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感染治疗 离床医学 2023-11-22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引用: 张大雁, 杨刚, 任之初, 等.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J] .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2, 15(1) : 61-70.



摘要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医院中的革兰阴性杆菌,也是常见的机会性致病菌之一。虽然它的毒力和致病性较弱,但因其对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因此在免疫力低下或危重人群中,引起的血流或肺部感染预后较差。不仅如此,由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固有耐药及获得性耐药基因的增加,使磺胺类、喹诺酮类等一线临床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因此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及临床治疗对策极为重要,本文就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和临床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微生物学特点与治疗原则
认识细菌的天然耐药和获得性耐药
常见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天然耐药(表格)
什么情况下做药敏试验?如何正确解读药敏结果?
耐药菌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治疗指南2.0(美国感染病学会)
共识:广泛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实验诊断、抗菌治疗及医院感染控制
指南:美国感染病学会关于耐药革兰阴性菌治疗
耐药形式严峻,革兰阴性杆菌GNB感染抗生素疗程如何调整?
病例分享:发热男子,CT判断病原体全落坑,NGS精准揭秘
释放大招:由已测药敏结果推断未测药物的敏感性
好书推荐:耐药革兰氏阳+阴性菌感染诊疗手册(第2版),共计31本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也称为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或嗜麦黄单胞菌,现已成为危重病患者重要的医院获得性病原体之一,主要引起肺炎及血流感染,少数情况下还可引起皮肤、软组织以及尿路感染。据报道,它是欧洲国家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肺炎的十大病原体之一,占所有医院获得性肺炎的0.4%~8.7%。虽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病死率约为50%,在某些人群中甚至可高达77%。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治疗选择往往是有限的,因为它对医院感染中常用的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具有广泛的天然或获得性耐药性。因此了解其耐药机制和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改善患者预后极其重要,本文就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1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机制

研究表明,该菌具有完整的抗菌药物耐药基因,主要包括β-内酰胺酶、外排泵和氨基糖苷失活酶。这些耐药基因除了会导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天然内在低敏感性外,当它们的调控元件发生突变或在诱导剂作用下生长时,这些耐药基因的过度表达也可能参与获得性或诱导性抗菌药物耐药的产生。此外,由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革兰阴性菌,存在两层细胞膜和一个肽聚糖壁,其膜通透性较低,这种结构使细菌被膜具有很强的耐受力,减缓了疏水性抗菌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或利福霉素类)的被动扩散速度。

1.1 β-内酰胺酶耐药机制

β-内酰胺酶的作用是对β-内酰胺类药物进行水解从而使之失活。现已证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能够产生两种β-内酰胺酶,分别命名为L1和L2。L1是一种分子B类Zn2+依赖型金属β-内酰胺酶,主要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酶抑制剂克拉维酸不能抑制其活性,因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表现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高度耐药;L2是分子A类丝氨酸活性位点头孢菌素酶,克拉维酸可抑制其活性,其主要水解头孢菌素类、单环类β-内酰胺药物。L2型内酰胺酶还可以水解氨曲南使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其耐药,两种β-内酰胺酶可同时诱导产生,从而表现为对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药物的双重耐药。尽管L1和L2基因可能受到不同的调控,但这两种酶的表达都是由β-内酰胺类药物诱导的,并同时受到AmpR基因的调控,在缺乏β-内酰胺诱导剂的情况下,AmpR可作为激活剂维持L1的基础表达,同时也可作为L2表达的抑制因子。然而,当诱导剂存在时,AmpR则充当两种酶的激活剂,触发它们的表达。

1.2 外排泵耐药机制

外排泵是存在于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可以非选择性地将药物泵出胞外,多重耐药菌的外排泵主要可分为5大家族:ATP结合盒蛋白家族(ATP-binding cassette superfamily proteins,ABC);主要促进剂超家族(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MFS);小多重耐药家族(Small multidrug resistance,SMR);耐药-结节化细胞分化家族(Resistance nodulation cell division,RND);多药及毒性化合物外排家族(Multidrug and toxic agents extrusion families,MATE)。SmrA是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发现的第一个ABC型外排泵,已被证明可以对氟喹诺酮类、四环素、阿霉素等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另一种ABC型外排泵是MacABCsm,这种外排系统导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某些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和多黏菌素产生内在耐药性,并且在抗氧化、生物膜的形成以及改善包膜应激耐受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最典型的耐药外排泵是RND家族,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基因组中编码了8个三体复合体(SmeABC、SmeDEF、SmeGH、SmeIJK、SmeMN、SmeOP、SmeVWX和SmeYZ),目前已对其中7个(除SmeMN外)在抗菌药物耐药性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这些外排系统中,其中一部分复合体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内在耐药性有关,它们在正常生长条件下有一个基础表达水平,这直接降低了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而它们的灭活则可以增加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SmeDEF的表达受到位于操纵子上游的负调控因子Smet的控制,SmeDEF外排泵的失活增加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喹诺酮类、氯霉素、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几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SmeYZ外排泵主要导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其表达受到位于smeYZ操纵子上游的SmeRySy双组分调控系统的正向调节,SmeSyRy的失活会导致smeYZ的表达减少,以及SmeDEF的产量增加。

SmeGH外排泵不仅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和多黏菌素B等多种抗菌药物产生内在耐药性,而且对甲萘二酮、叔丁基过氧化氢、柚皮素和苯扎氯铵等其他毒性分子也具有耐药性。除此之外,SmeYZ和SmeIJK在细菌耐药性中也起着重要作用,SmeYZ操纵子的缺失会导致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敏感性上升,而SmeIJK外排泵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具有内在耐药性。Huang等的研究证明SmeIJK缺陷突变体表现出对低渗透压的耐受性降低,这种外排系统的丧失会损害细胞包膜的完整性,这表明了SmeIJK对维持细菌包膜的完整性发挥了相关作用。

SmeOP-TolCSm外排泵参与了萘啶酸、多西环素、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的排出,尤其是氨基糖苷类化合物,以及羰基氰基3-氯苯腙和四氯水杨酰苯胺等有毒化合物的排出。SmeABC外排泵与固有耐药无关,当其过度表达时,会导致对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获得性耐药。而SmeVWX外排泵过度表达时,会导致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氯霉素和四环素类药物的获得性耐药,同时SmeVWX也与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获得性耐药有关。

1.3 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编码AAC(6’)-Iz、APH(3’)-IIc、AAC(6’)-Iak这三种固有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使其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降低。AAC(6’)-Iz是一种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介导其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西索米星和奈替米星的耐药性;APH(3’)-IIc是一种氨基糖苷磷酸化转移酶,与卡那霉素、新霉素、帕霉素和丁松素的耐药性有关。新的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AAC(6’)-Iak与AAC(6’)-Iz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6.3%,它降低了细菌对阿贝卡星、卡那霉素、新霉素、西索米星或妥布霉素等几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1.4 喹诺酮类耐药机制

在多种革兰阴性菌中,喹诺酮耐药常与编码拓扑异构酶Ⅳ的染色体基因突变有关,但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菌株中,这种突变与喹诺酮耐药并无明确关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外排泵的过度表达是该菌获得性喹诺酮耐药的最重要原因,特别是SmeDEF。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突变株中糖基转移酶基因smlt0622突变导致SmeDEF结构性激活,进而使其对左氧氟沙星最低抑菌浓度升高。相关报道表明,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离菌株中,外排泵调节基因SmeRv的突变导致的smeVWX的过度表达也会使该菌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高度耐药性。编码SmeGH外排蛋白的smeH基因的过度表达也会降低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但这种过度表达背后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编码的耐药基因Smqnr可以保护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IV免受喹诺酮类药物的侵袭,这有助于其维持固有的低水平喹诺酮耐药。最新研究发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编码TonB的基因缺失会提高其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但其详细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1.5 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机制

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是用于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一线药物。然而相关报道显示,近些年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性有所增加,耐药率已由2015年的1.4%增长到了2019年的5.2%。编码二氢叶酸合成酶和二氢叶酸还原酶的suldfrA基因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与插入序列共同区元件(ISCR)连接的sul2基因和1类整合子携带的sul1基因参与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的整个过程,而整合子和Iscr-2元件可以增加耐药基因在细菌中的传播。外排泵系统也参与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获得性耐药中来。研究表明,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中,SmeVWX和SmeDEF外排泵的调节基因smeRvSmet发生突变,引起过度表达,会导致其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产生耐药,而外排泵SmeYZ或SmeOP的失活则会增加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敏感性。

1.6 替加环素耐药机制

研究表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外排泵SmeDEF调节基因Smet的突变,会引发smeDEF过度表达,从而导致其对替加环素产生耐药性。除此之外,一项体外研究发现,对替加环素都表现出高水平抗性的四组分离菌株都出现了核糖体循环蛋白frr的突变,这表明核糖体循环蛋白frr的突变或许是导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替加环素耐药的原因之一。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性也可通过抗菌药物靶标编码基因rpsUrpsJrpsA的突变获得,除此之外,参与脂多糖生物合成及参与磷脂酸生物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时可降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

1.7 脂多糖(LPS又称内毒素)及双组分调控系统

脂多糖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脂多糖为细菌细胞提供了稳定性,并形成了一层保护层,使其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同样细菌死亡后会释放脂多糖,从而对宿主细胞产生毒害作用。spgM基因在脂多糖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编码一种兼具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和磷酸甘露糖变位酶活性的双功能酶,与拥有SpgM基因的菌株相比,缺乏spgM基因的突变株产生的脂多糖较少,合成的O多糖链较短,这会导致其对多黏菌素B、黏菌素、萘啶酸和庆大霉素的敏感性略有增加,但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会有所增加。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双组分调控系统PhoPQ已被证实与多黏菌素B、氯霉素、氨基糖苷类、氨苄青霉素、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喹诺酮类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性有关,此外Phop失活会导致膜通透性的改变和SmeZ外排泵表达的减少,从而增加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和多黏菌素等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1.8 生物膜耐药机制

生物膜是附着在生物或非生物表面的微生物群落,生物膜内的细胞被包裹在自己产生的基质中,细胞外基质含有细菌分泌的聚合物,如胞外多糖、胞外DNA、蛋白质和淀粉样蛋白,生物膜不仅保护微生物免受pH变化、渗透压等的影响,还能阻止抗菌药物和宿主免疫细胞进入细菌生物膜群落。因此,生物膜基质赋予细菌额外的耐药性,使其不仅能耐受恶劣的环境,还能耐受多种抗菌药物,从而导致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和完全耐药细菌等不良细菌感染的出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能够在各种非生物表面和宿主组织上形成生物膜,比如可在特氟龙、玻璃、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非生物表面,以及与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各种医疗设备和设备中的材料(如呼吸管、导管、静脉输液管、透析设备和牙科设备等)附着并形成生物膜,从而导致感染的发生,临床相关菌株在24 h内形成结构复杂的成熟生物膜,这表明它们的传播可能是由于临床设备上生物膜的快速发展所致。相关研究表明生物被膜的形成与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关,包括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庆大霉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而相关基因spgMrmlarpfFbsmRAx21的靶产物可以参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

2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特点和耐药趋势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会引起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呼吸道和尿路的感染,也可导致严重的菌血症和心内膜炎,它是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第三大传染性非发酵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免疫功能障碍、使用抗菌药物(特别是美罗培南)、长时间住院、恶性肿瘤和侵入性临床治疗(包括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等。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导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死率高达50%,这可能与细菌在气管导管和气管切开套管表面上的生物膜生长能力有关。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16至2020年资料显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最低,介于1.5%~2.3%,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介于10.4%~11.7%,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介于5.5%~7.9%。一项研究报道了1997至2016年不同地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药敏结果,亚太地区、欧洲、拉丁美洲及北美洲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0.3%、0.2%、0和0.2%,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6%、8.4%、5.1%和11.6%,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分别为6.2%、4.2%、5.6%和4.4%,而这4个地区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总体敏感率从2001至2004年的97.2%下降到了2013至2016年的95.7%。

3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治疗策略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天然多重耐药菌,表现出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由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因此需要早期、足量应用相应抗菌药物。临床常用的药物为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氟喹诺酮类、米诺环素及替加环素等。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尤其是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导致该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上升,因此寻找除常用抗菌药物以外能够有效遏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替代疗法显得尤为重要。

3.1 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常用抗菌药物

3.1.1 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

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是两种抗菌剂(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的组合,它们的协同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细菌感染。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四氢叶酸合成的两个连续步骤来发挥作用的,而四氢叶酸是细菌用来合成氨基酸和核酸的辅助因子。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传统上被认为是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首选药物,因为它显示出极高的体外敏感率,大概为79%~96%。一项有68个病例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敏感率最高(94.1%),其次是左氧氟沙星(85.7%);不仅如此,相关研究表明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在治疗结束时的临床治愈率和微生物清除率均可以达到80%以上。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常规推荐剂量为每天15~20 mg/kg。随着越来越多替代药物的出现,优化剂量的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对于有效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至关重要,但目前为止何为最佳剂量也没有完全定义。

3.1.2 氟喹诺酮类

由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逐渐增加,以及其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肾损害和骨髓抑制等,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替代抗菌药物被临床广泛使用,其中最常用的左氧氟沙星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体外敏感率为78%~87%。一项荟萃分析研究显示,与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相比,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患者接受喹诺酮治疗,其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62,95% CI 0.39~0.99,P=0.26 )。此外,与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相比,接受氟喹诺酮治疗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患者,其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0比12%,P=0.001)。但是,在使用氟喹诺酮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时,耐药性的诱导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相比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左氧氟沙星产生耐药性的频率更高,这表明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屏障功能较低,因此,在确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这一变量。

3.1.3 替加环素

替加环素属于新一代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与其他四环素相似,通过可逆结合细菌核糖体30S亚基上的螺旋区(H34)来抑制细菌蛋白翻译(即肽链的延长)。它具有良好的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活性作用。一项体外研究显示,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替加环素及左氧氟沙星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敏感率分别为100%、80%和80%。另一项测试替加环素对全世界临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菌株的敏感率研究更是报道了高达95.5%的敏感率。临床治疗研究方面,相关文献数量极少,局限于病例报告和小规模回顾性研究。在一篇病例报告文献中,2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所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接受替加环素治疗后均痊愈。另外一项小样本回顾性研究显示,在由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所致的感染中(主要是血流感染),与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相比,接受替加环素组治疗的患者,其临床预后与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治疗组患者相当。但在一项最新的研究中,当使用标准剂量的替加环素(首次剂量100 mg,之后50 mg,1次/12 h)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时,与喹诺酮(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组相比,接受标准剂量替加环素组治疗的患者,其临床治愈率与微生物清除率低(32.6%比63.9%, P=0.009;28.6%比59.1%,P=0.045),但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47.8%比27.8%, P=0.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到替加环素在肺内药物浓度低,且最新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与标准剂量替加环素相比,高剂量替加环素(首次剂量200 mg,之后100 mg,1次/12 h)可明显降低重症患者病死率。因此在临床使用替加环素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的相关感染时,尤其是用于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或院内获得性肺炎时,应将剂量因素纳入考虑范围。

3.1.4 米诺环素

米诺环素是四环素家族中另外一种重要的抗菌药物,其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也具有良好的体外活性。一项荟萃分析评估了米诺环素的临床疗效,表明米诺环素是治疗由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的菌血症和肺炎的有效替代药物。另外一项2021年最新的回顾性研究纳入了284例患者,其中217例接受了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治疗,28例接受了喹诺酮治疗,39例接受了米诺环素治疗,三组患者临床失败率(36%、29%和31%,P=0.69)以及30 d病死率相当(15%、7%和5%,P=0.16),但当校正混杂因素后,米诺环素治疗与低病死率相关(OR=0.2, 95%CI 0.1~0.7)。考虑到米诺环素对左氧氟沙星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均不敏感菌株仍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活性(75%),最新的美国感染学会指南推荐米诺环素作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替代疗法。

3.2 新的潜在治疗方法

3.2.1 黏菌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

黏菌素是治疗难治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可选药物之一,其优点是可以通过雾化给药。N-乙酰半胱氨酸是一种黏液溶解剂,通常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用于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具有大量或浓厚黏液分泌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即囊性纤维变形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支气管扩张)。一项体外研究显示黏菌素与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应用对黏菌素最低抑菌浓度>2 μg/mL的菌株有协同作用,这提示N-乙酰半胱氨酸可拮抗黏菌素的耐药机制,不仅如此,在对黏菌素敏感的菌株研究时,发现N-乙酰半胱氨酸对黏菌素活性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并且N-乙酰半胱氨酸对黏菌素活性有剂量依赖性的增强作用。因此黏菌素与N-乙酰半胱氨酸组合,在局部给药达到有效浓度的情况下,可能是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呼吸道感染的有效选择。然而,由于所有研究均局限于体外药敏实验,无相关临床研究,因此其组合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中的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3.2.2 头孢地洛

头孢地洛是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的第一个铁载体抗菌药物,它对多种耐药革兰阴性菌(包括耐多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活性。一项体外试验显示头孢地洛对217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均表现出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不仅如此,头孢地洛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也有着较低的最低抑菌浓度。一项在小鼠大腿和肺部感染模型的体内药效学研究显示,头孢地洛可以显示出高度有效的反应,并且在缺铁条件下,头孢地洛的体内功效与体外最低抑菌浓度密切相关。然而,因为国内尚未有相关药物,且其在国外上市时间也较短,迄今尚未有使用头孢地洛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研究报道,因此头孢地洛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所致的感染中是否有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3.2.3 噬菌体疗法

噬菌体疗法作为一种治疗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潜在选择,正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噬菌体是一种侵袭细菌的病毒,通过识别一种特定的细胞表面受体来识别并结合到细菌宿主上,从而感染和杀死目标细菌,包括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与传统抗菌药物相比,它能够与宿主细菌共同进化,对宿主细菌具有严格的特异性和靶向性。在2020年,McCutcheon等学者分离出一种针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表面菌毛的新型噬菌体AXL3,该噬菌体使用IV型菌毛作为其宿主范围的受体,IV型菌毛的丢失导致了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和体内毒力的降低,这表明了该种结构在细菌存活和致病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当传统抗菌药物失效的情况下,噬菌体疗法不失为一个潜在的替代治疗方案,但由于临床研究的缺乏,噬菌体疗法在临床上的全面应用仍然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4 结语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常用一线抗菌药物耐药率正在不断升高,且其耐药机制复杂。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及免疫能力低下等因素导致该菌的感染率也在不断升高,故尽早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进行诊断和鉴定是极其重要的。临床上应加强对医疗器械的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减少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尽可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使用窄谱敏感抗菌药物,对于重症患者应加强全身支持治疗,增强免疫力,从而降低患者感染该病原菌的风险。


集锦:咳嗽,共计22篇
集锦:血流动力学,共计28篇
集锦:临床各种操作技术——视频、流程、规范、技巧等(收藏版)
集锦:血栓、血栓栓塞
集锦:重症的镇痛+镇静
集锦:休克
集锦:心电图学习
集锦:碳酸氢钠、酸/碱中毒、酸碱失衡
集锦:肺栓塞
集锦:微量泵、血管活性物质等
集锦:抗生素,共40篇
集锦:细菌耐药
集锦:关于“血压”的37文献
集锦:抗结核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及处理,共计35篇
集锦:结缔组织病,肺动脉高压,间质性肺病,自身抗体
集锦:临床营养治疗,共计27篇
集锦:深静脉置管、管理;中心静脉压(共计27篇)
集锦:综合征、综合症、危象,共计70篇
集锦:阑尾,共计7篇
集锦:糖皮质激素、皮质醇功能不全,共计19篇
集锦:高血压,共计22篇
集锦:心肌梗死、ST段,共计20篇
集锦:胸腔积液,共计38篇
集锦:高钾血症
集锦:肝衰竭、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
集锦:血糖、糖尿病、胰岛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集锦:临床各种评估、评分、管理策略
避免落坑:常见的危急重症影像实例集锦
肺间质改变为表现的不典型肺结核(CT集锦)
集锦:腹腔结核的CT影像——TB or not TB?
指南集锦:乙肝病毒与母婴(2017-2021年国内7部)

临床各科危急值集锦 | 危急值报告,关我们什么事?


硬货分类:老年科指南,共计30篇
硬货分类:肾脏病
硬货分类:重症超声、心脏超声、肺部超声、超声引导
硬货分类:腹泻,共计12篇
硬货分类:心律失常,共计17篇
硬货分类: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脑血管、脑水肿,共计26篇
硬货分类:咯血,共计12篇
硬货分类:利尿剂,共计8篇
硬货分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
硬货分类:肺水肿、胸部X线(23篇)
硬货分类:合理用药,共计25篇
硬货分类:肺栓塞、血栓栓塞性疾病、D-二聚体
硬货分类:死亡、心跳骤停
硬货分类:临床各种诊疗思路、思维
吐血整理的危急症91篇硬货文章
专辑导航


好记性不如点个赞!收藏起来以防忘记哦!

小师妹和俺建立了资料分享群,邀您互相交流,微信gabstudy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籍宝库,用完记得收藏哦,下次更方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