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齐如山谈《卖马》、《女起解》、《金钱豹》之变迁

齐如山 梨園雜志 2022-05-01

齐如山

齐如山(1875-1962),戏曲理论家。早年留学欧洲,曾涉猎外国戏剧。1912年在北京经常为梅兰芳的表演及剧本提出修改意见,民国五年以后的二十多年间,与李释戡等为梅兰芳编排新剧,齐为梅编创的时装、古装戏及改编的传统戏有二十余出。梅的几次出国演出,齐都协助策划,并随同出访日本与美国。1931年与梅兰芳、余叔岩等人组成北平国剧学会,并建立国剧传习所,从事戏曲教育。编辑出版了《戏剧丛刊》、《国剧画报》,搜集了许多珍贵戏曲史料,1962年病逝于台湾,著作被编纂为《齐如山全集》。


- 《卖马》变迁 -


 《卖马》一戏,在光绪年间,有些年完全是小花脸的戏,在光绪中叶,永远贴刘赶三的《卖马》。此层我在报上说过一次,很多人来问我,也有几位来过信,说此戏怎么能变成小花脸的戏呢?其实这极容易明白,比方萧长华与梅兰芳合演《起解》,自然可以说是梅兰芳起解,倘他与稍次一点的旦角合演,要贴戏报子,说是萧长华起解,管保也一样的可以叫座。何况从前卖马店主东,词句取乐的地方很多呢。比方秦琼说,你不要这样打扮了。丑角便说:只要你能够使我发财,多丢人的事情,我也干得出来。生角说:头戴麻冠。丑角说:那东西倒是冬暖夏天凉。生角说:你身穿重孝。丑角说:穿白衣服,倒省了染色钱。生角说:手拿柱丧棒。丑角说:那走路倒稳当。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后边生角让他赔马一段,词句更多,后来其他丑角演之,因为变成配角,于是有许多话白不说了,然每生角说一句,他还要回答“只要我发财”,虽不加其他词句,但还神气十足。如今则多数丑角,只是光答应一个“哦”字,毫无神气,毫无情趣了。而秦琼一角,经谭鑫培一演,词句腔调,都大有变动,后头卖锏一场(最初是当锏),又加了一场舞锏,添了一段西皮摇板,尤其动听,大受欢迎,此剧遂成生角之戏。鑫培这段唱功,行腔也实在俏皮生动,干净利落,可惜目下无人能唱了,虽能唱,也不是那个原味儿。虽叔岩亦较差。后来能唱此一段的,只有一个陈彦衡,人都呼为陈十二,因其与谭拉了几年胡琴,所以他会,但仍只小声唱,若真用大声唱,还是不成。这就如同《回荆州》、《甘露寺》一场,乔国老所唱的气段,最初去此角者,乃贾洪林,该段腔调,乃他哥贾佩川所创。洪林歌来,非常悠扬动听。后来名角,虽都学他,但没有人能唱好,现在只有操琴的王少卿能唱之,然亦只小声哼哼,大声唱仍不成,若马连良所唱,则差的多了,只按此一段说,还不及从前的贯大元。


谭鑫培之便装照


- 《女起解》变迁 -


 《女起解》这戏,乃整本《玉堂春》里头的一出。整本《玉堂春》只有梆子腔中有之,皮黄班只翻了两出,一即此,一即《三堂会审》。最初这两出戏,都是接连着唱,所以有王金龙看状八句唱工,又有医生看病等情节,为的是使旦角稍事休息。而且起解之唱辞,别狱神一场,只有四句散板,后王瑶卿演此,  因他太懒,不愿连演《会审》,而只《起解》又不够一出戏(光绪中叶以后,  几十年中,  一出戏一般是演半个钟头,故彼时每日总是演10出戏,  由1点钟,到6点,共五个钟头,  只起解一场,不过演一刻),所以把辞别狱神一段唱工,改为反二黄,如此则可演20余分钟,勉强可以算一出戏了,以后就是这样演法了。


梅兰芳、萧长华之《女起解》


 再说下一出之《会审》,这一出因系由梆子腔翻过来的,所以最初多杂梆子的原词,稍粗,王瑶卿以前所演者,皆系如此。在光绪末叶,有一位翰林孙春山先生,极工青衣之歌唱,陈德霖之唱腔,多是他所创。他嫌《会审》中苏三所唱之词句腔调,都不够雅,所以他把词句改编之外,又创了许多新腔,这些新腔,是他同德霖及梅雨田(兰芳伯父,名大锁,能吹昆腔500余出,后改拉胡琴,亦称国手)三人合作创成。原来此戏中有五六句梆子腔,他所改的,只留了一句,即是“在周仓足下叙一叙旧情”仍是用的梆子味道。


梅兰芳、姜妙香之《三堂会审》


 他们创成之后,第一个人,先传授给杨韵芳。韵芳乃朱幼芬之姐夫,唱青衣亦好,可惜他学好之后,不久就死了,并未能把此戏演出来。以后便无人能演,中间隔了十几年,孙先生也去世了,适兰芳刚刚出头,人缘极好,雨田便把此戏传授给他。第一次演于天和馆,在煤市街南口,由雨田操琴,王金龙为朱素云,蓝袍贾洪林,红袍为李寿峰,一唱而红,后来就都照此演法了。


- 《金钱豹》变迁 -


 比戏原名《红梅山》,乃完全是猴的戏,后来俞菊笙重排,因他身体壮伟,嗓音太哑,不能去猴,乃改去金钱豹。把豹的身段,加了许多,于是改成豹的戏了。且彼时去猴的角,都是他的徒弟,在名义上,不能同他抗衡,遂成为配角,然摔抢背等等,仍须大卖力气。可是戏名已改为《金钱豹》,则猴的名字,更提不着了。如今一提“红梅山”三字,恐怕知道的已经很少了,幸而剧中的话白,还提到“红梅山”三字。


(《戏界小掌故》)


阅读链接

角儿的生活

水袖、厚靴的来源(答郑毅然君的询问)

齐如山:谈应节戏

梅兰芳接受博士学位记详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也说冯耿光与梅兰芳(二)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