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住房故事”主题征文⑫:有过揪心,但也住上了理想的房




今年厦门的秋意盛浓,在这金秋九月就已经感到一丝丝凉意了。2009年退休的我,习惯了每天晨起到小区绕两圈,然后回家煮饭、照顾公公,偶尔也上网看看新闻,有那么一次上网时看到这则关于“我的住房故事”的征文启事,让我突然想聊聊自己的住房变迁史。
市民代表参加摇号(陈立新 摄)
我是一名老厦门了,出生到现在也见证着厦门的发展和变化,感慨颇深。厦门发展越快,我也是越骄傲,但是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物价、房价的上涨,这些曾经也让我们一家一度焦灼,后来在政府保障房建设下,我和先生申请了保障房,一家三口搬进了高林一里的两房一厅一厨一卫,那才松了一口气,这也真是要感谢政府的安居工程了。

 
说起我的住房故事,总体算是不错的了。1982年我和先生结婚,之后就和公公婆婆还有小叔一起住。记得那套房子是公公婆婆的单位福利房,在文园路47号楼2层,房子是两房一厅一厨一卫,套内面积有61平方,格局采光也很好,在那个时候能住上这样的房子算是非常不错了,我们一家人很知足。

文园路47号楼(施丽萍供图)


一家五口人住两房,当时我们夫妻和小叔子各一间,公公婆婆就把客厅隔开一小块当作他们的“卧室”,一大家其乐融融相住了二十几年。
1983年我女儿出生,1991年小叔的孩子也出生了,住房问题也成了我们心头的难事。孩子们在长大,六十几平的房子就由住5口人,变成了住8口人,可想而知家里有多挤。等到各自孩子大了一点,我们就将房间搭上倒板(就是和老公房一样,搭阁楼的意思),增加了孩子们的空间,但也只能用来睡觉,平时女儿爬上阁楼也都是坐着或躺着,想起来伸个懒腰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二零零年以后,儿女也长成大姑娘了,参加工作了,虽然不常在家,但回来住也还是让她老地方躺着,为人父母自己心里非常过意不去。

高林居住区一里(向东走供图)
就在2006年5月的时候,厦门率先提出社会保障房性住房建设计划,11月相关管理文件就出台了,似乎一切都会有了变化。当时我和先生还在海燕实业总公司上班,得知消息后,我们立刻去了解申请要求和流程,一看条件符合,我就忍不住喜上眉梢。
我们夫妻俩赶紧准备了材料,等到2007年1月左右接到通知说,厦门市首批社会保障性住房申请者可参加摇号了,那会真是把我们一家高兴坏了。
2007年2月28号正式开始摇号,当时我们得知6000多户家庭摇号,心里非常紧张,后来又听说都能分配到房子,只是楼盘地点不一样,我们又松了一口气。
最后还是很幸运,我们摇到两千多号。这个号算是比较靠前的,可选择高林和观音山的保障房,摇号前了解比较多,都说高林片区今后配套能更快跟进,我们就选了高林,也就是现在的家。

现在的家(施丽萍供图)


高林居住片区的发展跟我预期的一样好,现在小区周边配套齐全,夏商超市、门诊就在小区旁边,公交24路、88路、26路、659路等都是能一站到城区核心区,很方便,平时想要散步、锻炼,可以在小区,也可去高林公园。
这就是我的住房变迁故事,有过揪心,但后面也住上了自己想要的房子,很感恩。
口述:施丽萍
整理:易红秀


往期文章:

“我的住房故事”主题征文①:居者乐其屋

“我的住房故事”主题征文②:我的三次住房变迁“独家记忆”

“我的住房故事”主题征文③:家园纪事

我的住房故事”主题征文④:搬家记

我的住房故事”主题征文⑤:在幸福小区安享晚年,我很知足

“我的住房故事”主题征文⑥:我的诉说

“我的住房故事”主题征文⑦:安居才能安心

“我的住房故事”主题征文⑧:住在厦门,真好!

“我的住房故事”主题征文⑨:一代两家人,百年房管事

“我的住房故事”主题征文⑩:点点滴滴铸就公房新篇章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我的住房故事”征文启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