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濂:如果你也感到无能为力
来源:布克笔记
在生活中,我们奋力泅渡,既有着形而上的焦虑,更有着形而下的困顿。
但毋庸置疑的是,我们都像奥古斯丁说的——确然渴望幸福地生活。但,什么才可以称之为幸福生活呢?
古往今来,幸福从来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一群人的事情,是彼此之间性命攸关的事情。
无论是自由、正义、道德还是个人情感,都会在不同层面影响着幸福的走向。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人人都要幸福,而在于:幸福是什么,谁来定义幸福,以及谁来实现幸福?
青年哲学学者周濂在那本名噪一时的随笔集《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中说:“一种未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一个无从选择的幸福生活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而只是‘被幸福’。”
兹摘录关于“个人与社会”的若干问答,来自新京报。
Q1(杜杜):
周老师您好,我女友在某高校做辅导员,早上上班她偶然目睹校车将一学生撞到并碾压的过程。
另她没想到的是,校方迅速封锁消息,并给出解释是由于学生玩低头手机的原因,将大部分过错推到学生身上。而女友清楚的记得当时这名学生并未拿手机。
事发地监控校方说早就坏了,明显要掩盖,女友现在成了唯一目击者。但她如果站出来,很可能会丢掉工作。在良心和饭碗之间,该怎么抉择呢?
周濂:
这个问题可能没有标准答案。
我不能以一个“键盘侠”的身份请求你们勇敢地站出来。我建议你们不妨做个“换位思考”,如果你们是那个学生或者学生的家长,一定希望目击者站出来。
当然,这只是一个思想实验,并没有现实的约束力,事实是你们有你们当下的处境和立场。从根本上来说,如何选择取决于你们的承受力。
如果不站出来,你们会一辈子良心不安,活在巨大的良知阴影下,从此鄙视自己、自我否定,那还是站出来吧,毕竟工作还可以再找。
当然,如果这份工作对她非常重要,而两个月后她会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所以选择不站出来,我会对此感到遗憾,但并不惊讶,因为如果让我跟你的女友换位思考,我也不能确保就能勇敢地站出来。
其实我更想说的是,“良心和饭碗”也许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有没有可能有第三个选项?
具体如何操作我一时也没有头绪,比如可以以匿名的身份向记者爆料,推动事情的发展,迫使校方拿出监控?非常极端的非此即彼选择题,在生活中也没有那么多见。
Q2(东方既白):
对某些社会事件感到不平,却又无能为力。
这时我们可能会产生一种无力感,这种无力感从表面上看与自己的现实利益看似不相矛盾,却会削弱自己的幸福感,这是为什么?
周濂:
削弱就削弱吧,要那么多幸福感干嘛。
如果幸福感是建立在对社会事件的麻木不仁的基础上,少点也罢。
无力感说明至少你希望有力量、希望能够促成改变、希望世界变得更好,这是好事。很多时候痛苦是智者的专利。
Q3(时金平):
可否这样理解幸福?幸福f(x,y)是一个由个人素质(x)与周边环境(y)共同作用的一个二元函数,当x的权重越大时,幸福感受外界影响减小从而更易获得幸福?
周濂:
不夸张地说,你的想法跟亚里士多德很接近,在他看来,幸福是“内在善”与“外在善”的结合,用你的说法,就是“个人素质”和“周边环境”的共同作用。
普通人的幸福往往会更多地受制于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说出身、家庭、地位、金钱或者权力。
但是当我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内心的平静或者自我的实现上,我们就可以多少摆脱外界的影响。这样的人我们会说他是一个自足的人。
外部环境的改善虽然也非常重要,但如果权重越多,就越不自足,他的幸福生活也就风险越大。
扫码订阅 法政新观察
更多好文——
一个中国女生的暗黑经历:男友是黑人留学生,他给了我爱情和艾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