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ILRB2单抗治疗实体瘤进入1期临床,巨噬细胞靶向疗法热度不减丨医麦猛爆料

康康 医麦客 2021-04-01
医麦客近期热门报道
亘喜生物GC007g国内首个供者来源异基因CAR-T细胞疗法获批进入I/II期注册临床研究假病毒是新冠检测及治疗的关键利器吗?丨医麦猛爆料


2021年1月15日/医麦客新闻 eMedClub News/--日前,Jounce Therapeutics宣布,其巨噬细胞相关候选产品JTX-8064的针对实体瘤的1期临床研究INNATE中,患者已经入组


JTX-8064是基于Jounce专有的Translational Science Platform技术开发的与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候选药物,JTX-8064是一款人源化IgG4单克隆抗体,旨在与LILRB2(ILT4)特异性结合,将免疫抑制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重新编程为抗肿瘤状态,增强抗肿瘤免疫力。

INNATE临床研究旨在晚期实体瘤中评估JTX-8064,包括4个部分:(1)JTX-8064单药治疗实体瘤的剂量递增部分;(2)JTX-8064与Jounce的PD-1抑制剂JTX-4014或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联用的剂量递增部分;(3)JTX-8064单一疗法在适应症特异性扩展队列中的应用;(4)JTX-8064与JTX-4014或pembrolizumab联合疗法在适应症特异性扩展队列中的应用。


Jounce首席医学官Beth Trehu博士表示:“我们很高兴我们在INNATE研究中向第一名患者给药。我们相信LILRB2可能充当巨噬细胞的免疫检查点,而JTX-8064可能具有在其他抵抗性环境中恢复PD-1/L1抑制剂活性的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 Myers Squibb)收购了Celgene之后,将Celgene从Jounce手中获得的JTX-8064全球权益退回给了Jounce。


重编程巨噬细胞治疗癌症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是存在于肿瘤微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免疫细胞,约占肿瘤间质免疫细胞总数的50%以上,协调免疫的各个方面。1992年Mantovani等提出了著名的“巨噬细胞平衡假说”认为,TAM具有既杀伤肿瘤又促进肿瘤生长的双重作用,之后越来越深入的研究证明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免疫逃避及其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等过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 巨噬细胞(图片来源:depositphotos)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一开始要么是组织驻留巨噬细胞(起源于胚胎卵黄囊,在发育过程中扮演组织特异性角色),要么是单核细胞(出生在骨髓中,在血液中循环,直到成年后被吸收到组织中)。然后在肿瘤分泌信号分子,如集落刺激因子1 (CSF-1)和CC趋化因子配体2 (CCL2)的影响下,将这些巨噬细胞转化为支持癌症的TAM表型,不同表型的TAM在癌症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不同。


近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利用这些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靶向肿瘤治疗的方法,无论是靶向肿瘤还是巨噬细胞,探索尽可能特异性的靶点或方式,避免接触健康组织,一直是科学家们努力的方向。


在巨噬细胞靶向疗法的研究中,一系列“别吃我”信号通路(CD47 -SIRPα、MHC I-LILRB1、CD24-Siglec-10)知名度最广,并且也是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


其次,通过药物使得与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叛变”,回到最开始的抗肿瘤状态,这一过程也被成为重编程,也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研究方向。


在2020年末,一个瑞典的研究团队就在著名期刊PNAS上报告了一种新型的免疫疗法——靶向肿瘤内的巨噬细胞上的模式识别受体MARCO改变它们的极化,并反过来激活自然杀伤(NK)细胞,从而杀死肿瘤。


推荐阅读:PNAS:瑞典团队开发新型免疫疗法,通过靶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激活NK细胞丨医麦新观察


近年来,生物药的研究是医学前沿重点发展领域,给某些疑难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希望。传统药物在面对一些复杂的病时往往显得束手无策,而生物医药技术往往能给出新的治疗选择。


在国内,生物药在快速发展。如何在快速发展的生物制药领域中,抢占高地?2021年3月即将举办的中国生物年度盛会——2021中国生物药创新技术大会(BPIT),将邀请诸位大咖莅临现场,与现场观众共同探索国内抗体药物的发展方向,干货满满,不容错过!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生物药创新技术大会(BPIT)即将于2021年3月25日-26日在上海拉开序幕,四大分会场,精彩纷呈查看往年盛况。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参考资料:

1.https://www.biospace.com


医麦客始终致力于生物创新药的前沿技术、行业动态、产业洞察等原创新闻报道,全媒体高端矩阵用户达16万+,其中工业用户占比超50%,科研与临床用户约为30%,投资机构用户超过5%。为促进产业细分领域的互动交流,我们组建了多个专业微信群,欢迎扫码加群。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