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台菊粹第一辑《四郎探母》
今日推送之《燕台菊粹第一辑<四郎探母>》录自《京剧艺术在天津》书中《天津十年》一文,作者许姬传(1900-1990),字闻武,号思潜,原籍浙江,生于苏州。1919年到天津,在直隶省银行当文书,后长期任中国剧协和梅兰芳剧团秘书。我们将分期连载推送此文。
燕台菊粹第一辑《四郎探母》
昆曲有工尺谱,皮黄无定谱,1918年(民国7年),陈彦衡先生出版了《说谭》,内容是记录谭鑫培《武家坡》的老生唱腔工尺谱及表演神情,这是京剧皮黄调第一本工尺谱。以后又出了《戏选》包括《碰碑》等四出谭鑫培的唱腔谱,到沪后乃有《燕台菊粹第一辑·四郎探母》的创作企图。
谭鑫培之《四郎探母》
有一天,陈老对我说:“我以前出过两本皮黄工尺谱印刷装订都不好,这次写探母回令,想请你用晋唐小楷体抄写石印,用线装书装订,我们合作如何?”
“我很愿意为您抄写,我有几点建议:1、照昆曲谱,把工尺写在字的左边,看起来醒目,书品整齐。2、您可以在个别唱词的书眉上写评语,并介绍唱腔特点和身段神情,这是创举,很能吸引读者。3、富年兄是王大爷(瑶卿)的学生,铁镜公主的唱念由他哼出来,您打谱,现在王门弟子甚多,王腔盛行,很有影响。萧太后的唱腔要根据陈老夫子(德霖)的唱法,您曾为陈伴奏,一定准确。杨宗保的唱腔当年很简单,后来姜六爷(妙香)自己编了腔,大受欢迎,可以照他的腔谱出。”
陈老说:“你说得有道理,让我酝酿一下就动手写。”
陈德霖之《雁门关》
两个月后,初稿写成,由我用毛笔写楷书誉清。写了10天后,我又向陈老建议:“此书甚精致,应该有序,我主张请我的堂舅凌霄汉阁(徐彬彬)写个序。”陈老说:“我和凌霄是老友,他文笔流畅,又写剧评,还看过老谭和瑶卿、德霖、妙香合演的《四郎探母》,请你写信烦他作序,料无推辞,他的序文可由令弟源来抄出,源来的小楷不比你差。”第二天下午,四叔派援弟来叫我去(我们同住上海重庆北路咸益里前后弄),四叔对我说:“陈十二爷托撰写谭鑫培像赞写好了。”递给我,只见上写行楷:
谭鑫培像赞
其貌癯,其神愉,寥乎若游乎上景之衢。抗音赴节,飞琼含腴,絮度新腔,为世楷模。繄谐臣与顐官,纷总总其殊涂。张钧天之广乐,怀斯人于玄都。
庚午冬月,读许簃题。(下面盖一方朱文印章“古厂金石”。古厂是四叔的别号,石章乃笛王许伯遒镌刻。)
陈老看了此赞,非常满意,他说:“韵文典丽,是《离骚》的笔法。”不久,陈老画了一个仿戴醇士(熙)墨笔山水的扇面送给四叔。
陈彦衡与蒋君稼之合影
这本书石印了几百本,是磁青封面,外签是我写的。辛未月初版,只送50本到荣宝斋代售,其余内行、票友纷纷抢购,全部售罄。我记得,孟小冬从北京来沪,带了此书,借给一个朋友,她说:“您千万别丢了,10天后还我。”看来此书的影响是不小的。丙申年(1956年)香港未得我同意,再版印行,有友人寄给我一本,已改成简装。加了一页“工尺与简谱对照表”。据说台湾方面的京剧演员,也从香港购得此书学习参考。
(《京剧艺术在天津》)
- 阅读链接 -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