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场无与伦比的盛会, 今安在?








若能习禅观照

得入不思议境界

应能亲见维摩一会 

俨然未散



敦煌莫高窟 • 第103窟 • 盛唐(局部)


《维摩诘所说经》,简称《维摩诘经》、《维摩经》,或称《不可思议解脱经》、《净名经》,是大乘佛教的佛经。该经共三卷十四品,以维摩诘居士命名。由三国吴支谦译出后,即在我国盛行,历代以来多达七种汉译本,目前以鸠摩罗什所译最为畅达,评价最高,流通也最广。


敦煌莫高窟 • 第61窟 • 五代


维摩诘大士在中国社会作为一位脍炙人口的在家修行人,自古以来,许多有着极高精神追求的文人,皆效法维摩诘,甚至以“维摩诘”自诩,如唐诗人王维字摩诘。名士苏轼有诗可以为证:“维摩示病吾真病,谁识东坡不二门。”


作为其中一部极富戏剧意味的文学式佛教经典,两万五千言的《维摩诘经》与中国文学、艺术关系密切,千百年来,艺术大师们乐此不疲地追摩着其中超然的境界。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敦煌壁画 

那一场未散的盛会

一场描绘般若的贤者喜宴


敦煌绢画 ▪ 唐代

斯坦因发掘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此画是敦煌绘画中常见的题材之一,即根据《维摩诘所说经》所绘的变相图,描绘的是文殊菩萨探望称病在家的维摩诘居士,与维摩诘辩论的场景。这是一幅内容丰富,结构繁复的大型绘画。该画作为经变画,是对《维摩诘经》的忠实图解,整幅画面及情节完全依据《维摩诘所说经》内容所描绘。


整幅绘画至上而下分三,最上一排是在毘耶离城红砖城墙上方,有菩萨及胁侍的三尊如来坐像,中央有菩萨胁侍的如来,其前有跪着的五个男人,头戴三山冠(表明他们的贵族身份),各自捧着一顶华盖。据该经第一品的记述,他们是代表五百长者子一起用华盖供养佛和菩萨。


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位大富长者,家有妻妾,财富万贯,奴婢成群。他虽在俗尘,却精通大乘佛法教义,修为高远,即使是出家人也不敢与之比肩。他曾于过去劫中承事供养无量诸佛,深闻法要,契入不二;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心,得圣果成就,被称为菩萨。


他奉行菩萨道,为度化声闻二乘人,往来于各阶层,甚至出入各种声色场所,随缘度众,宣扬大乘佛教的教义。


他教导娑婆众生,当下照见心灵净土,现见庄严世界;阐说不可思议的解脱法门,强调“烦恼即菩提,不离生死而住涅盘”的不二法门,提供修行人治病的妙药良方。



文殊菩萨(敦煌绢画 局部)


一时,为了教化三乘众生,运用权巧方便,他示现身患疾病,佛祖知他心意,便派人去问疾,但佛祖座下无人敢担此任。于是,佛祖只好派智慧超群的文殊菩萨前去问疾。 


当佛祖座下的众多菩萨、佛弟子、帝释、大梵天、四天王等听说文殊要去维摩诘住处问疾,知道两位德智超群的大士相见必然要讲论佛法,于是,所有的大众,包括八千位菩萨、五百声闻阿罗汉、成千上万的天人,跟随文殊师利一起前往。


这时,维摩诘运用神力,把所有室内陈设及侍者移走,腾出屋内空间,只留下一张床座,做出生病的样子,安卧其上,等待文殊的到来。


果然,两位智者相见,如此殊胜的般若之光,让随文殊而来的诸位菩萨大开眼界。


然后成就了一部经典 ——《维摩诘所说经》



敦煌莫高窟 • 第420窟 • 隋朝



画面中部,也是整幅画的核心,左侧维摩诘居士坐在有帷帐的床上,面向文殊,悠然自得地盘腿而坐,右臂凭在几上,手持扇子(拂麈);文殊则坐在狮子驮着的方形须弥坛上的莲华座上;须弥坛前木框里所绘的狮子,以表文殊菩萨的身份,维摩诘居士和文殊菩萨的周围聚集着四天王和众多菩萨眷属及弟子。



敦煌莫高窟 • 第103窟 • 盛唐


画面的下部,描绘的是闻讯赶来问疾和听法的王公贵族及其随从。这些人物前来维摩诘处问疾听法,一是借此说明维摩诘的地位,二是烘托维摩诘和文殊菩萨辩论的激烈场面。


敦煌莫高窟 • 第159窟


图以《问疾品》为中心,中央维摩诘在帐内坐胡床,头戴软帽,长长的帽带垂下,右手执羽扇,宽袖长衫,微微含笑,帐侧有天女和舍利弗侍立。


维摩诘经变 • 彩色纸本 • 中唐 

现分别藏于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英国国家博物馆


图为《维摩诘经变》,维摩诘大士坐榻下绘有听法的各国王子。各国王子队伍中,为首者为吐蕃赞普和侍从,证明该画绘制于吐蕃治理敦煌时期。右图上部为文殊菩萨骑乘狮子,下面为帝王及听法群臣。


云南大理国写经卷轴画 ▪ 北宋 ▪ 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卷轴铭文:大理国相国公高泰明致心为大宋国奉使钟造此《维摩经》壹部,赞祝将命还朝,福禄绝嘏,登山步险,无所惊虞,蒙被圣泽。愿中国遐邦从兹亿万斯年,而永无隔绝也。文治九年戊戌季冬旦日记,佛顶寺主僧尹辉富监造。







十八句修行要诀 —— 选自《维摩诘经》



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

白衣是代表在家居士之意,是说维摩居士虽然是在家人,

但能够奉守出家人的一切戒律的行为,心内无染,出离世俗。


虽处居家,不着三界

虽然外在示现为在家人,但心已经出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不起执着。


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虽然示现如在家人一般,有妻子和孩子,却长修清净梵行。


现有眷属,常乐远离

示现有许多眷属随侍,却不被缠敷,心乐远离。


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

虽然穿着华服宝饰,但这样的装扮不是为了彰显自身的富贵,

只是用外相的清净美好庄严其身而已。


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

作为在家人即便饮食,应视一切的饮食营养只为求取佛道。


若至博奕戏处,辄以度人

如果去了游戏愦闹场所,则是通过诸般方便而度脱众生。


受诸异道,不毁正信

虽然摄受外道杂教,但不弃毁正见以佛法的正信教化利生。


虽明世典,常乐佛法

虽然明了世间一切学问,但心常常乐着佛法。


一切见敬,为供养中最

以最恭敬平等的心对待一切众生,因为这便是一切供养中最殊胜的供养。


执持正法,摄诸长幼

行持正法,摄受众生,不论长幼。


一切治生谐偶,虽获俗利,不以喜悦

一切谋生的事业,虽然获利,却不应当执着实有而欢喜。


游诸四衢,饶益众生

游走于城郭街衢,对四方大众都能有所饶益。


入治正法,救护一切

对于众生的烦恼痛苦,能够用正法进行对治,给予一切救护。


入讲论处,导以大乘

如果到一些讲学辨著场所,均能因势利导,使之趋于佛法的大乘道。


入诸学堂,诱开童蒙

来到稚龄的学堂,会用善巧的方式开启童子的智慧之门。


入诸淫舍,示欲之过

入于花街柳巷,乃为大众解说淫欲的过患,使沉溺其中的人解脱出来。


入诸酒肆,能立其志

入于歌舞酒肆,乃能使酒徒再不沈迷颓废,确立其心智。



以上讲的是维摩居士和光同尘,方便教化的内容,目的是启示我们随机应教,遇到任何人都要用他能够接受的道理来给他讲授佛法,从而使世人都能趣入佛智。





维摩诘经变 • 彩色纸本 • 中唐 (局部)


《妙法莲华经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说观音菩萨能常易诸形,游历各方:



众生若能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若有以辟支佛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若有能以缘觉身得度者,即现缘觉身而为说法;若有能以帝王身得度者,即现帝王身而为说法;若有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现比丘身,而为说法;若以有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



维摩居士的所行与观音菩萨无有二致,所以被尊为“大士”。



本图文转载自网络,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

若有不当或侵权,请告知删除。



愿大圆宗传承之光流布寰宇

愿如母有情悉皆解脱

愿佛法永远住于世间

愿与有缘者皆得利益

愿六道轮回究竟空尽


推荐阅读

全球免费恭请解脱资具!!!

当轮回的生命与圆明事业相遇【生死超越】

如果有轮回,你准备好了吗?—— 【生死超越】

成佛并不遥远——因有佛陀【生死超越】

忆念伟大的上师——顶果钦哲法王【生死超越】

真实的场景告诉你:人的死亡之后会发生什么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即便这个世界一切如你愿,又能怎样?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是生命,不是生活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所有的人类都未曾找到世界的真相,佛陀说他找到了,请围观,请辨析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从分别心当中我们有很多的分别,从感恩心当中我们就不再分别【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圆明生死超越|优雅的离开,最后的嘱托

唐玄奘: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为什么出发

宗萨钦哲仁波切讲《金刚经》

心性游戏

宗萨钦哲仁波切:你的业障,让你对上师生起邪见!

圆明公益携手《甜蜜的旅程》家庭减压公益专场 第85期

纪录片《寻找莲花生大士》入围加拿大金枫叶国际电影节

电影 ——《 三摩地》,启发你直接去发觉你自己的真实本质

听大师们论述宗教信仰和迷信的区别

央视、中纪委都号召学习的《了凡四训》有多神奇?想改变命运的人一定要看看

听大师们论述宗教信仰和迷信的区别

狮子吼|我们喜欢陷入迷惑,实际上并不喜欢明智或证悟。【创巴仁波切】

乔美仁波切极密传记--心性修持

转轮圣王与优昙婆罗花的故事:错过最后救度,恐怕哭都找不到地方

永恒【创巴仁波切】

愤怒是一切地狱痛苦滋生的种子!【顶果钦哲法王】

一群老人成立“死亡俱乐部”,中国人不敢碰的禁忌,却让他们玩嗨了!

全球免费、免邮恭请

陀罗尼经被、念佛机、佩戴咒轮、金光明沙


没有一种布施

大过于帮助临终者

扫码随喜    备注姓名

                     

扫码关注-选择宗教关怀-

    我要恭请 -填写收件人信息-完成恭请     

                   

                 

关注订阅号  

了解生命实相  中阴救度  超越生死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圆明佛行事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