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房管所工作人员回忆给名伶吴素秋修房子

徐永存 梨園雜志 2022-07-30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那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事了,那时我在房管所工作,管着这一带的胡同。

 

 那时,许多艺术家还在家赋闲,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吴素秋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因为每年有4次房屋安全检查,因此我每年就要4次到吴素秋先生家进行安检。当时吴素秋先生住在西单灵境胡同路西19号,姜铁林先生还健在。


吴素秋、贾多才之《纺棉花》

 

 每次我到她家里,吴先生总笑脸相迎,跟着就朝屋里喊:“咳!姜头,来客啦,沏茶……”屋里也应声道:“是了您哪,吴头,哪位贵客呀?哦!徐师傅,里边请……”第一次去时我感到很纳闷,笑着问吴先生:“你俩怎么互相叫‘头’呢?真逗。”吴先生笑答:“他管着我啊!当然叫‘头’了。”姜先生接话说:“您评评理儿,我要是头儿,能喊我沏茶吗!”听了这话我们都笑了。


吴素秋戏装


 为了检查房子的柱根是否糟朽,我建议吴先生把靠在墙角处的榻挪开。吴先生笑道:“徐师傅,您还真懂,好多都管我们家这榻叫床。”“您忘了,我是木匠啊。”我笑道。检查完后,“姜头”早已把茶沏好了。我赞许地说:“您这榻可真是好东西。”姜先生不无自豪地说:“您知道当初买这榻时多少钱啊?现大洋1000块!我买这所房子才1000块。它是一整根木头弯弯曲曲盘下来的。那木头长一点,盘一点,您说做这榻的人几辈子才能盘下来呀!干这行当的都是爷爷盘了孙子吃,一代代往下传。”“那您这大院1000块可是便宜。”“是啊!我这院儿是快解放才买的。那时候国民党兵败如山倒都往台湾跑,这院子是从一个国民党军长那里买的。当时人家要1500块现大洋,我还真没那么多,我倒不是想坑他,我的确只有1000块,他等不及就卖我了。”


吴素秋

 

 我们聊得正热闹,无意间,我看了一眼屋顶,发现在这两间房的客厅中央,包厢跨空柁的正中位置竖裂了一道口。我顿时聊兴全无,话锋一转问姜铁林:“我想打开这包厢柁看看。”因为打包厢柁不仅破坏了客厅美观,还会弄得满屋尘土,我看出他们不称意,连忙说:“看完了再用白灰抹好,您看怎么样?”一看我坚持要看,两人商量后才同意了。

 

 这一看不要紧,横跨整个屋顶的大柁横面已断开一半了,我不禁吓出一身冷汗!偌大的一架跨空柁要是断了,后果只能是房倒屋塌。我没声张,赶紧从衣兜儿里拿出钱,请吴先生帮我到街上去买盒烟。把吴先生支走后,我让姜铁林上去看了看,待他下了梯子就说:“徐师傅,没断下来,真悬哪!徐师傅,该怎么办,我全听您的。”我立马叫来两位师傅,临时用一根很粗的柱子顶在客厅正中央的大柁下。支顶好之后,我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买烟回来的吴素秋先生听“姜头”讲了后,对我说:“好悬哪。徐师傅,现在我才明白你为什么让我帮您买烟了。”


吴素秋、叶盛章之《酒丐》

 吴素秋先生早在解放前就是一位很有名气的角儿,说起十三妹,老戏迷们都首推吴素秋。“文化大革命”使她家的私宅成了大杂院,可他们和邻居们的关系都很融洽。尽管我和他们两口子都很熟了,但没听吴先生唱过,那时也不允许她唱戏。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中央派解放军帮助老百姓修房子。为了感谢解放军对人民群众的帮助,在街道居委会组织下,专门为抗震救灾的解放军在灵境胡同花园大院举办了一场晚会。只此一次,我亲耳聆听了吴先生演唱了一曲“革命样板戏”,是《红灯记》里李铁梅唱的“听罢奶奶说红灯……”

 

 (《新民晚报》2007年9月28日)


- 历史推荐 -


李桂春谈儿子李少春:“少春成龙啦,是我用大洋钱培起来的”

旧戏园喝茶有哪些规矩?(戏园里的“茶房”特写)

1974年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教材(京剧篇)把子功、身段练习

“粗陋浅薄”的中国戏曲,给新戏剧留下了什么?

杨四郎是否叛徒?《四郎探母》是坏戏吗?

京剧就是京剧:京剧为什么不能姓京却要改姓为“今”?

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究竟看了哪几出京剧?

民国乐队演奏京胡曲牌《八板》(1929年资料影像)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投稿请戳菜单“关于投稿”一栏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