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旧戏园喝茶有哪些规矩?(戏园里的“茶房”特写)

吟枫舍人 梨園雜志 2022-07-30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在这古城圈儿里,假使囊中稍裕尽可极视听之乐,同时还可以尽性自娱,除去听着戏,看热闹,并可一壶在握、干果杂陈地来享这暂时的清福:于是所谓“茶房”,便也应运而生了!

 

 茶房在目下各戏园里,是普遍地活动着,熙来攘往在招呼一般顾客;而人的个性不同,难免就有难伺候的,那还得低声下气去对付;结果呢所剩无几,而且还得背一个贪婪勒索的名儿,这岂不有点儿冤枉!实在说起来,打净捞干,所剩不过仅及茶钱十分之三罢了?!

 

 一切是随着时代走,他们这一行也自不能例外。像以前那种杂乱无章的死谱,已经渐渐改善。有一个很有系统的组织,在每一园子里,有一个堂头,举凡堂内一切事宜,统由这一个人负责。归由院方雇请挣固定工钱,其下把整个剧场分作几个部分,名之为几块“地”——像上场、下场、池子、前排、后排、两廊、包间、后廊等等,普通多为九块或十块,则以园子的大小来规定了。


旧式茶园演出


 每块地有一个头目人,总揽本地方的事宜,手下带着两个或三个伙计,一个“二头”,供应奔走,各有专责各司其事。日场有戏,伙计等例须于九时左右赶到,如为夜场须三时左右开始拖地掸椅;将已洗好茶碗,敷置各号座位窄板上,一切整理妥就,吃饭稍息,静候开戏再行工作;场上已经开台,听众陆续入场,已买票的代为找寻地位,随即将茶沏来,观客如有衣帽什物,当面点明件数代存衣包房,将“号牌”交物主收存,以便恁牌取物,各之曰“收号”!


 以后即需不时巡视,添沏开水;分散戏报。场上大轴将上,开始收要茶钱。通由“二头”索要,目下多半是二角起码,以外还要另讨小费,这时便须展“莲花之舌”赔笑解说。开通人到不在乎,遇着吝啬一些人物,便要分斤掰两,多方责难,结果仍是不肯一启悭囊。殊不知茶钱除去交柜之外(约一毛五分),茶炉上、衣包房都要分润一点;另外柜上和堂头还得给打出份来,以及堂内所有临时出项(如顾客摔碎茶碗等损失)都从茶钱里找,七折八扣,结果所剩不过几分钱;说不得只有仰仗这小费的沾润来维持这伙人呢?


三庆园旧照


 茶钱打过之后,甫歇,即行分别代客取回衣物,是为“取号”;场上戏将终场,已到“拉壶”时候,顺序将顾客面前壶碗收去,洗刷干净,放置本地眼固定地方存储,以备明日取用,然后乃由“大头”招集手下伙计,按本日所收多寡,分别开发工资,多则六七角,少则三二角不等,总之他们是没有准工钱的;所以他们之所以多要小费并不是勒索,也是事实不得不如此的!

 

 除去工资,精明些的,额外也能另有找项,较常来的顾客日久厮熟,每遇来时,即行另沏较好的茶叶,殷勤招待;在欢喜之余,小费便要多给一些,其中就可有点剩头,而其所备“好叶”多不是自买,遇有顾客自带好茶叶,沏时便留起少许,名曰“掐尖”,积有成数,即行应候这一般熟主,结果只一句:“这是给您买的二毛一包”,便可多进小洋两角!还有稍有富裕的,托人在票房买几张票,也可小有余利,不过这就有些投机了!而且算是犯款,一被柜上察出,难免要吃苦头!

 

 座客已满、大轴戏已过半时,例由各地“大头”将自己“地”所上座之多少报告“堂头”,由“堂头”报知后台经励科随同下来查堂,称为“买数”。在买数以后均已报齐,倘再加添座客,名曰“找补”。假使账已结清,再来几人,即拨归次日账中是为“存啦!”遇有蹭戏,看人行事,请其离座,通称曰:“起那号!”


清光绪北京茶园演戏图

 

 倘使伙计招待不周,在堂内与听客发生冲突,则于打住戏以后“说公话”,加以申斥或革除;其上下伙计、调动“地”位等等,统由堂头负责。

 

 至于所用壶碗,均由每块地头目人出钱自置;近年也有另赁壶碗的,则专备无“杵”的头儿们临时救急,所以遇到听客摔了茶碗,他们是非常不快;茶叶也均归自备,最好不过一元六角一斤,这已算对得起听客了!


上海丹桂茶园图

 

 梨园例有祭神日,五月十三日为前台祭神——靠箱会,是日公假一天,并假地举行典礼。祭毕聚餐:所有衣包房、茶炉房、柜上先生通在被请之例。所需概由茶房酝集,通例:各地眼由本年祭神日翌日起,于每日所得之款提出若干,早先多为一大枚,目下则以一角为度,交由某人或存柜上保管,如园中非长期演唱,无戏之日,应集之钱由头目代垫,至明年祭神日,即以此款备用。时至今日物价高腾,聚餐之举无形消灭,只于循例拈香应典而已!

 

 是日并为说官话之日,举凡添减人数,均于本日以前规定;如已开缺,本日即不得参与祭典!

 

 (《立言画刊》1941年第170期)


- 历史推荐 -


“粗陋浅薄”的中国戏曲,给新戏剧留下了什么?

杨四郎是否叛徒?《四郎探母》是坏戏吗?

京剧就是京剧:京剧为什么不能姓京却要改姓为“今”?

说《金玉奴》:“许多负心汉,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而品质恶劣”

论样板戏:“我不认为英雄是超凡入圣的神人”

京剧应该亲世俗、趋时尚、多戏说

谈丑角之抓哏:“最忌贫俗不堪之语”

新编京剧为何大多难以保留与流传?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投稿请戳菜单“关于投稿”一栏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