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6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67:第二十二章 逐客

钱壮为 劲草知风 2021-06-15

第二十二章  逐客

3

   苏东坡初到惠州,知州詹范将他安排在合江楼住下。詹范是个有同情心的人,这一安排是违反朝廷规定的,因为合江楼是一处官舍。犯官到达贬所,住宿只能自行解决,其他生活便利朝廷也一概不管,任其自生自灭。因此十几天后苏轼就迁居到嘉佑寺中,此后知州又动员他回到合江楼,如此反复了两三次。



惠州立刻给了他家的感觉,虽然这里气候风物与北方迥异,但是民风淳朴,鸡犬相闻,这正是苏东坡心中理想的栖居之地。人们很奇怪这么偏远的小地方,怎么会迎来这么著名的一个大官、大诗人,纷纷问他所犯何事。苏武在漠北牧羊,终归有回归中土之日;而东汉末年的管宁为了避乱,隐居辽东三十多年,要不是后来曹丕征召,他甚至不会回到中原。岭南风物总要远过漠北和辽东,现在自己是客,也许以后就成了主人了呢。

 

仿佛曾游岂梦中,

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

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

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

会有幽人客寓公。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苏东坡在京城,虽然朋友很多,可也经常招致小人攻击,而他一旦远离朝廷,即便是无权无势谪居山野,也会立即受到所有人的喜欢。当时党祸已起,州县官员无人敢与贬官结交,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苏东坡的交友。一天,苍梧太守李公安专程赶来拜见东坡,苏轼并不认识他,与之慨然论世间事,商略古人物,下至医卜技艺,皆出人意表。苏东坡惊喜,以相见为晚,两人结伴交游十天,李公安才告辞起行。


当地的州县官员纷纷来看望苏东坡,又有人不断给他送酒送吃食,他又开始自己酿酒,这回他酿的是桂酒。据他儿子苏过说,这个桂酒与他在黄州酿造的蜜酒相仿,也不怎么好喝,只是他老爸在诗中写成了玉液琼浆。惠州小市,每天只有一些羊肉卖,即使是这样,他也没钱买大块的,而是同屠夫商量,花点小钱把剔肉后的羊脊骨买回来,放在锅里一通水煮,洒一些盐粒作料。这大概就是如今北方的“羊蝎子”。不过他煮了之后还要放在炉上烤,半焦状再剔肉吃。苏东坡给苏辙写信说,这吃法如同剔螃蟹一般,甚是美味,隔几天吃一次,绝对大补。他开玩笑说,只是如此吃法,狗肯定是不高兴了!


他结交的江湖隐逸之士,在他富贵的时候,都离他远远的,而在他倒霉的时候,又都纷纷出现在他的生活中了。有的致信问候,有的说要到岭南来看他,这其中就有陈慥。东坡在京城当高官时,陈慥曾到访过一段时间,很快就又回到歧亭优哉游哉。苏东坡赶紧去信,劝陈慥这么大年纪了,千万不要来惠州。他的老友吴复古道士这时候出现在岭南,此后几年,吴复古频繁往返于惠州与雷州,与苏轼苏辙相伴。东坡向吴复古请教长生之法,吴复古并没有传授什么炼丹之术,而是告诉他,一曰安,一曰和,安则宁一而精神不扰,和则优柔而情思不躁。后来这个道士又出家成了和尚,云游四方,没人知道他下一站是哪里。




 

远在江浙的佛印,想给东坡写一封重要的信札,可是远隔万里,无人送信。有个叫卓契顺的道人听说后,豪迈地说:“惠州不在天上,行即到矣。”于是怀揣佛印的信,历尽艰辛,辗转来到惠州。东坡见到契顺,开玩笑说:“你所为何来?”

契顺说:“惟无所求,故来惠州”。

真正的友谊,是心与心的沟通,不需要假借旁物。有所求,则有欲;有所欲,则失其本心,友谊也常常会变了味道。有一诗句说:

 

你走,我不送你;

你来,不管多大风雨,

我去接你!


大富大贵之时,门庭若市,高朋满座,有些朋友偏偏不会去凑这个热闹;而当你困窘时,凄风苦雨,门前冷落,这时候风雨故人来,才最是难能可贵。人的一生能有几个这样的朋友,已经不枉在世间走这一遭了。


佛印不是只会与苏东坡戏谑的花花和尚,他在信中说的话,跟看仓库大门的老大爷说话一样,直截了当——权臣忌惮你苏轼当宰相。而他劝慰东坡的话,又写得极为深刻:


子瞻中甲科,登金门,上玉堂,远放寂寞之滨,权臣忌子瞻为宰相耳。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二三十年功名富贵转眼成空,何不一笔勾断,寻取自家本来面目,万劫常住,永无堕落,纵未得到如此地,亦可以骖驾鸾鹤,翱翔三岛,为不死人,和乃胶柱守株,待入恶趣。昔有问师,佛法在何处?师云:在行住坐卧处,着衣吃饭处,屙屎撒溺处,没理没会处。子瞻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到这般地位,不知性命何在,一生聪明要作什么?三世诸佛,则是一个有血性的汉字。子瞻若能脚下承当,把一二十年富贵功名,贱如泥土,努力向前,珍重珍重也。


富贵当然是好事,可是一心专注富贵,也会迷失了心性。苏东坡曾讲了一个故事,有一贫寒之士,家徒四壁,只有一瓮。一天晚上,心里做起了发财梦,如果以后富贵,就花大钱买房子买地,买家奴歌女,其他如高车肥马,当然都不在话下。这样想着,不觉手舞足蹈,结果把仅有的那个大瓦罐也踢碎了。于是后来就把痴心妄想叫作瓮算。





这样的瓮算在今天仍然比比皆是,攒钱半辈子买个小房子,继续攒钱换个大房子,两居室不行,得换三居,最好四居。然后要有书房,四面都是书,有个大条案,伸手够不到头,伏在这样的案上,读书写字作画,那该多么多么的美啊!可是真的有了这样的条件,反倒读不进去了,写不下去了,画不出来了,最终发现,原来还是自己的三尺小桌子最好用。佛印所说一点都不玄虚,无非就是生活的真实罢了。



苏东坡把这些全都想通了,他感到无比安适。可是这时候新的烦恼又来了。他说,古人所贵者,就在于真实。比如陶渊明,他耻于为五斗米给小儿折腰,弃官归去乡野,过了很久,再到城郭一游,也有些羡慕城里的雕栏画栋、华美房屋。这就是人,热闹的时候想清净,清净的时候爱热闹。陶渊明这样的高洁之士,也会偶尔羡慕奢华的生活,重要的是他不掩饰自己的羡慕,这就叫真实。





苏东坡拿陶渊明说事,无非是想表达自己也是真实的。如今他是犯官,无所事事,可是他仍然忍不住关心政务。他一生心仪佛道,但他仍然是儒生。现在他连上奏朝廷的权力都没有,但是他可以当一个热心公益的慈善家,只不过做着做着,连他自己都分不清到底是政府官员还是戴罪之身了。是的,他正在推翻自己刚刚得出的“事不能两立”的结论。


他在黄州时,当地农民有一种插秧的工具,叫秧马。插秧是非常辛苦的农活,人们弓着身子,左手攥一把秧苗,右手不间断地把秧苗植于泥水中。在吟诗作赋的人看来,水村山郭,稻田如镜,农人在田间劳作,如诗如画,其实诸如 “又趁微雨去锄瓜”、“雨巷明朝卖杏花”之类的诗句,都是填饱肚皮之后才能享受的愉悦。黄州的秧马,人可以骑在其间,用脚使其滑动,这样就免收了长久弯腰之苦。苏东坡在南迁路过庐陵时,读到一个叫曾安止的官员所著《禾谱》一书,感觉很有意思,只是书中不载农器,有些遗憾。于是他作了一首《秧马歌》,详细介绍秧马的构造、制作,附于书后。如今他把制作方法全盘告知县令林抃,林县令亲自率人制作改进,很快就在惠州推广开来。

绍圣二年正月,县里官员来访,说是广州提刑程正辅专程派人传话。这位程正辅,是苏东坡的表哥,也是他的姐夫。当年苏轼的姐姐嫁到程家,受到公婆虐待,不到一年就抑郁而死。苏洵得知后非常愤怒,从此与程家断绝关系。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想不到在这里能与表哥相遇。苏东坡立即写信:“昔人以三十年为一世,今吾老兄弟不相从四十二年矣。念此令人凄断,不知兄果能为弟一来否?”


不久,程正辅来访,少年时代离别,如今俱都垂垂老矣,往日恩怨早已不萦于胸,两人相从九日,饮酒赋诗,极慰老怀。临别时,程正辅专门嘱咐惠州官员,请苏轼回到合江楼的官舍居住。

有了这层关系,惠州官员经常请苏东坡参详政务,苏东坡也不客气。一次他在江边散步,看见无人掩埋的骸骨,暴露于野外,于是找知州詹范商量,拨钱收集掩埋。苏东坡还亲自作祭文:

暴骨于野,莫知何年,非兵则民,皆吾赤子。


惠州驻军营房破败,很多军士无房可住,只好散居于民间。这些军士少了管教,赌博酗酒,几如地痞帮闲。苏东坡察知此事,建议建造营房三百多间,大力整肃军纪。

绍圣三年正月初一,博罗县发生大火,全城化为灰烬,官衙也没能幸免。苏东坡给程正辅写了一封长信,提醒他说县令林抃在大火时正在休假,不应严厉处罚;惠州推官黄焘在灾后出力很多,应予褒奖。官署衙门都被烧了,马上就要重建,苏东坡担心建设的物资又要摊派到百姓头上,告诫程正辅如果不依实价购买,而行征集科配,则“害民又甚于火矣”。这封书信的刻本被完整保存了下来,让我们得以一窥全貌。字里行间,完全看不出犯官身份,倒像是苏尚书在交代工作。



苏轼,致程正甫

商博罗火灾事


现在他已经把惠州当作杭州来经营。东江从惠州城穿过,江上人们往来一直靠简易的竹桥通行,经常被洪水冲垮。苏东坡联络程正辅和詹范,建议建设一座新桥,由道士邓守安董其事。邓守安的方案是用几十条小船连接成二十个基座,以铁索和大石坠落江底,船上铺以木板,建成浮桥一座,是为东新桥。



惠州西面有湖泊曰丰湖,又名西湖,湖上原有长桥,如今已破败。苏东坡极力游说知州建设了西新桥。资金不足,寺院的僧侣积极协助化缘,苏东坡捐出了皇帝赐给的玉带,并致书子由,子由夫人史氏甚至捐出了太皇太后赐给的金子。

南宋诗人杨万里写诗赞叹:

三处西湖一色秋,

钱塘颍水更罗浮。

东坡原是西湖长,

不到罗浮便得休?

——《游丰湖》



除了这些,他还在广州引入泉水,设立公立医院,恨不得把几十年的治世经验都推广到岭南。有些事也许无关为政大局,但是 “小事”积累在一起,就汇聚成了人间大爱,树立一代新风。宋人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实践,士大夫或是致仕归乡,或是地方为官,或者仅仅是地方乡绅,他们往往从一乡做起,那些能教化一个乡的人,也就慢慢有能力、有资格管好一个县。然而以一个犯官身份,仍然如此热心参与政务,苏东坡堪称第一人,而在他之后,也没有再出现过。


(待续)


前文链接: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66:第二十二章 逐客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65:第二十二章 逐客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64:第二十一章  自传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63:第二十章 历任三州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62:第二十章 历任三州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61:第二十章 历任三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