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白云生说昆曲《拾画叫画》:“既不能演得过火,也不能演得不够”

白云生 梨園雜志 2022-07-30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拾画叫画》在《牡丹亭》中原系两折,今合并为一出,是小生独角戏,在舞台上表演达四十分钟之久,在唱、念、表情、动作方面要能使观众聚精会神地欣赏。

 

 这出戏在南方已二十余年无人演出,北方亦久无人演。我自改演小生后,感觉到此戏在小生表演方面需要有高度的艺术,1936年即排演此戏,因无人演过,故我也无从观摩学习,只好先将曲子拍熟,俗话说“熟能生巧”,故我反复的唱,又经名笛师徐惠如为我擫笛,能运用曲中巧腔。至于曲词意义因文化水平不够,请教文学界名宿讲解,然后根据词意设计动作、身段的姿势,如何表现一座想像中的荒园情景,及对一幅画中美人的情感变化。

 

 这一出戏作为单独节目来演,按照原本的话白,对介绍柳梦梅如何来到南安,写得不够。我自己补充几句是:“上京应考,路遇贼船,推入江中,蒙陈老先生相救,因此在梅花观中养病”,这样便交待清楚,如演全本则不须介绍,但全本久已无人演了。这种介绍的话白与全剧文词意味要协调,更不宜过长。


白云生之《拾画叫画》

 

 柳梦梅这样一个书生,必须掌握其儒雅潇洒的丰度,和敦厚多情的性格。按照剧情,柳梦梅所处的环境,因是大病初愈,又在客中,时值春光明媚,故到园中散步以解愁闷。在上场引子中有“惊春谁似我,客途中都不问其它”两句,包括他客中卧病的寂寞情怀。我扮柳梦梅出场时,掌握他大病初愈的状态,眼神要发直些,步法要软一些,在唱念声音中要微弱似喘,这个表情很难演,一般戏中的小生多有在出场时精神饱满,主要能吸引观众,但这出戏中要将柳梦梅久病初愈的情绪表演出来而又极其微妙,非细心体会,不能了解。

 

 念四句诗:“脉脉梨花春院香”,是说在春天,念这句时鼻翅微动,做出嗅到花香的表情。“一年愁绪费商量”,想到年刚开始已有愁怀,面部立刻微带愁容。“不知柳丝有多少”,以柳丝比自己愁绪。“打叠腰肢斗沈郎”,打起精神与愁病做斗争,念到此时,精神要振作一些,在短短四句诗内面部和眼神有很复杂的变化。及到花园门外,话白中“好个葱翠篱门,可惜倒了半架,不免进去一游”,篱门既然倒了半架,当然出入不便,所以侧身迈左腿,右手水袖护头,再迈右腿用左手水袖护头,并择路而行,表现出废园荒凉的情状。


俞振飞之《拾画叫画》

 

 “凭栏仍是玉栏杆,四面墙垣不忍看,想得当时好风月,万条烟罩一时干。”念此四句时要左顾右盼表示感慨。唱“则见风月暗消磨,画墙西,正南侧左,苍苔滑擦。”这三句唱词中说明花园的方向,动作上是双背手,面向左台口斜角,然后退一步,双投袖,表示当年园中盛况已经消失了。唱“画墙西”向下场门斜角双手指,“正南侧左”抬右脚,伸双掌做看势。发现因园中久无人到,墙边花径布满苍苔,动作步法是:双手提袍,小心行走而仍险跌一跤,姿态做滑步闪身,面部略带惊惶,并用水袖拂袍边,表示苍苔沾污了衣服的意思。

 

 “倚逗着断垣低垛”,动作上用右手水袖护头,左手反折水袖,眼神用力注视,使观众注意到是挨着残缺的墙口,唱到“低垛”时用双折袖,右腿独立,左腿挑起袍边,做微蹲势表示墙的高矮,“因何蝴蝶门儿落合”,这时眼神向后看,发现双门落下,面向前,双臂反搭水袖,双手渐渐合并,再把水袖甩下,慢慢双臂下垂,这个姿势结合唱词,使观众了解双门已经垂落,再慢慢转身做闲步游赏姿势,面向上场门角发现一片竹林。有过客题名,刻在竹上这字必是很细小,眼神要注意细看,身体微动,表示惊讶。


 接唱:“客来过,岁月偏多,刻画尽琅玕千个”,由上场角面向后走至下场门左角,表示是一片竹林。“早则是寒花绕砌,荒草成窠。”由左边用走“之”字形步法走至右边,表示是羊肠曲径,并向前台口左右两角用手势指出荒草成窠的情状,并用水袖拂衣衫,表示沾带碎草,此时面向前,慢慢回身向左看,猛见一座山石甚是玲珑,虽已倒颓,但仍能引人注意。正在欣赏时发现山石下面有件东西,于是拨开浮土抽出一个画轴,用水袖掸拂,并做掩面势,口做轻吹势,头部稍歪,微闭眼,表示尘土飞扬,再用水袖拂拭画轴及身上尘土,打开看见一幅小画,并未仔细观看,所以误认为观音喜相,双手持画,翻转手腕使画面向外,使观众看清楚,在卷画时要掌握两边画轴卷齐,还要使手势美观。


俞振飞之《拾画叫画》

 

 唱曲牌〔千秋岁〕:小嵯峨,压的这旃檀盒”,意思是山石下面压着装佛像的盒子,但舞台上并不用盒子,如用盒子在表演上不好处理,唱这句时的身段右手持画,左手斜身用循环指两次,表示山石压着盒子。“倒做了好像观音俏楼阁”,双手拿着画轴,放在脸部的左侧举起来,表示对观音的崇敬和赞美的意思,在面部的右边也照样做一次,为的使动作有对称美。“片石峰前,片石峰前”,用穿袖,一腿独立,另一脚用靴尖挑袍边,双臂伸开微曲,做顺风旗势;表示山石形状多则是飞来石三生因果。”飞来峰在杭州灵隐山东南。舆地方志载:“晋时西域僧慧理登此叹曰此是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三生石故事是:唐李源与园泽友善,园泽临终时约十二年后在杭州相见,到时李源果然去了,见一牧童骑牛唱歌有“三生石上旧精魂”一句,李源知道这牧童是园泽的后身。意思是有缘在石前拾得这张画,动作用右手水袖护头,眼做远望势,表现想忆古人的故事。“请将去,在炉烟上过”,面向前,前走三步,双手将画上下移动,表示香烟燎绕之意“俺头纳地,添灯火”,左手持画,右手用掌放在胸前身微曲,头部稍低,做礼佛姿势。“照得他,慈悲我”,双手举画过顶,面部喜悦。“俺这里尽情供养,他于意云何?”这时由左至右,仍走之字步,做开门势,表示回到书斋。

 

 古典戏剧舞台上只有一桌两椅,但在表演上、词句里包括花园应有的景物及荒芜景象。舞台上四面八方一人在台上都要顾到;无论舞台有多大,也不使某一角落发空,传统叫“照满台”。这一段谈的是《拾画》,下面再谈《叫画》

 

 柳梦梅进了书房后,慢慢转身,步法轻软些,坐下用手扶桌,表示微有倦意,念白:“待我细细展开一看,阿呀!好庄严法相也”,唱曲牌〔二郎神〕:“能停妥,这慈容只合在莲花宝座”,眼神并不十分注意,但用双手分屈合掌做莲花势变化到双手心向上做出佛相坐态,眼睛微闭,猛一睁眼,看到是个立像,唱:“咦,为什么独立亭亭在梅柳左”,动作上用左手水袖盖右手水袖,按桌里右角,左手折袖高举,右腿独立,左腿用靴尖挑袍边,全身随着微做上下起伏,表示亭亭玉立意,慢慢归到桌里左角,右手按桌角做与上同样动作,唱栽紫竹林,边旁不放鹦哥”,脸上表示怀疑,慢慢坐下,而又想到观音身旁应当有紫竹林与鹦哥,用右手高举做出比画鹦哥姿势,左手斜下指画,眼神由画的上边看到下边,才发现下边有两只绣履,才知道不是观音。唱:“只见两瓣金莲在裙下拖”,双手前后微动表示绣履露出姿态,面部怀疑的表情又进一步,想到莫非是尊嫦娥。又一·看画,还是没猜对,唱并不见祥云半朵”,动作在桌后用云步双手伸出随全身微动,变为双手心朝上做起伏状,表示祥云霭霭的意思。思想上决对不是嫦娥,又归坐面部微仰,眼神微动做思索状。念白既不是观音,又不是嫦娥,难道是人间女子不成?”接着哈哈哈的笑了三声,因实生活中思索一事不得要领时就会不自觉的发出笑声。接唱:“这画跷蹊,教人难猜难摹”,立起身走出桌外双眼微闭,一手摸头,一手抚心口,再双背手,随走头部随着微摆,做深思状,走到桌的右边,用眼细看画,发现有细小字迹,为什么这时才发现呢?一则女子笔迹向来细小,以前未注意到,二则弃置年久字迹也模糊了;急忙坐下再看,念:“近睹分明是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念到末句肯定是人间女子,面部现出喜悦,口中做啧啧声,自笑胡猜多时,再又回想诗中“不在梅边在柳边”句,使自己又怀疑和思索,唱曲牌〔集贤宾〕:“蟾宫哪能得近它,怕隔断天河”,情感先慢后快,眼睛看天空处,坐着双手做出指点状,因在舞台的动作上有动有静,此时应加强面部的表情,眼神要特别凝视画中人,念白:“阿呀美人吓,想你有此好容貌,怕没个好对头”,唱:“为甚傍柳依梅去寻结果”,双手左右做姿势比喻柳树和梅树的形态,双眼微展,想到与自己的名姓有关系,面部表现特别欢喜,念白:想天下姓柳姓梅的却也不少,偏偏是小生叫柳梦梅,论起来梅边小生有份,这柳边小生亦是有份的。”唱:“喜偏咱梅柳停和”,双手轻拍身,头部随之摇摆,表示非常得意。从此感觉这幅画与自己发生联系,更目不转睛地细看;忽然做出惊讶表情,发现画中人面貌很熟识,但又想不起在何处会过。面部做出回忆神情,眼神发直远看,表示自恨记忆力差,用右手击头部一下,唱:“我惊疑未妥,似曾向何方会我”,起身徐踱,微捻双手,做出因想不起而有点急躁的情绪,又行至桌右边再看画,身子一挺,眼睛一转,头部一仰做出想起形状。想到曾做一梦,到一座大花园,有株梅树,树下立一美人,正是画中的人,她还说:“柳生柳生俺与你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所以移步俯身向画交谈,问:“这话是不是你说的见她不言,故连问三声,每问一声,身子离画更近些,见她仍不答,便发哟声,有怨怪之意,随又立即转为笑脸,怕美人不悦,但又请她答话,唱:“你休见左,敢则是梦中真个”,表现出肯定是与她在梦中相会过,唱完时向画点头,眼神注视做出亲切问话的神情。这时见画中人仍不回答,就更进一步的细细来认,又发现她手中执有青梅,自己又叫梦梅,更肯定和自己有关系。唱曲牌〔莺啼御林〕:“她青梅在手诗细哦,逗春心一点蹉跎”,双手指画后双手互搓,表示情怀荡漾,这两句唱腔有时用清脆高腔,有时要细致缠绵,唱:“小生待画饼充饥,姐姐似望梅止渴”,做出想像中的狂意,“未曾开半点么荷”,看画,仍不见开口,微发怔,又一看,唱:“她含笑处朱唇淡抹”,见画中人对他含笑,接念:“咦,看美人这双眼睛好不顾盼小生”,走到左边再看画,画中人是望着他笑,又走到右边,她仍是望着他笑;这时他的思想进入幻境;不仅要她说话,还希望她下来,便再三请她下来,但并不见动静,自己由幻境清醒过来,做出自己惭愧可笑的表情,念:“柳梦梅你好痴也”,语音表示失望痛心,接唱:“晕情多,如愁欲语,只少一口气儿啊。”意思是:她是有情的,好像要说话只是少一口气。说白:“小娘子,你画似崔徽,诗如苏蕙,行书逼肖卫夫人也,小生虽则典雅,怎道得小娘子万分之一,蓦地相逢不免和韵一首。”他用古代名女画家,女诗家,女书家赞美画中美人才调,表示钦佩,持画入座写诗一首:“丹青妙处却天然,不是天仙即地仙”,这时右手持笔,左手食指向鼻下一嗅,指画:“竟是地仙地仙”,眼神特别注视微笑,接念:“欲傍蟾宫人近远,恰如春在柳梅边”,最后写上自己名姓:“岭南名士柳梦梅熏沐敬题”,表示敬意。持画出座,用口轻轻吹气,表示墨迹未干。唱曲牌〔簇御林〕:“他题诗句声韵和,猛可的害相思颜似酡”,左手持画,右手用掌在面部晃过,表示感情冲动,面色发赤如酒醉,此时热情奔放,再狠狠的叫她几声,双手持画,眼神凝视,面部微笑,很亲切的与画距离更近,先用和蔼可亲的音调低叫一声“美人”。叫后侧耳细听,不见回答,面部立即一怔,以为声音小,她没听见,或是站的方向不合适,又双手持画另换一边再叫,声音稍高些,面部喜悦也强些,改叫“小娘子”。因这个称谓比美人两字亲切些,但仍不见回答,心中又想是否嫌称呼不够亲切,或方向仍不合适。乃将画放在面前,画面斜向观众,不要举得太高,以免妨碍面部表情,再叫“姐姐”,声音短促,见画不动,乃用手将画微微抖动,表示促其回答。叫后仍不见动,这时他的感情压抑不住,将画上举,紧靠面部,用热情诚挚的声音叫:“阿呀,我那嫡嫡亲亲的姐姐。”意思是我这样的诚恳,你怎么还不答应。接唱:“向真真啼血你知么?”真真的故事内容是:唐朝进士赵颜在画工处得着一幅美女图,画工说:这是神画,美女名真真,天天叫她的名字,一百天就会答应,然后用百家彩灰酒灌她,就会复活,赵颜就照办了,画中人果然下来了,言语饮食与常人一样,和赵颜结了婚,一年后生一个儿子,赵颜怀疑她是妖怪,真真便带着儿子又走到画上去,画上也添了一个孩子。柳梦梅是希望画中人也像真真一样能够下来,话白:“莫怪小生”,唱:“我叫,叫得你喷嚏似天花唾”,右手微动,手掌由上而下,表示天花唾落情状,猛一回头,面部带惊讶,念:“咦,下来了,她动凌波”,左手将画上下微动,表示她要下来了。“请坐坐”,将画暂停不动,“盈盈欲下”,将画抖动,表示画中人盈盈欲下状态,情感且有些失常,但不要过火,以免流入轻狂。再一转念,前边许多动作都受自己的情感支配,画中美人依然未动,故念啐”,唱:“全不见些影儿哪”,右手水袖向画甩下,面部稍歪,表示失望,但情感又一转变,虽然画中人未下来,但个人感觉孤身客居在外,可以将此画作个伴侣以慰寂寞,话白小生呢孤单在此,少不得将小娘子的画像做个伴侣儿,早晚嘿,玩之,叫之,拜之,赞之。”接唱:〔尾声〕:“俺拾得个人儿先庆贺。”这时柳梦梅仍以真人对待画中美人,故双手端正持画,提至胸前表示庆幸亲切的意思,唱:“敢柳和梅有些瓜葛”,又再叫一声“美人”。意思是虽然我如此的庆幸亲切,还是怕你不下来。接唱:“只怕你有影无形盼杀我。”用低柔音调唱,至“盼杀我”时音稍放大,表示顾虑到只有画影而无形体,这遥遥无期的盼望岂不使人盼杀。这时音乐作风声,柳梦梅赶快用袍袖遮画,随念:“外边有风,请到里边去”,表情是爱护关切,无微不至。实生活中两人爱情浓厚时,对待爱人在生活细节中随时都是关怀的。在让她时,不见她向里走,又念:“小娘子是客,自然是小娘子先请,小生喔随后”,但仍不见走,以为她是害羞,最后说:“你我相并而行。”用右手水袖搭起将画掉转,作为携手并肩同行,左手持画上下徐动,表示画中人行动之意。


 

 这出戏在表演上,必需分清层次,《拾画》中主要表演是眼睛的各种看法,对各种不同的事物环境,结合唱词,必须掌握先看后唱。同时动作有次序,尽量用手、眼、身、步使观众领会到剧中人所处的环境,及随着情节变化发生的情感,《叫画》则主要在脸上表情的变化和耳部的各种听法,身段动作及唱白声调的轻重高低,传达一种由幻境中创造的深挚情感,演员既不能演得过火,使观众以为柳梦梅不是白痴,便是疯狂,或是轻薄子弟;也不能演得不够,变成呆滞。不但要将柳梦梅演活了,还得将画中人也演活了,才是高度的表演艺术。

 

 这出戏在表演上,必需分清层次,《拾画》中主要表演是眼睛的各种看法,对各种不同的事物环境,结合唱词,必须掌握先看后唱。同时动作有次序,尽量用手、眼、身、步使观众领会到剧中人所处的环境,及随着情节变化发生的情感,《叫画》则主要在脸上表情的变化和耳部的各种听法,身段动作及唱白声调的轻重高低,传达一种由幻境中创造的深挚情感,演员既不能演得过火,使观众以为柳梦梅不是白痴,便是疯狂,或是轻薄子弟;也不能演得不够,变成呆滞。不但要将柳梦梅演活了,还得将画中人也演活了,才是高度的表演艺术。


(《生旦净末丑的表演艺术》)


- 历史推荐 -


说票友:找配角难,给人充当配角也难

追忆名伶孟小冬:早年经常演不大“归路”的戏

闲话票友:“尤其是旦行的票友们,要特别慎重”

《审头刺汤》的写扇子:“说的是一码事,做的又是一码事”

吴祖光:导演《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对我是多么大的负担

张古愚:“杨派”已成绝响,杨小楼死不瞑目(1938年)

石挥谈影片《生死恨》:应加拍梅兰芳的幕后生活

略谈京剧 的“哏”:逗哏一庸俗就馊,冷哏方为上品

因金少山之《断密涧》而谈到剧中人王伯党之愚忠

一桌二椅算布景吗?中国戏曲舞台到底需要怎样的布景?

继承流派与“争夺袈裟”:京剧讲究“嫡传”的封建观念理应尽除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投稿请戳菜单“关于投稿”一栏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