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1'
4
@亘古
5
鱿鱼游戏
6
朱令
7
抖音
8
kN
9
张靓颖
10
朱令去世一周年,清华学子控诉清华在朱令案中的冷血和无耻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1'
4
@亘古
5
鱿鱼游戏
6
朱令
7
抖音
8
kN
9
张靓颖
10
朱令去世一周年,清华学子控诉清华在朱令案中的冷血和无耻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鱿鱼游戏2》今天下午四点开播,网友无心上班了,导演悄悄剧透
跟着南通住建局学“朝令夕改”
宾曰语云被法学教授投诉:严重侵权,“违法犯罪”!
穿了跟没穿一样,胸型赞到爆!天然乳胶,性感到让男人腿软!
当“上帝”变为“老天爷”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比沉默不语更可怕的,是混淆真相
失语派
2020-08-1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书单
Author 书单君
比沉默不语更可怕的,是混淆真相
文:书单君 编:
先知书店店长
、
李强
小时候很爱看《名侦探柯南》,里面有句经典台词:“真相只有一个!”
每当从柯南口中说出,我都热血沸腾。这意味着揭露案件真相的时刻到了,没人能够再愚弄我们,没人能够蒙混过关。
但是长大后,我慢慢意识到,
很多时候真相并非如此黑白分明。尤其是现如今网络、媒体如此发达的时代,真相并非只有一个。
讲述真相的方式有很多,其中许多方式并不诚实。
有些人受到真相误导,有些人利用真相传播虚假。美国咨询专家赫克托·麦克唐纳提出了“竞争性真相”的概念。它是指通常任何一组事实都可以得出不止一个真相,而我们如何理解、接受这些真相,则决定了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影响现实。
竞争性真相是中性的,它既可以得到建设性的使用,也可能助长欺骗。我们小时候都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大象的每一部分都是真实的,但每个盲人都被摸到的“事实”误导了,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真相”。
有时,我们也会陷入类似的误区。
有句口号:“用事实说话”。到了“后真相时代”,有人则会“用事实骗人”。
比起完全的谎言,利用不同层面的“真相”来欺骗大众往往更加隐蔽,危害也更深。下面,就为大家揭露三种常见的“用事实骗人”的经典模式。
混淆结论
前几天,网上流传了这么一条新闻:“向中国请求医疗物资援助后,泰国将1400万只口罩向美国出口”,被国内很多媒体转发,引起了众多中国网友的愤慨。
这条消息是怎么得来的呢?此前,泰国政府曾向中国求援,希望中国能够援助或出售一些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用品。3月16日,另一条新闻爆出:泰国海关查获一批数量达540万只出口美国的口罩,经查账得知累计出口数量可能已达1400万只。
(买好书与编辑私人交流,微信:13001119282)
于是,有些人将二者关联在一起,得出了泰国将中国救援物资出口美国的结论。
从表面上看,“中国援助泰国”和“泰国海关查货出口美国的口罩”两个都是事实,并未造假。可事情真的如此吗?
原来,中国援助泰国不假,但只有10余万只,与出口的根本不是一个量级;而出口美国的那些口罩,是泰国厂商专门为美国的连锁药店生产的,双方有长期供货合同。因此,出口手续齐全合法,最后也被放行了。
了解这些信息,就知道泰国的做法并无不妥。可是有些不良用心的人,将两个事实故意拼贴、关联到一起,误导大众得出了荒谬的结论,甚至挑唆了两国关系。
(买好书与编辑私人交流,微信:13001119282)
用所谓事实混淆结论,此等骗术流毒甚广,在微博、朋友圈经常可以见到,比如下面这个:
“为什么白宫一说要追查病毒起源,加拿大P4实验室创始人就猝死了?”
刚看到标题你会怎么想?嗯,里面一定有阴谋……可两者之间并没有关联,所谓的关联是毫无证据的情况下生搬硬套上的,传着传着就成了阴谋论。而阴谋论中毒者,即使头顶掉下一片树叶,也可能是阴谋。
以后看到这种耸人听闻的文章,要留个心眼:即使里面陈述的都是事实,可引导我们得出的结论就一定是事实吗?
断章取义
一个事件的背景会极大地影响我们对现实的印象,而忽略或改变背景,就可能造成“断章取义”的解读。有些谣言正是用断章取义来误导大众的。
前几日,微博上出现了一个话题“意大利医生称限制超60岁患者插管”,已有8000多万阅读。
(买好书与编辑私人交流,微信:13001119282)
这篇报道的来源是英国《每日邮报》,他们对一个意大利医生进行了断章取义式的报道,这则消息已经被意大利大使馆辟谣:
而被采访的医生自己也出面辟谣了,表示每一位病人都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他在脸书上写道:
“我所表达的意思是,根据我所了解的,每家医院有所不同,60岁以上的人会有更少的麻醉急救的指示。但这不代表一条铁的法则,一座城市的一家医院不足以代表整个意大利的情况……取那些‘60岁以上就得不到治疗’的标题是非常不得体的。”
类似的情况还有关于英国“群体免疫”的新闻。
英国疫情开始严重时,有媒体曝出英国打算让百分之六七十的人产生免疫力,也就是所谓“群体免疫”。消息一出,举世震惊:难道英国这么快就放弃治疗了?
(买好书与编辑私人交流,微信:13001119282)
事实是什么呢?确实,英国许多专家是支持“群体免疫”的,但是英国政府从未把“群体免疫”当成策略来使用。英国卫生大臣汉考克接受采访时说:“群体免疫,它只是一个科学理论概念,是传染病蔓延后出现的副产品,不是英国政府主动寻求的目标。”
“群体免疫”是部分专家给出的指导意见,不能与政府决策划等号。
除了曲解别人的原话,现在网络流行的另一种断章取义就是“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
有些图是纯属的造谣,例如意大利刚封城时,朋友圈就流传意大利暴力游行、打砸抢的视频和图片,但事后被证明其实是法国女权游行,张冠李戴。
还有一种误导方式更高级。2014年夏天,一张照片引起了全球网民嘲弄:照片上是一排演讲者,上方的横幅写着“2014全球女性峰会“,但是所有小组成员都是男性。
(买好书与编辑私人交流,微信:13001119282)
错愕的网友纷纷留言:“这是笑话吗?”“太荒诞了!”“不知道应该笑还是哭”。
表面上看,这事确实挺黑色幽默的。可事实如何呢?
原来,设立这个男性小组的目的是倾听支持女性进步的商界男性的声音。峰会的大部分演讲者都是女性,但组织者觉得应该听听男性的声音,才增设了这个小组。
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大家对下面这张图一定不陌生吧:
其实从视频上看,当时安倍正要坐下,纯属正常礼仪,然后就被抓拍了,并非许多网友添油加醋的“点头哈腰”。
识别这类断章取义式的谣言,需要我们扩展信息接收渠道,从多方面考察一件事的准确性,不要听风就是雨,要靠自己的理性和智慧去辨别真伪。
(买好书与编辑私人交流,微信:13001119282)
数据陷阱
比起文字和图片,数据会带给人更强的信任感。我们对于统计、数字之类的迷恋似乎源于天生。但是,相对的,利用数据挖坑的迷惑性也更强。
我们先来看看这几张图:
这是韩国“N房间”事件曝光后,豆瓣网友发的帖子,标题为“用搜索引擎了解中国男孩”。从图中可以看到,当搜索带有“女人”、“女孩”、“男人”等关键词的信息时,搜索引擎会自动识别出常用的搜索结果。这些结果有的很恶臭。
从图中传达出的信息再明显不过:中国男人在网上会搜索这些恶臭内容,这是关于男人本质的揭露。因此有网友留言嘲讽道“中国男孩在搜索引擎绽放魅力”,获得了最高的点赞。
不可否认,经过大数据的运算,只有大量搜索的情况下,搜索引擎才会自动识别这些内容。但这是否证明中国男人在网上都在搜索这些东西呢?
(买好书与编辑私人交流,微信:13001119282)
答案是否定的,发帖者忽略了一个事实:图片只能说明刻意搜索“女孩”或者“男孩”的人大多数都是怀着这样的目的,但并不是大多数人的搜索关键字中都带有“女孩”或者“男孩”。因此,这是一种统计数据上的误导。
打个比方,如果男人有5亿人,只有一个男人搜索过“女孩”,并且目的就是那些恶臭内容,其提示的结果也会把“女孩”跟恶臭内容相关性更高。这根本不能说明搜索目的是那些事的男人就真的很多。
二战期间,盟军需要对战斗机进行装甲加厚,以提高飞行员及飞机的生还率。不久,统计数据出炉:盟军飞机普遍受弹最严重的地方是机翼,有的几乎被打成了筛子;相反,受弹最轻的地方是驾驶舱及尾部发动机。
(买好书与编辑私人交流,微信:13001119282)
正当盟军准备加固机翼时,一位统计学家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果:应该加固的是驾驶舱和尾部发动机。因为这两个部位被击中的人,都没有回来。
(买好书与编辑私人交流,微信:13001119282)
这被称为
“幸存者偏差”
。就像记者在高铁上采访乘客“是否买到了回家的票”,那么答案一定是100%,可这显然不能代表所有人都买到了回家的票。
类似的数据陷阱在我们的生活里比比皆是,一不小心我们就会被引入歧途。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作者的建议是,要深入理解里面的每个数字究竟代表了什么,确保用的是最贴切的单位,等等。
总而言之,
不要看到数据统计,就认为是绝对正确的
,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
我们生活在关于真相的困境中。当真相被操纵、利用,我们该如何看、如何听、如何思考?
事情变复杂了,已不再是“谎言”与“真相”的简单二元对立,正如作者所说:
每个故事都有多面性。许多时候,你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描述一个人、一起事件、一件事物或者一项政策,这些描述可能具有同等的真实性。
这就需要我们
在同样“真实”的部分里,辨别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受到误导的。(买好书与编辑私人交流,微信:13001119282)
累吗?确实很累,新闻总是在反转,真真假假的消息层出不穷。但这是我们享受信息化便利所要承受的必要代价。
身处
后真相时代
,
我们作为信息消费者,犯错不可怕,怕的是错而不自知。以上这一连串匪夷所思的怪象和乱象,其实是
独立思考能力的缺失,逻辑谬误的普遍存在
,这些才是问题的认知根源。
独立思考能力之所以如此匮乏,很大原因是由于逻辑的缺失。由于我们对逻辑的浅尝辄止,以致日常经验、风俗习惯、……都在妨害我们对是非真相的判断。因此,有且只有依据逻辑,才能纠正那些被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逻辑错误,进而获得真知,接近世界的真相。
但在中国,莫说是孩子,就连成年人都未必能够分清“原因”与“结果”,“事实”和“观点”。逻辑学教育的长期缺失,导致我们说话、写作、行为充斥着逻辑谬误。很多人都是“犯而不自知”。
(买好书与编辑私人交流,微信:13001119282)
为此,精选了一份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书单:
《逻辑新引》:本书作者殷海光,台湾现代逻辑的开创者和领军人物。本书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在生活场景中提炼逻辑谬误,在对话中学习逻辑知识;作者不仅把逻辑学讲得通俗易懂,还
阐述了日常大众常犯的逻辑谬误,是一本不可不看的思维百科全书。
《学会提问》原书11版:本书是一部手把手教学的工具书,从提问、到证据、到用词、到价值观、到论证……作者直接引入实用性框架,如庖丁解牛,帮您快速掌握批判性思维要领。更是被誉为:
批判性思维领域“圣经”。
《思辨与立场》:本书是风靡全美的思维方法、国际公认的批判性思维权威大师的抗鼎之作。为学习者提供系统性批判性思维训练方法的同时,
深入阐释批判性思维的心理学、逻辑学、伦理学基础。
带给思维最深刻的洞察和最佳思考。
对症下药,直击日常思维困境。扫描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逻辑通识书单,汲取逻辑的力量。
延伸阅读: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怎样辨别是非:8种最常见的思维谬误
灾难下的9大思维谬误
疫情背后的六种“人性之恶”
灾难来袭时,请不要加入乌合之众的狂欢
比疫情更可怕的,是麻木
最可怕的不是没有思想,而是满脑子标准答案
认知水平越低,人越固执
所有的蛮不讲理,都是因为缺乏逻辑
“理中客”是怎样消解真理的:最常犯的12个逻辑谬误
只论立场,不论是非:最常见的12个逻辑错误
是非高于利益——逻辑的力量
学会批判性思维,做一个不盲从者(中英文视频)
梁漱溟:思维的八个层次
批判性思维,并不是教人如何“吵架”
批判性思维:解禁、祛昧、创造
▼ 点击阅读原文,与思想者同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