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Photo |没有建筑师的建筑长什么样?看看他的照片就知道了

语色 阿克邦 2021-01-25

Bernard Rudofsky摩拉维亚裔美国作家,建筑师,收藏家,老师,设计师和社会历史学家,今天要说说他的著作 Architecture without architects无建筑师的建筑 一书



事实上,Rudofsky 有多部作品都有很深远的影响,从探讨建筑到日本厕所再到凉鞋设计,他毕生的研究都在于文化或是与身体感官使用的关系,关注点都在于关于人性和持续设计的研究。他把旅行作为他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行中学习并记录,而经过多年的旅行,他意识到在现代性的大潮中,西方社会的人们已经在设计中失去了由天性和自发性出发的起点,而是变成了对于身体的约束。这张照片很好地体现了他的思想,显示了现代人设计的鞋子是如何不匹配人的脚的形状:



无建筑师的建筑 一书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初衷,Rudofsky 试图通过引入一个我们陌生的,非传统建构系统建筑的世界来打破人们原本狭隘的建筑艺术概念。大多数的案例是不为人知的,甚至没有一个具体的名字,Rudofsky 更愿意用一系列标签来定义它们:vernacular地方的、anonymous匿名的、spontaneous自发的、indigenous本土的、rural乡村的......



其实说这些照片是 Rudofsky 的说法是不准确的,Rudofsky 所做的更多是收集整理的工作,许多照片也是由于一些机缘巧合而从各种渠道和资源中被整理下来。通过整理这些原始的或是公共的建筑,主要是一些部落结构和古老的住宅,Rudofsky 展现了一个剥离了 “功利性” 行为的建筑内在,出于人类智慧必要性集体创造性的永恒的艺术形式。


- Troglodytism 穴居 -

在 Rudofsky 看来,虽然猿类也有搭建庇护所的能力,但却没有像人类一样的渴望,会去寻求一个自然洞穴或悬崖下的岩石庇护(这点我很怀疑,难道动物不会主动去寻找可以庇护的场所么?)。因此在早期生产力低下,或土壤的孔隙率过高的状况下,穴居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Holes in the oasis of Siwa, Egypt 埃及

洛阳的穴居村落, 中国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中国

三个案例展示了穴居复杂度的递增过程,从埃及锡瓦绿洲简单的地下生活区,到洛阳穴居村落呈现的嵌入土地的拱形生活空间,最后到黄土高原中地面以上种植地面以下居住的人与自然共存模式。人类巧妙地利用洞穴冬暖夏凉的气候特性,再以植物巩固水土,采光和通风均由中央的开口完成,形成壮观的地貌景观。


- Architecture by subtraction 减法建筑 -

其实 “用减法做建筑” 这个标题用来说穴居建筑也未尝不可,但 Rudofsky 在此描述的是一些人类在地面的岩石上雕刻出的整个住所。


Houses of Les Baux-de-Provence, French 法国

Cones in Göreme,Turkey 土耳其

两个案例中的建筑都是基于自然成形的石头改造的,位于法国普罗旺斯莱博的中世纪堡垒为当时的军事要塞,集堡垒、城堡、住所为一体;而位于土耳其的卡帕多细亚的这些锥形建筑体则是以聚落的形式存在,尺寸小则如帐篷,大则如同足有六层楼高的小楼。书中将立面及地表岩石雕刻(类似梯田)也纳入在减法建筑的范畴之中。


- Hill towns 筑在山上 -

现代人生活在陡峭的山体上的想法似乎是荒诞的,但事实上,却又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把山中住所作为一个度假的庇护所(1964年的现象现在依然是真理)。但区别于精心雕琢的度假山庄,这些筑在山上的建筑是一些庞大的村落。


Anticoli Corrado, Rome, Italy 意大利

Positano Village, Italy 意大利

Mojácar Village, Spain 西班牙

正如 Rudofsky 所 “预言” 的,现在这三座分别位于意大利安蒂科利科拉多波西塔諾西班牙莫哈卡尔的小镇已经变成了热门的旅游度假景点。


- Pill Dwellings 桩结构 -

桩结构建筑多建于水边或是潮湿地区,是底层架空建筑的元祖,传统桩结构建筑的桩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实用意义是极其重要的,这远不是安全地住在顶楼的现代人所能体会的。


Fishing Station in Vieste, Italy 意大利

Fishing Station in Stanleyville, Congo 刚果

凤凰吊脚楼,云南(书中说的是 Ho Keou Village,我没找到是哪儿)

Tree-house in Buyay Village, New Guinea 巴布亚新几内亚

四个案例中,前三个都与水有关,尤为让我惊叹的是位于意大利维耶斯泰刚果斯坦利维尔的钓鱼台,后者的木制结构直接建于河中,位于著名的 Wagenia 瀑布的下游,渔民可以直接站在木桩结构上利用同样是木编的渔网去捕鱼,世世代代生活至今。


- Movable Architecture 可移动建筑 -

最后一个类别我选择了看起来最有意思的可移动建筑。Rudofsky 风趣地在书中说道,原始人似乎对于现代人总是大包小包从一个房子移动到另一个房子的习惯感到不解,因为在他们的概念中,住在陌生人居住的房子里似乎是耻辱的,就好比你从别人的衣柜里买二手衣服来穿一样别扭。所以他们的选择很简单,建造一座新房子,或者干脆把旧房子搬走。


Guinea 巴布亚新几内亚

Vietnam 越南

Rendille nomads, Kenya 肯尼亚

Cherrapunji, India 印度

可移动则必定有一个载体来承载,于是乎人的身体和牲畜都成为了搬运建筑的工具,其实亦不失为一种建筑结构的组成部分。前三个案例展现了人和动物作为这个 “搬运” 行为的载体或是结构组成,而到了最后一个案例,似乎有一点前两天谈家具 毯子 的时候那个关于 “是衣服还是住宅” 的思考。衣服和住所的概念变得模糊了,人们顶着似乎可被定义为雨衣,又可被定义为小帐篷的竹编顶盖行走,是屋顶变成了便携式的雨伞,还是雨伞变成了屋顶呢?


书中还有很多案例,还有 Engineering without engineers 这样类似的主题,但是介于篇幅有限以及我昨儿刚拿到这本书还看不完,我只挑了几组我自己比较有启发的案例进行整理。之前说了摄影篇不做具体建筑介绍,我希望可以把案例当作类型学来研究。附一个小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13136ekedz&width=500&height=375&auto=0


  • Reference Article: Architecture without architects: A short introduction to Non-Pedigreed Architecture, Bernard Rudofsky, 1965;

  • 图片来源于书及网络



来个华丽丽的分割线,因为我最近在反复刷《奇葩大会》,虽然里面有些毒鸡汤和狗血和博眼球,但是还是忍不住喝了几口毒鸡汤,于是也想说几句。


其实做公众号的过程肯定有点儿动摇,是要迎合大众快餐式的阅读习惯,还是走严谨学术的但其实没什么人想认真读的老路子。虽然二者必然不是一刀切的对立关系,但我能力有限到没法取个中间值。虽然也不知道有没人是从头篇读到此的,如果做了,多少能感觉到还是在为了迎合大众在不断口语化和丰满内容结构,其实已经远超我原本计划花在做公号整理知识的时间设想了。


其实放慢发推频率好好斟酌文字或许能做个好的内容营销,不过比起不够有推广度,我似乎更恐慌在越来越有限的时间内无法读到更多的东西。所以这里应该还是会作为个人的学习记录本儿,你若喜欢也可以作为你的,我也不打算想着怎么商化了(但是推(fen)广(xiang)还是要的)。


一个人做事很怕走入偏执的死胡同去,所以得时常提醒自己,别人的指点忠告也需要。做公号至此虽然鼓励派不多,但还是在后台遇到了一些不吝建议、支持和赏识的朋友,感谢各位。很多人不理解我这么做的意义为何,只能说刘楠的那句毒鸡汤打动了我,“我希望生活在一个自己想生活的世界里,但是可能等不及别人来,所以我就自己去做这个世界”。


嗯没什么,我就是为这么长时间的内心斗争纠结下了个句点,不纠结了!


#Bernard Rudofsky #Architecture without Architects


更多文章:


Arch | 当我们谈论家具时,我们在谈什么?——毯子篇

Meth |面对未来的110亿人口的建筑难题,半个世纪前的他早已忧心忡忡

Meth | 改变不了世界,试试从漫画发声

Meth | 服装和空间,不只是沿袭形式感那么简单

Art | 试问哪个建筑师没有个机械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