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6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68:第二十二章 逐客

钱壮为 劲草知风 2021-06-15

第二十二章  逐客

4

   元佑三年,程正辅和詹范先后到任调离,苏东坡又主动搬回了嘉佑寺中,他不想给继任者惹麻烦。半年前,朝廷大赦天下,但是明确被贬的元佑大臣不在赦免之列,并且终身不得北迁。

    苏东坡一直悬着的心现在放下了,此前他无法知道此生会在哪里终了。丕、李白、苏东坡都说过“人生如寄”,生命如此短暂,就像小件寄存一样,总得在天地间找一个安置的地方。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有一张睡觉的床,假如再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空间,就是很可以满足的了。



苏东坡再次决定盖房子,他要倾其所有,起一座远超黄州雪堂的宅子。绍圣三年(1096)四月,他买下白鹤峰上的几亩地,开始筹划动工建设新居。这里从前建有白鹤观,紧邻归善县城北部,居高临下,是个绝佳的位置。



就在他开始经营夕阳人生时,他的第三任夫人王朝云却病倒了。


苏东坡在富贵时,家里也养了几个歌姬。他既不像晏殊、宋祁等人那样姬妾成群、日夜笙歌,也不像王安石、司马光一样清心寡欲,而是像一个平常的大户人家,生活富足而有节制,有几个歌儿舞女以娱人生。苏东坡对歌姬持否定态度,他在黄州时,知州徐君猷有不少侍妾,一个叫胜之的最受宠,宴集时经常出来一展歌喉。后来徐君猷死,东坡北上,在南都朋友宴集时竟然见到了改换门庭的胜之。东坡非常感慨,与其谈起徐君猷往事,潸然泪下,哪知胜之已经全然忘却故主,看到东坡伤感,忍不住咯咯大笑。此后东坡逢人就讲,千万不要指望歌姬能有什么真情。


这显然是苏东坡的偏见。现代作家周作人,不但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还有一张刁毒的嘴。他发现东坡指责胜之绝情,赞许王巩的侍妾柔奴“我心安处就是我乡”,其实胜之改换门庭冷落一个死鬼,何尝不是“我心安处”?这就是相隔千年的观念差异。


在远赴惠州之前,苏东坡家里的歌姬纷纷选择离开。他觉得这很正常,这一路不知生死,他没有理由让这些女人跟着自己受苦,只有朝云执意要一生追随这个比自己大二十七岁的男人。苏东坡在读白居易诗集时,发现了与白居易相同的境遇,于是写了一首诗:

 

不似杨枝别乐天,

恰如通德伴伶玄。

阿奴络秀不同老,

天女维摩总解禅。

经卷药炉新活计,

舞衫歌扇旧姻缘。

丹成随我三山去,

不作巫山云雨仙。

——《朝云诗》


 

白居易年老时,决定遣散歌姬,侍妾樊素不忍离去,于是他将樊素留了下来。不料第二年,樊素还是选择了离开。白居易作诗叹息:“病与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好友刘禹锡也作诗:“春尽絮飞留不住,随风好去落谁家?”苏轼称赞朝云不像白居易的侍妾樊素在白居易年老时离开,而似那陪伴伶玄[1]的聪慧女子通德。



[1] 伶玄,汉代官员,妾名叫通德。


王朝云初不识字,后来跟东坡识字学书,初识楷法。来到岭南以后,朝云和东坡一道参禅学道。《维摩经》中说,众菩萨与弟子们研习佛法,空中突然出现一个天女,将花瓣洒落下来,花瓣落在菩萨身上,则从容飘落,落在弟子们身上,却怎么也无法抖落,因为那些境界高超的菩萨,已经不为外物沾染。苏东坡以天女维摩比喻朝云,是说她专心礼佛,手不释卷。舞衫歌扇、声色娱人的事情早已成为过去时,一旦得道成仙,则再不会像巫山神女那样受到的尘世羁绊了。


绍圣二年的秋天来的有些早,不知不觉浓郁的夏季已经过去。岭南四季花开,风和日暖之时,感受不到秋天的来临。只是夜间,但听窗外秋声已起,萧瑟的风带来忧郁而潮湿的空气和雾霭。苏东坡不喜欢这种天气,尤其是如今自己的命运如此悲凉。于是他让朝云置酒,央求她唱一首自己在春天刚作的《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朝云站起来,歌喉将转,泪满衣襟。东坡很奇怪,问她怎么哭了。朝云说:“妾所不能唱者,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两句。”东坡哈哈大笑:“我正悲秋,你却又伤起春来。”



这个年轻的女人总是能一眼看穿他的内心。男人和女人不同,男人是愤怒的公牛,女人永远不会理解男人的世界,不明白他们为了什么咋咋呼呼、吵吵嚷嚷、打打杀杀。但是朝云了解苏东坡,她的一句“不合时宜”,给苏东坡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如今繁华过去,只剩下无尽的落寞,他虽然妄图强颜欢笑,可是这一切都瞒不过朝云。苏东坡有过三个女人,王弗可以成为一个贤内助,只是死的太早;王闰之对他的世界不闻不问,只是在背后尽自己的义务;朝云与她们不同,她出身卑微,身世凄苦,然而她更加关心苏东坡的命运,更加关注他的所思所想。如今不但追随自己到这瘴疠之地,而且她的存在,分明成了他晚年的最大慰藉了。



绍圣三年(1096)春,朝云生日,苏东坡把这一天当作一个极为重大的节日,为朝云庆生。虽然没有奢华的宴席,也没有满座高朋,但是他竟然非常正式地作了一首《王氏生日致语口号》。这种“致语口号”,一般只用于庄重的场合,比如皇太后生日、朝廷重要庆典,有时候高官为母亲祝寿,也请文学名家写一首这种文字。在苏东坡心中,这个不能有任何名分的女人,超过任何一个一品诰命夫人。他和朝云,早已超越恋人的关系,他们不但是伴侣,还是师徒、是道友、是朋友、是知己。我们可以在《红楼梦》中宝玉与晴雯的交往中,在宝玉祭奠晴雯的《芙蓉女儿诔》中,发现这种复杂的情怀。



苏东坡没有想到这一世情缘这么快就走到了尽头。六月下旬,天气酷热,朝云染上了时疫。不要说惠州偏远,就是大都市的人染上这种病,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捱到七月五日,朝云病逝,享年三十四岁。弥留之际,她口颂《金刚经》四句偈: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苏东坡此生再也没有唱过那首“花褪残红”。


这年十月,他作了一首《西江月》,从中可以看到王朝云的影子,也许那月下孤清的梅花,才最是超凡脱俗——当男人把一个女人比作仙子,那就说明她在这个男人心中可以永恒。受这首词启发,人们还发现,他的很多词作可能都与朝云有关,这让考据的人们大伤脑筋。


玉骨那愁瘴雾,

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幺凤[1]。

素面常嫌粉涴,

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西江月》



[1] 绿毛幺凤,岭南的一种鸟,当地俗称“倒挂子”

按照朝云生前的遗愿,苏东坡将她葬在西湖边的松林中。他天才的设计理念,全都倾注到了朝云墓中。自惠州西门过西新桥,沿着西湖那一汪清水向北,至栖禅寺,寺庙面湖背山,宝刹庄严。寺东的缓坡上,建有泗州塔,与寺院的暮鼓晨钟遥相呼应。再向东是放生湖,那是苏东坡和朝云花钱修造的。这几处建筑靠山各占一坡,若连若续,不出二里,在泗州塔与放生湖之间,有一处低缓幽静的坡道,朝云墓就在那里。


朝云墓,为清代伊秉绶重修

伊时任惠州知府

题字亦为伊秉绶

如果站在湖的南面向北看,几处景观相隔甚近,一目了然,实则它们各成系统,互不干扰。进入寺中,则不知外面有塔;登塔则不见旁边有墓;攀上墓地的高处,只能看见紧邻的塔尖。风声过去,铃语悠扬,松涛互答,旁边寺院晨钟夕梵,仿佛在超度逝者的亡灵。王朝云在这里一睡千年,无人惊扰。


朝云墓志铭,苏轼撰

伊秉绶书写

一个黄昏,苏东坡来到这个安宁的地方,他拿出一张纸来焚化,那是一首悼亡诗,用的是《朝云诗》原韵:


苗而不秀岂其天,

不使童乌与我玄[1]。

驻景恨无千岁药,

赠行惟有小乘禅。

伤心一念偿前债,

弹指三生断后缘。

归卧竹根无远近,

夜灯勤礼塔中仙。

——《悼朝云》 



[1] 童乌,汉扬雄之子,九岁时助父着《太玄》,后早夭。此处喻苏轼与朝云之子早夭。


六如亭

栖禅寺的僧人在墓前为朝云建了一座纪念亭,叫六如亭,取朝云临终诵金刚经“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之意。借着昏暗的星光,可以看到亭柱上刻的一副对联,那是苏东坡的手笔: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本章完)

前文链接: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67:第二十二章 逐客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66:第二十二章 逐客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65:第二十二章 逐客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64:第二十一章  自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