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谈|徐大明:社会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跨学科视角
2021年
第1期
语言交叉学科
多人谈
何莲珍,李宇明,Stephen Crain
徐大明,汪 锋,陆 烁
本期嘉宾
徐大明
南京大学社会语言学实验室主任
社会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跨学科视角
20世纪60年代,社会语言学开始发展起来;从当前的学科分类来看,可以确认一个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传统和一个社会学的社会语言学传统。在语言学界,社会语言学初期的发展比较艰难,受到了排斥和排挤,因为不仅语言学原有的理论受到挑战,而且新的方法被引入,原有的研究内容也被扩展。相比之下,社会学界似乎开放一些,认为社会学家对语言的关注无可厚非,原有的理论和方法也顺理成章地应用到语言研究。半个世纪过去了,社会语言学已发展成为语言学的几个主要分支之一;社会学的社会语言学,虽然也取得了大发展,依然保持着其当初的相对地位,构成社会学的众多研究方向之一。
社会语言学将语言学的研究内容从语言的结构性和系统性扩展到语言的变异性和动态性,从定性的抽象分类到定量的发生概率,从说话人的主观判断到现实语境中的客观表现。社会学方面对语言的研究,受到语言学新发展的影响,在持续关注语言的外在社会功能的同时,也开始研究语言接触现象、双语和多语的各种社会形态以及语言变体的界定等问题。
社会学从来都以解释和应用为主要研究目标;而语言学界曾一度流行“描写”为语言学家的主要任务的观点,社会语言学帮助扭转了这一观点。社会语言学家不但提供语言事实的第一手材料,而且提出对语言现象的解释。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问题包括语言变化的社会动因和语言变异的社会价值。近年来,社会语言学家在尝试回答为什么说话人在此情此景做出此种选择,也在尝试解释为什么言语社区出现重组,分化或融合。
结合语言的社会环境来解释语言变异现象,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应用了社会学的社会层化理论。几十年间,社会学理论被不断地应用和转移到语言研究领域。社会互动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互动社会语言学”和“互动语言学”。社会网络理论迄今仍被用来解释方言保持现象,并且与实践社区理论相结合用来解释动态认同现象。在社区理论影响下,产生了“言语社区理论”和“语言城市化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则延伸出“语言交换理论”。这些理论深入解释语言现象,也为语言学成果的社会应用铺平道路。
21世纪以来,中国学界在“语言生活”和“语言战略”的主题下,开创了“国家语言能力”“语言经济发展战略”“语言扶贫”“语言与社会治理”“应急语言服务”等多项应用驱动的研究课题。这些研究直接应对国家和社会的现实需求,具有超学科研究的性质。
从学术渊源的视角看,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研究构成语言生活和语言战略的研究基础。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研究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研究课题,但是,在欧美语言学界一度受到忽视;“面向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家几乎放弃了该课题的研究。在西方,主要是在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等领域中语言规划和政策研究进一步发展。中国学界的上述研究将语言规划和政策重新带入语言学视野,得益于学科交叉和超学科研究的新进展。
相关
推荐
Chinese Journal of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ning No. 1, 2021
约稿启事 |《语言战略研究》 “世界语言生活”专栏(2021年第5期)
摆脱“圾无力”,分类“轮到你”!垃圾分类名称引社会关注 | 语言生活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