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乌云装扮者:有人讨厌“网红打卡”,但谁会拒绝来到一个美好空间?

中信大方 2022-10-11

“大方live”是中信出版·大方的活动品牌,每月定期推出系列线上主题分享,收听来自文学艺术界的新声,激发不受时空限制的交流,建造无形却热烈的现场。
大方live的4月主题为“Cheer Up Books阅读新姿势”,新媒介、新写作、新书店,无不在拓展着阅读的边界,在2020年这个剧变之年,我们应该如何重新谈论阅读这件古老的事?
本期分享人是媒体人、Jetlag Books书店创始人乌云装扮者。Jetlag Books是今年春天北京新开的一家独立书店,位于奢侈品店铺云集的三里屯北区,乌云说,之所以将书店开在这里,无关“奢侈”,而是看中三里屯是一个有活力的社区。在他看来,Jetlag Books这样规模不大的书店,更像是一本立体杂志,希望每一位到店的客人都能踏上一段“世界灵感之旅”。

乌云装扮者

媒体人,Jetlag Books书店创始人



点击下方图片,跳转轻芒小程序,收听本期大方FM

*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蜻蜓FM、荔枝FM、苹果podcasts搜索“大方FM”订阅收听。


关于Jetlag Books

Jetlag Books是一家很小的独立书店,我们在疫情期间开始试营业,目前一切还比较顺利。书店开在太古里北区,主要售卖外文期刊和艺术设计类画册,中文书以世界文学为主。欢迎大家来。

我是创始人乌云,我还有一个合伙人,是位很厉害的设计师,她是德国Buschmeyer+Cai建筑事务所的合伙人蔡为。大家看到的关于书店的整体视觉都是他做的。书店的店长田雨,是我之前发起的一个新媒体平台“荒野气象台”的编辑。

我之前一直在媒体行业工作,那时候已经拜访过非常多的书店,不只是独立书店,还有很多大书店,我跟一些大书店的创始人都有过直接的交流。很多人会觉得开书店是所谓的“梦想”,但里面也有很多的机缘巧合,我把它归类为运气。我们上一个公司租了三里屯的一个办公室,空间比较大,有一块地方正好可以用来做别的事情,我心里优先想的就是开一间书店,所以才慢慢地有了这个念头,从有念头到实际做至少筹备了半年。

Jetlag 其实是时差综合征的意思,我们书店的slogan是“世界灵感之旅”,因为时差的反应通常是旅行带来的,我们觉得这个名字很合适。书店的主题就是旅行,我们希望读者到达书店,也是一种找到灵感的旅程。


为好内容付费,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我们开在三里屯不是因为这里奢侈品店云集,而是因为这里是三里屯。如果因为奢侈品店铺才开,那我们应该开在大望路呀。我们开在三里屯,是因为三里屯是一个有活力的社区,有我们想一起成长的人群。社区感很重要,一家开在别处的书店和开在三里屯的书店,最显然的不同,就是社区氛围的不同。这种氛围绝对不只是奢侈的氛围,而是太古里作为一个商圈,给人的感受其实是很复杂的。

的确有一些报道说我们是奢侈的书店,但这不是我说的,不过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我对这些报道比较开放。不过我个人是不会这样去定义,我顶多会说,为好的内容付费,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作者要活下去,出版社也要活下去。我们作为零售终端,也要活下去。我平时总说的一句话是,别人东西卖得贵,你可能买不起,但这怎么会是别人的问题呢?是你的问题。卖得贵怎么会是品牌的问题?书的价格是出版社定的,图书作者和编辑付出了很宝贵的劳动。书店按照这个价格卖,怎么会是书店的问题?如果非要说我们书店的奢侈之处,我觉得在于一家书店要面对的问题很多,能够把一家书店真正开出来的机会其实很少,所以它是奢侈的。


“夹带私货”是一种重要的选书方式

Jetlag Books目前选书的标准,主要分成三种。第一种是专业滤镜。我的合伙人是设计师,他会去挑选设计相关的书,他很关注行业,所以用他的专业滤镜,他尽可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也就是我们供货商的仓库,去找到他觉得对行业或者对同行真正有帮助的书。我是媒体出身,我会选我觉得有必要看的杂志,毕竟书店小,地方有限,只能挑最想推荐的。有时候在网上或者在别人的书桌上,甚至是在别人的文章里看到好书,我们也会记下来,然后让供货商去帮我们订货。

第二种是我周围朋友推荐的书,可能是专门推荐的,也可能是发在朋友圈的,我就会去看看这书是不是有意思,有的话我先进货。因为我朋友圈有很多做出版、做媒体的人,我相信他们的选书。

第三种选书方式,我叫作“夹带私货”。夹带私货就是在店里塞一些自己非常喜欢、一定想安利给读者的书。比如说我很喜欢Monocle杂志,在店里开业之前,我就设置了一个书架,专门卖Monocle杂志和其他相关出版物。比如我喜欢画家梵高,我就想尽办法去找到和梵高有关的出版物。总的来说,这是一家独立书店,我们希望传递的是一种我们认为的理想的生活方式和内容,所以“夹带私货”也是很重要的一种选书方式。

关于陈列方式,我可以说两个。一个是中文区陈列,一般来说中文区陈列可能会按照社科、儿童、文学、艺术这样的分类去做。但因为我们的slogan是“世界灵感之旅”,我们的类别是按照地区和城市去分的。譬如说美国,我们会把美国的虚构和非虚构类的书全部归类在书架上。我们希望读者在面对这样的书架的时候,可以感觉到他正在挑选跟世界各地有关的读物。另外,我们的建筑设计师设计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方形台子,这个台子一开始不是用来摆放书的,而是希望用来跟不同的机构合作做桌面展。这些活动我们已经在筹备了,下一次大家到书店的时候可能就会看到。


书店像一本立体杂志,店员就是编辑

对我来说,书店店员更像是编辑。整体上看,我们的店员必须要对书店里大部分书都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把书推荐给到店的读者。整个书店就像是立体的杂志。如果你是在做一本杂志,你是一个编辑,你要知道塞什么样的专题和资讯到杂志里供读者去阅读。作为店员,你需要把书和实物当成内容塞到不同的书架,也就是塞到不同的专题里面去。所以我一直在强调,大家不要觉得店员只是来卖一件商品,我们卖的是商品里面的内容,我们从来没有把书当成简单的纸制品去卖。我们希望这个东西是对读者真正有用的。

因为我们书店很小,所以跟读者交流的机会反而变多了,你有更多的机会去听到读者的反馈。我们之前一直说大书店和小书店的区别是什么,大书店因为内容很丰富,读者会觉得它像一个大的门户网站,但是我们更像一个小的独立媒体,所以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跟读者发生这种交流,这也是我们做这件事情的小小乐趣。

上周,有一对建筑师夫妇来到店里,他们翻了很久的书。我们也简单地聊了和建筑有关的事情,虽然最后他们没有买书,但是那10分钟我觉得很棒。因为他们说之后还会来,他们喜欢这里。消费只是暂时的,而书店作为一个品牌已经被他们接纳了。

书店成为“网红打卡地”,一定是坏事吗?

关于网红这个事情,我想严肃地说一说。首先是分清楚用户和访客这两个概念。在分清楚他们之前,我必须说,他们都是受到书店欢迎的。

换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实体店核心的竞争力就是提供体验,这是实体店和网络书店能够竞争的最重要的原因。我们找自己信任的设计师来设计,找自己喜欢的植物来做陈列,目的是让大家觉得这是值得体验的地方。也就是说,如果我在体验这件事情上什么都不做,那么就没有必要去做实体店。我们要提供的不只是书,不只是商品,而是一个完整的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有人愿意去为店的设计买单,本身是很好的事情,我为我们的设计师感到高兴,我为我们给这个城市带来了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高兴。有人来,总比没人来好。把书买出去,比没把书卖出去好。而且,很多人只是厌恶网红打卡这个概念,但是不会厌恶来到了一个美好空间这件事情。

所以,真正应该区分的是我们提供服务的核心,究竟是为了服务访客,还是服务用户。如果有人在这个书店需要获得选书的支持、订阅的服务,而不是问我们哪里的光线好,哪里适合拍照,那他就是我们真正的用户。开业一个月来,我们的用户并不少,我们真的在给他们提供我们团队喜欢的、精选出来的出版物,不是卖网红产品,不是看到什么书畅销就卖什么书。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地把访客变成用户,而不是因为访客很多而认为我们是一家网红书店。

总之,我们希望自己是为用户和访客同时提供体验的书店。我觉得一家有活力的书店,尤其是在三里屯这样有活力的社区,不应该是只有用户,还应该有能力去接近、容纳各种各样的访客(把书弄坏的访客就算了)。 

不要错过这三家独立书店

第一家是在伦敦东区的Artwords Bookshop,以卖艺术类相关的书为主,也有杂志。这是一家非常小的书店,比我们现在的书店还要小,我们每一次去,里面都挤满了人。我们在那购买书觉得很方便,店员能够给予非常及时的帮助。我觉得店员非常重要,他们必须是能够解答你问题的人。我会因为一家书店店员什么都知道,给一家书店非常高的评分。

第二家是伦敦的Kioskafé书店,因为我是Monocle非常忠实的粉丝,相对于一般出版物,我更喜欢杂志这种类型的出版物。这家书店开在车站边上,他们希望去坐车的人可以在这买上一份报纸,然后去乘车,或者刚下火车的人可以在这买一本杂志,买上一杯咖啡,再去上班。

Kioskafé书店

最后一个是SODA,德国的书店,创始人是一对设计师。它本来在柏林、慕尼黑、杜塞尔多夫都有分店,但是去年年底,SODA在柏林的店关门了。这对我的打击很大,因为它也以卖杂志为主,我到那家店看到整面墙的杂志就非常兴奋。柏林那家书店关门的时候,我还跑去他们的Instagram账号留言,说“我很遗憾。I feel so lost.”我就是因为到了柏林的SODA,才开始觉得,也许我可以拥有这样的一家书店。




媒体支持
《晶报·深港书评》

联合发起

上海三联书店|读者书店|幸福集荟|鹿森书店

新华书店|1200bookshop|参差书店

Jetlag Books| elvita·威生活便签|亚朵竹居


往期大方live精选 

李伟长:爱德华·霍普的画,如同凝固的小说

《忽左忽右》主播程衍樑:听播客的人,读书也不一定会少
朱文颖:我喜欢“雌雄同体”的朋友

张忌:一碗酒酿圆子,有时候会决定生死
梁鸿:疫情到来后,我觉得自己写的东西无足轻重

配图来源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