轼说:“你这说法,简直是鳖厮踢”。

司马光问:“鳖怎么会厮踢?”

  苏轼说:“所以说你是鳖厮踢啊。”

鳖厮踢,说白了就是甲鱼乱蹬腿。乌龟甲鱼遇到攻击,会把头脚缩进壳中,如果真有厮踢,除非是四脚朝天,无所凭依,于是四腿乱蹬。苏轼打这个比方,是说司马光乱弹琴瞎指挥,凡是新法都无端指责,四面出击,必欲尽除之而后快。

   司马光孱弱的身体,被连日的操劳迅速拖垮。他在病榻上,仍然念念不忘废除“免役法”、“青苗法”等新法,对看望的吕公著说:“吾死不瞑目矣!”,又说家事有儿子司马康可以托付,可是国事没人可以托付,这简直又是一个“但恨不见替人”。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执政大臣只好按照他的意见,很快将新法全部废除。元祐元年九月,王安石去世五个月后,司马光也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死时床边还摆着一本关于役法的书。


王安石与司马光,两个政见完全不同的人,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第一,他们都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他们伴随着宋神宗的富国强兵梦而走上历史舞台,最终却都留下了事业未竞的遗憾。

第二,认准的事,他们都不遗余力地干成。如同一个硬币有两面,一个人也会兼具正确和错误。他们正确的时候,这种性格叫矢志不移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可在错误的时候,他们就成了“拗相公”、“司马牛”、“鳖厮踢”。

第三,他们都有高尚的君子人格。苏轼与司马光曾经有过一段对话,似乎可以成为两人品行的注解。司马光说:“茶与墨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苏轼说:“奇茶妙墨俱香,是德同;皆坚,是操同。如同贤人君子,黑白美恶都不相同,但是德操是相同的。”这样的两个人,又曾经是好朋友,可就是走不到一起,真的值得后世的管理者反思。


第四,他们都加剧了北宋的党争。


苏轼这时候还不知道,司马光去了,可北宋朝堂的“鳖厮踢”,越发花样翻新了。


前期文章链接: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50:第十六章 司马牛•鳖厮踢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49:第十六章    司马牛•鳖厮踢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48:第十五章 翰林学士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47:第十五章 翰林学士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46:第十五章 翰林学士



逸森是个小才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