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余叔岩与言菊朋之比较观

苏少卿 梨園雜志 2022-05-01
苏少卿

苏少卿(1890-1971),徐州人。票界名宿、戏剧评论家。字相辰,艺名寄生。自幼喜爱京剧,曾发表过大量有关京剧、昆曲等戏曲剧种的文章。苏少卿对全国名伶名票在艺术上的得与失,大都进行过评论,实为伶人知音。他主编过《戏剧半月刊》、《大戏考》、《袖珍戏考》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应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之约,长期主持广播京剧讲座,为传扬京剧艺术做了大量工作。1956年经梅兰芳介绍至北京中国戏曲学校任教,为培养新一代艺术人才勤奋耕耘。


 叔岩、菊朋二人,虽一系内行出身,一为票友下海,然其相同处颇多,全是庚寅年(光绪十六年)生人,又同师,先后从陈彦衡先生学谭派,到晚年又同是病魔潦倒,菊朋四十二岁时,忽患大头甕症,到头发脱光,嗓音伤坏,叔岩从四十岁到死,十三年中时常病不离床,以致大戏不能演唱,仅有时与梅兰芳配《游龙戏凤等小戏,五十四岁更患小便不通症,由医生施手术小腹部开一小洞,以皮管接到膀胱处,其苦可知。


余叔岩便装照


 此外二人有女也相同。叔岩有三掌珠,菊朋也有三千金。某年,叔岩曾因北平某报刊登一则关于其女与男友交游新闻,叔岩盛怒之下,竟对某报馆大问兴罪之师。菊朋更因女儿行为浪漫,父女意见不合,形同陌路。


 再二人更相同处,就是都得广大观众拥护,叔岩是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十三四岁时即一唱而红,后以倒嗓一度退出梨园,终以酷爱此道,乃又“重整旗鼓”先从陈彦衡先生研究不到一年,后经王某介绍拜老谭为师,老谭性本懒惰,又因叔岩嗓音欠佳,结果可教之戏有限,仅一出“太平桥”系老谭亲授,惟叔岩固内行出身,文武全材,台风漂亮,身段美妙,更能就其低音改良唱腔,而另创“余派”。三十几岁时已经成名。菊朋系票友下海,武工根底稍差,唱工甚好,十八九岁时喜学谭派戏,到二十五、六岁时已经很红,第一次登台在北平江西会馆唱《二进宫》学老谭中年时刚音唱法,颇有心得。民国十三年正式下海,在上海老共舞台与梅兰芳挂牌。


言菊朋、言慧珠之《打渔杀家》


 菊朋文学根底很深,对音韵字眼比叔岩考究。叔岩也不差,惟因嗓少,中气不足,每有力不从心之慨,常将硬腔改软,例如,谭派戏《战太平》“背转身来谢神灵”本用中州韵,叔岩则改唱湖广音。菊朋晚年因病坏嗓,常将阳平声改唱低音,也别成“言派”。


 比较说,余言二人,总算得谭派中二大贤人,菊朋在票界中更可谓出类人杰,二人还有几种相同的唱片,如《空城计》“我本是卧龙岗”,《鱼肠剑》“一事无成两鬓斑”,《法场换子》“恨薛刚小奴才”等。诸君有兴不妨将这几张唱片比较一下,当觉各有滋味。


言菊朋之《空城计》


 如与后辈老生相较,则叔岩菊朋之死,实令人有“良材已逝难再得”之叹!足见近年文化退步,旧剧没落,盖旧剧是最好教育工具,现有人提倡改良,惟改良固佳,若不改良岂非更糟,本人以为欲图改良,应先提倡复古广罗天才英才,集思广益,致力研究老戏,去芜存菁,以求改进,俾旧剧前途,可发挥光大,愿我同志共勉。


(《上海游艺》1946年第3期)


- 阅读链接 -


1936年言菊朋《捉放曹》观后感(两篇)

言慧珠:怀念父亲言菊朋

言菊朋唱工之探讨

余叔岩女儿谈父亲的女弟子孟小冬

朱家溍:杨小楼的《夜奔》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