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菊朋及其“下海”
今日推送之《言菊朋及其“下海”》录自《京华感旧录》,作者李克非(1924-1995)。《京华感旧录》一书为李先生的随笔集,书中回忆了很多关于老北京的杂闻轶事,我们将此书中与梨园有关的内容分期连载推送。
言菊朋及其“下海”
一九二三年,梅兰芳与言菊朋联袂到上海合作演出。言菊朋本是票友,昔日票友唱戏,往往在戏报上的姓名之间,加上一个“君”字。言菊朋为人谦虚谨慎,这次有人劝他“下海”,他担心万一失败,反而失去原有的北京蒙藏院录事职业,所以报纸、海报登名字时,仍然用的是“言君菊朋”。
言菊朋便装照
当年的上海,票房林立,戏迷很多,是晚,懂行的观众几乎都到齐了。梅兰芳也很重视这场演出,他在上场门听完《空城计》城楼一段「二六」,才去化妆。大轴上演前,梅氏祝贺言菊朋,说:“三哥,你红了!”言问:“这就算红了吗?”梅说:“你正式‘下海’罢!已经很有把握了。”果然,这次演出完毕,言氏得到很多彩缎、匾额,还有条幅、横披、对联等纪念礼品。上面写的是“谭派正宗”、“字正腔圆”等词。最有趣的是,上海一位名士赠送给言氏的一副对联,上联是:“上海即下海”;下联是:“无君而有君”。意思是说,言菊朋之来上海正是他下海的开端,戏报的名字可以不必再写“言君菊朋”了,可是仍然加上了一个“君”字。另一层意思是,广大顾曲者希望言氏把“君”字去掉,从此专业艺人行列中,不是就有言菊朋了吗?一语双关,耐人寻味。
言菊朋,本名言锡,蒙古族人。他原是京剧谭(鑫培)派须生艺术的业余爱好者。由于他刻苦学谭,又得到红豆馆主(溥侗)、陈彦衡、钱金福、王长林、王瑶卿等许多良师益友的指点和帮助,既能突出谭派唱腔艺术的特点,按照湖广音、中州韵的准则,做到清晰准确,行腔流利圆润,而且唱出来有感情,有深度。尤其是他主演的《卧龙吊孝》、《让徐州》、《贺后骂殿》、《文昭关》、《连营寨》、《白帝城》等戏,都成了最富有言派艺术特色的剧目。
言菊朋之《空城计》
三十年代,笔者在宣武门外校场小六条言府作客,受到言氏的热情接待。曾几何时,言君已逝世四十余载矣!其夫人高逸安女士早年为沪上著名影星,听说亦在十年内乱中去世。其长子少朋、长媳张少楼工须生,次子小朋,次媳王晓棠为电影演员,长女慧珠为梅派旦角传人,次女慧兰为话剧演员,婿陈永玲为京剧“四小名旦”之一,可谓“戏剧之家”。
(《京华感旧录》)
- 阅读链接 -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