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轶话》(二十):田际云义举废相公堂,言菊朋吹毛求疵创「五子」
今日推送之《<梨园轶话>(二十):田际云义举废相公堂,言菊朋吹毛求疵创「五子」》录自《梨园轶话》第二册,作者唐友诗。此书为1938年出版,共两册,为研究民国时期梨园轶闻之珍贵史料,我们将分期连载推送。
剧韵浅说
秋江
友人唐友诗君创办梨园轶话,颇负胜誉,第二期属余代作音韵一门,余对于韵学素乏研究,不过记问之学,甚望海内方家有以教正,今略举数字以作参考,所谈各字均适用于老生,须念中州韵,用湖北音发之,谭派中以此为标准。
谭鑫培便装照
「老」念捞,即场上所念老爷,老夫等是也。
「只」谭派此字念自,余叔岩探母中之只杀得,念自杀得。
「杀」此字念儍,为入声,不得拖长。
「下」下字为上声,须往上滑音。
「知」此字须上口,念尖字音。
「箭」此去声字,念尖字,其他去声,不在此限,
「剑」此剑字宝剑之剑,念法同见字,不上口。
「血」此字常人均念雪,或写,非本音,须念雪字,用舌舐上膛音即出。
「为」念谓去声,不念尖字。
「未」此字有人不注意,念谓乃大错,须念尖字上口方对。
杨小楼故后
武生中以孙毓堃有希望
如专心用工必成正果
孙毓堃,原名小振庭,为孙棣棠之子,曾从范福泰学戏,俞振庭成立斌庆社时,因孙系俞之外甥,乃加入该社,俞见其聪敏玲琍,将己身所会之戏,大多数授孙,该社在东安市场出演吉祥时,孙竟成台柱,演「艳阳楼」「金钱豹」等戏极似乃舅,彼时听众多不详其身世,以小振庭之名,且扮像嗓音又极像俞振庭,于是相传小振庭为俞振庭之子,斌庆社散后,孙自己搭班演唱,遂易名为孙毓堃,斯时据各界评论,武生中除杨小楼之外,以孙最有希望,讵后来染有嗜好,武工大减,现小楼已故,武生继起无人,孙如抛去嗜好,专心用工,大有希望也。
茹富兰能演「五圣刀」
系家传之绝技
茹富兰为茹莱卿(梅兰芳琴师)之孙,锡九之子,富惠之兄也,字子峰,十二岁时入富连成科班先学武生,后改小生,十四岁登台,彼时科班正值程连喜大红,其名不彰,程去富兰始露头角,因扮相儒雅,唱用本嗓极为别致,出科后,喜练武工,并能舞家传之「五圣刀」,五圣刀者系剧中所舞之单刀,经五名师传授,故名五圣,富兰为传此家学,练习不辍,因武工已有把握,乃改唱武生,专学杨小楼,现亦成为武生中后起之秀也。
提倡伶界资格
为田际云之义举
梨园人无不赞成
田际云乳名虎,别号想九霄,直隶高阳人,父名玉陞,在定兴县经营杂货商业,小有资本,际云生而美如天人,性聪慧,幼即嗜剧成癖,不喜继承父业,涿县白塔村乡绅赵某,与玉陞为盟兄弟,赵经营双顺科班时,见际云之美,劝令加入该班,学花衫,果在一班中,成绩冠侪辈,时际云十二岁,未几遭东太后之丧,双顺班解散,赵偕际云入都,每日在粮食店梨园会馆清唱,次则演于热河天津上海等地,声名鹊起。
田际云之《盗花瓶》
光绪二十七年时际云名已大振,在京重建天乐园,起小吉祥班,罗小宝陈葵香等隶之,光绪末年,鸦片禁止之运动起,际云与票友乔荩臣等发起戒烟会,演剧得有二万金,因此而得戒烟者,及于数千,际云之功,乌可叹哉,光绪卅一年间,杭州驻防旗人惠兴女士,以建立学校故,上书于瑞澂将军,求为捐款补助,瑞不为赞助,惠女士愤而仰毒殉事,际云闻之,有动于心,乃在京编演此事新剧,自扮惠女,大受观众欢迎,当日所收戏价共为三千余元,经日昇银号转送杭州女士学校,该校赖以维持不废,其急公好义也,有如此者。
又彼以张二奎创设之私寓制度,为伶界奇耻,于宣统三年间,拟上书废止之,而书未上,被私寓有力者阻挠,并贿之某御史,诬际云暗通某党,编演新剧,辱骂官僚,官方未能详查,遂将际云下狱百日,民国成立,彼以贯澈初衷故,请求禁止私寓,终至成功,后又废止女伶兼营娼业,亦得许可,梨园界以际云提高伶界资格恢复天赋人权,无不赞成其义举云。
梅巧玲、田桂凤为剧界之燕瘦环肥
当年称为二绝
梅巧玲名芳,字慧仙,系兰芳之祖父也,一名雪芬,为过去最著名之昆旦,貌丰而美,唱做念无一不佳,有胖巧玲之绰号,所谓环肥一流,演「雁门关」之萧太后,「盘丝洞」之蜘蛛精,「闺房乐」之管夫人等,称为一绝,光绪初年殁于家中,遗有子二,长大锁(即雨田),次二锁,即兰芳之父也。
田桂凤字桐秋,北京人以花旦论为古今第一人,自向治至光绪初年,其大名鼎鼎,实在汪桂芬谭鑫培之上,以花旦为剧坛之盟主者,桂凤为之首开纪录,而花旦一门,自梅巧玲杨桂云以下,咸以丰艳称,然彼则以清丽胜,近于燕瘦一流,按梅田二人以燕瘦环肥,映映相应,实为剧界二绝也。
杨小楼演戏有身分
八蜡庙可为考证
杨小楼演戏之绝,已在第一集内述出,据接近杨氏者谈,除此之外尚有补充者,缘小楼之艺,虽得俞菊笙之秘,其成功皆在两「英雄」之助也,英雄者为杨之配角,当年英雄中有「杨公」「大将」者,武工纯熟,曾与老角配演,后与小楼同台,凡小楼不对处,必为之指导,故小楼之成名,从旁赞助者甚多也,虽然如此,而小楼亦能自修,事事谨愼留心,他人所不及者,此也,闻小楼某日演八蜡庙饰费德功,由俞华亭饰贺仁杰,华亭为俞菊笙之幼子,与小楼为师兄弟,按戏中原词,贺仁杰与费德功起打时,费对贺云:「怎么杀起你爸爸来啦」 ,贺亦还言骂之,此为戏中固有之词句,杨演至此,以华亭为本人之师弟,虽演戏不分大小,亦不能不留心,是日杨对华亭云:「你怎么杀起师哥来拉」,听众无不赞小楼演戏有身份。
韩世昌不能唱二簧
真是奇怪之事
韩世昌之《思凡》
昆弋名旦韩世昌字君青,十六岁时学艺,仅在直隶乡村一带演唱,并未出名,民国六年间,北京昆曲复活,昆弋班始有立足之地,然彼时观剧家多重色不重艺,致郝振基、陶显庭、侯益隆、陈荣会等,虽为名门角色,均无所大发展,彼时大享名者,只有韩世昌耳,韩即大红,次有人劝之,拟令其学二簧以达上乘,乃拜老伶工陈德霖学青衣,据闻韩在昆弋班中实为杰出人才,但学二簧非常困难,一出彩楼配学习数月竟无成效,后在某处排演仍然错处不少,最大毛病系爱忘词,如唱旦角之正板,非一句一问而不能接唱,真乃奇怪也。
言格别有「五子」
为最近之创造
言菊朋世家子也,曾供职于财政部,幼即好剧,及长嗜剧成癖,「谭鑫培」每演剧,言则风雨无阻,必往听之,谭故后,复请益于陈彦衡,后遂由票友下海,进入梨园,在钱金福家中用工甚久,据内行人云,言先前演戏极近于谭,亦颇可听,迩来因嗓音失润,加之过于吹毛求疵,故有言格别之称,最近又有「高网子」「短胡子」「矮靴子」「洗鼻子」「装疯子」五子之创造,其演剧之精细,于此可见也。
(《梨园轶话》第二册)
- 阅读链接 -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