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梨园轶话》(四):汪桂芬奇闻轶事

唐友诗 梨園雜志 2022-05-01

今日推送之《<梨园轶话>(四):汪桂芬奇闻轶事》录自《梨园轶话》第一册,作者唐友诗。此书为1938年出版,共两册,为研究民国时期梨园轶闻之珍贵史料,我们将分期连载推送。


汪大头面「碑」十年

 

「王八盖」为其用功之所

 

 汪大头(即汪桂芬)为程派须生,幼时在百顺胡同与程长庚所居为近邻,程每日在家中吊嗓,汪必隔墙学之,日久程以汪为可教,遂派人将其唤至面前,询明志向知系可造之才,收为弟子,初次登台试演时,因汪能演老旦戏两出,命其演唱,一鸣惊人,后学老生,由于演文昭关声誉鹊起,年事稍长,嗓音突变,一字不出,改拉胡琴,后因向人赌气,乃至阡儿路南口「王八盖」地方,对该处义冢所立之石碑,喊嗓十年,于是嗓音复出,较前更佳,汪大头之名自此始盛也。


汪桂芬便装照



赎妻补戏

 

 汪性特别,最喜冶游,每日赴园演戏必乘一匹白马,在家过宿时极少,大海茫茫,心无一定主张,戏园中时因其无故辍演,受观众之责难。一日大头赴园演戏,临行之际,突然变卦,当语妻曰:「我步行至园,汝可拉马至园等候,散戏时即可一同回家矣!」其妻允之。缘大头由家走出并未赴园,当住某娼妓处盘桓。戏园盼大头扮戏望眼欲穿,而始终未到,后见汪妻拉马至,当将其扣留于后台。而大头在妓院竟自操胡琴自唱,晚间返家,得知底细,乃往戏园将妻赎回,允为补演佳戏。

 

性情古怪

 

 光绪二十六年汪与水仙花钱宝奎等赴沪演戏,水仙花与钱宝奎住德林里,汪时至该处闲谈,入屋时如有向其周旋者,伊必不坐而去。若有接耳细语者,伊则谓:「不要讲究我!我有耳报神。」言毕亦去。若众人见其到时,均行走去,伊必代为看家,一人闷坐无聊,先以念经消遣,次则自弹弦子演唱小曲。待听者堵满巷口,汪始他去。

 

隐居灭迹

 

 是年五月间,因国事变乱,大头由沪搭招商局海燕轮至津住于玉泰山庄,天津戏园一再要求始演唱数日,次因地方戒严辍演,琴师梅雨田虑家过甚,逢人便哭,大头挽留不获,乃听其先返。六月间汪始携全班人员回京。先住韩家潭迟韵卿家,后移居高庙五圣庵中,最后外人入京,汪又逃往戒台寺隐居,后遂灭迹矣。其事姑告一段落。


汪桂芬道装照

 

特殊练工

 

 据闻大头嗓音之宏亮,确有震动屋瓦之势,物故后尚无有继起者,在最老之留声机蜡筒唱片中灌有遗音,聆者快之,梨园界老人往往谈及大头咸称为异人,按其用工之立意,实含有特殊精神,如达摩老祖面壁十年即可立证佛果,其面碑十年亦可谓为仙伶也。按其用工之法,实与常人不同,每日清晨至「王八盖」时,先练习气工,约二十分钟后,姑开姑喊嗓,缘该处南北有石碑二面,其对面喊嗓者,系北面之碑也,据闻该碑已带有哈气之印,著者好奇心胜,曾同陈(少霖)阎(庆林)二君往观,果然不假,回忆汪公当年用工之纯,真令人可敬。甚望戏界后起者,对用工方面引以作鉴,则嗓音何愁不能恢复乎?


(《梨园轶话》第一册)


-阅读链接-


剃头与拔毛为伶人两大苦事

在戏台上出汗怎么办?

论国剧不可用布景

程砚秋轶事三则

京剧舞台上的「三不计」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