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谈京剧里的迷信:“总较诲淫诲盗要好些”

叶慕秋 梨園雜志 2022-07-30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今日推送文章之原题《旧剧丛谈:迷信辨》,录自《十日戏剧》第一卷第一期,作者署名为叶慕秋,其在文中发表了对旧剧中“迷信”的看法,并借此提出了对旧剧改革的一些观点与言论。作者之观点与当时许多左翼文人的看法类似,认为旧剧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现代一般不能深切了解旧剧的人,尽情痛诋旧剧不长进,其实打开天窗说亮话,此辈不特不能了解旧剧的意识和原理,即其余的戏剧,也何尝懂得过,除人云亦云,学说些鄙夷论调外,一若即此,已能算是站在新时代的人物,然而亦难怪,盖因旧剧之组成及其意识,陈义过高,一般普通的人,不易懂得,不但如此,即素于文学有高深修养的人,要不曾经过切身的研究,恐怕也未必尽能懂得其原理。


 譬如迷信一项,无论哪一阶级都对它表示不满,当然是无有满意的道理,能为韪言者,至多也只能这样说:「总较诲淫诲盗要好些」,但是要知道我们可以不说这话,更也不要灰心认为迷信是一定不能废止的,因为查考戏剧之产生迷信,并非系旧剧本身之问题,实是环境所之使成功的,所以不当贸然的下断语,应该详细的来给它一个辨正和实施。



清代戏画《洪羊洞》


 旧剧是产生在清同光间,那时候有程长庚、余三胜、王九龄等,其实比程余早还有一个童骡子,或许童骡子以上,还有别人,那也不一定。其时之迷信,正与现在高唱破除迷信实行新生活一样的风行,年代是一年一年的进展,从清同光间到现在,差不多也有短短七八十年的历史,社会的一切删改和润色,照着留学老爷们的眼光,有一部分是有极度的成功,但是旧剧呢,还不是几十年前的旧剧吗,几十年前有程余王三位,后一些的有汪孙谭,现在幸亏还有梅尚程荀四位名旦虚晃着,否则还许连从前都不如了,要说已在废除迷信,那是根本没有的话,当然一般前进行青年们,要看不顺眼了,况且几十年前是这么一个老旦坐在台上唱,到现在仍是这一套,真的太不知改革,太不知跟时代讲话了,怎的不叫人表示嫌弃呢?


 再说我们看到现在社会,正在行使清洁运动,尤其是新生活下的一条废除迷信,更是要紧,而旧剧不但不在废止,简直还有些不以为然的意思,舞台上所演出的,无一出不是有穿插神道的过场,那怎么说法,岂非是与新生活故作冲突吗?而且一般不识字的民众(因为我国不识字的人居多,所以就以此辈作例)平日绝不看电影,更不愿看话剧(文明戏除外),惟于旧剧,则未有不愿意看的,其害岂非尤大乎!



谭富英、马富禄之《乌盆记》


 所以吾人不得不起来作一公正的言论,以作将来实施的先声,已往的,第一当然戏剧当局太随便了,其对旧剧中的无论那一样,废止也好,提倡也好,不当那么一回事,而社会上一切旧剧剧评人,也一些都不管,一意的共同批评伶人技术,一若批评伶艺,即是改进旧剧未完成之任务,那简直是一个很大症点,无怪到现在剧将不剧,以后呢,当然希望转变一下,弃去早日的主见,来干新的旧剧运动,至于有迷信的旧剧,我们来极力改革它,不要认有一二穿插而涉于神道的过场,便抹煞其所有的一切特长,卷去其表演的种种精神,不当遽诬为一无足取,因为旧剧是等着我们去选择和改善,我们应该循着时代的进展,为处理旧剧主要目标,使成为一种最完美的戏剧,那才对呢!


(《十日戏剧》第一卷第一期)


- 历史推荐 -


旧影|孟小冬的旦角扮相是什么样的?

细说京剧《春秋配》的情节与版本

余叔岩婚礼中之花花絮絮(1935年)

票友分三派:存古派、研究派与折中派

闲话票友:“尤其是旦行的票友们,要特别慎重”

说马连良:“是一位全知全能的戏剧艺术家”

“周信芳只有一个,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说天气变化与唱戏:冻不死的花旦,热不死的花脸

京剧《杨家将·碰碑》中的“石虎”究竟是什么?

“真正懂得中国艺术的人,对国剧和梅兰芳自有公正的考量”(答客问)

说言菊朋唱片:壮年之唱平正过于余叔岩,晚年的东西真要不得

谈萧伯纳对戏曲锣鼓的指摘:“我觉得梅兰芳这个回答太蠢了!”

关于锣鼓的笔战:梅兰芳答萧所说“昆曲中亦有不用锣鼓者”到底对不对?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投稿请戳菜单“关于投稿”一栏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