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影 ——《 三摩地》,启发你直接去发觉你自己的真实本质


第一部 玛亚,自我的幻象


第二部 不是你想的那样





三摩地

 

是古代梵文的词汇,

现代词汇无一可等同于其意涵

要拍一部关于三摩地的电影,

基本土就是极大的挑战

三摩地指的是,

种在心智层次无法表达的东西

它并非是要教导你何谓三摩地,

或者是为你的心智

提供关于三摩地的讯息,

而是要启发你

直接去发觉你自己的真实本质








影片字幕部分摘录:


三摩地是古代梵文的词汇,现代词汇无一可等同于其意涵。要拍一部关于三摩地的电影,基本上就是极大的挑战。三摩地指的是,某种在心智层次无法表达的东西。这部影片仅只是我个人内在灵性之旅的外在显化。


它并非是要教导你何谓三摩地? 或者是为你的心智提供关于三摩地的讯息,而是要启发你直接去发觉你自己的真实本质。


如今三摩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还重要。我们正处在这样的历史时刻,不但忘了三摩地,甚至还忘记了自己忘了甚么。这样的遗忘,就是玛雅MAYA--自我的幻象。


身为人类,我们多数人的生命都是埋首于日常活动中,极少想到 [我是谁] ?我们为何在这里? 或者是我们将往何处?大部分的人类,从未体悟过真我,或灵性,或佛陀称之为annata--这是超越名字与形相,超越思维。


这样的结果是,我们相信自己就是这个受限的躯体。我们活在恐惧中,无论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害怕我们认同的这个受限的自我结构,终将死亡。


在当今这个世界,大多数从事宗教活动或灵修的人们,诸如瑜伽、祈祷、禅修、唱诵或任何其他的仪式,都是在练习某些被制约的技巧。这意思是,这些都只是自我结构的部分。这种追寻或这些活动本身并不是问题所在-你以为在外在的形式上找到了答案,这才是问题。


最常见的灵性形式与世界各地的病态思维无异。它是更激动的心灵。多数的人类都是在行动,却忽略了人性。自我结构的生命运作,总是无度的需索,要更多的金钱,更多的权力,更多的爱…更多的一切。这些在所谓灵修之道上的人们,渴望自己变得更灵性、更觉醒、更安详、更宁静,更开悟。


当你观看这部影片时的危险是,你的心智会想要获得三摩地。更危险的是,你的心智可能认为自己已经证得了三摩地。


每当有想获得某些东西的渴望时,你都可以确定这是自我结构在运作。三摩地并不是关于要得到什么,或给自己增加什么。要体悟三摩地,是要在你死亡之前,先学习死亡。生与死,如同阴与阳--是不可分的相续。无止尽的开展,无始亦无终。当我们推开死亡的同时,也推开生命。当你直接体验到你是谁的实相时,你对生命或死亡将不再感到恐惧。


我们的社会与文化告诉我们,我们是谁,同时我们受到更深层无意识的生理上的渴望与厌恶奴隶着,它们控制着我们的选择。自我结构只不过是个驱使我们不断重复的冲动。它只不过是能量曾经走过的路径,以及能量再次走这条路径的倾向,无论它对这有机生命体而言是负面或正面的。有无止尽层次的记忆或心智,螺旋内的螺旋。当你的意识认同这个心智或自我结构时,它就把你栓在社会制约中,称为母体。


有些自我的面向是我们能意识到的,然而正是那无意识的,那古老的线路,根本存在的恐惧,驱动着整个(生命)机器。执著于追求喜乐,避免痛苦的这种无止尽的运作模式,已经演变成一种病态的行为….…我们的工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的信仰,我们的思想,以及我们整个的生活方式。就像牛一般,大部分的人类从生到死都被动地,将整个生命喂养母体。


我们把生命锁定在狭窄的格局中。生命时时充满着极大的痛苦,却从未发现到,其实我们是可以解脱自在的。是有可能放下承袭自过去的生命型态,而活在一个等着由内在世界开展的生命。


我们都带着在生理上被制约的结构降生在这个世界,但是没有自我意识。通常当你看着小孩的眼睛时,你看不到自我的痕迹,只充满着空性的光辉。人逐渐成长为一个戴在意识之上的面具。莎士比亚说,全世界都是舞台,所有的男人与女人都只是演员。一个觉醒的生命,其意识光辉穿透个人性格,穿透面具。当你觉醒,你不再认同于你的角色,你不再相信你就是自己所戴的面具。但是也不会放弃角色扮演。


柏拉图写下共和国二千四百年之后,人类仍在试着走出柏拉图的洞穴。事实上,我们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还更加迷恋幻象。柏拉图请苏格拉底描述了一群一辈子都生活在一个洞穴里的人,他们面对一堵空墙。他们所能看到的就是,通过在他们身后的火焰把面前来往的事物,投射在墙上的影子。这个皮影戏成了他们的整个世界。依据苏格拉底的论述,影子就像是囚犯所能看到的现实。即使他们已被告知外在的世界,他们却仍持续相信影子就是所有的一切。即便他们心存怀疑,想着可能还有其他甚么的,却不愿意离开自己向来熟悉的世界。


当今的人类,如同只看见洞穴墙壁上的影子的那些人。影子被比喻为我们的思想。这个思想的世界,是我们唯一知道的世界。但是有一个超乎思想的世界。超乎二元思维心智的世界你有意愿要离开洞穴吗? 放下你所知道的一切,而找到你是谁的实相?


为了要体悟三摩地,必须把注意力从影子移开,从思维中移开,转向光。


当一个人从来只习惯黑暗,他必须慢慢地让自己熟悉光。如同要适应任何新的模式,是需要时间与努力,以及有意愿探索新的,同时摆脱旧有的。心智可被比喻为意识的陷阱、迷宫或监狱。


这并不是说,你在监狱,而你本身就是监狱。监狱就是个幻象。如果你认同幻象的自己,你即是在沉睡中。一旦你觉知到监狱时,而你抗拒着要离开这些幻象,那么你就是把幻象看成是真实的,你还是停留在沉睡中,不同的是,现在这个梦境变成一个噩梦。你会永远不停地追逐或逃离影子幻象。三摩地是从分离的自我,或自我结构模式的梦境中,醒过来。三摩地是从这个认同于我称之为 [我] 的监狱中觉醒。


其实你无法真正自由的,因为无论你身在何处,你的监狱就在那儿。觉醒并不是要摆脱你的心智或母体,反而是,当你不再认同于它时,你才能够更充分地体验生命剧,享受如是之剧,没有恐惧或渴望。



除了这个物质世界和自身的福祉之外,还有另一个的世界。当在三摩地确实止息了自我结构时,其中没有自我的思维,没有自我,没有二元,但是,还有[我本是I am],anata,或无我。


于此空性,即是智慧之光——体悟到内在的我(本我),远远超越二元剧码,超越整个相续流。


这个本我,无时间性,不变,恒常当下。开悟是生命初始螺旋,即这个时间向度中恒常变化显现的世界,或莲花,与无时间性的你,融合。


当你不再认同自我,你内在的能量(路线)就如同持续展开变化的花朵,并成为时间向度,与无时间向度世界之间的桥梁。


只是体悟到原初之我,是进入灵性之道的开始而已。在有能力把三摩地融入生活中的其他面向之前,大部分的人会持续的在禅修中无数次的经验到三摩地并失掉三摩地。


很常见的是,在禅修或自我探究中,深入洞察到自我的本质,然后再度发现自己落入旧有的模式之中,忘记自己是谁的真相。


要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面向,个我的每一面向领悟寂静或空性,就是要化为空性,一切事物皆是空性的舞动。


寂静并不是某种与动能分开的事物。它也不是动能的对立面。三摩地是体认到寂静与动能是同一的,形相与空性是同一的。这对心智而言是荒谬的,因为心智就是会形成二元。














解脱之道不是自我提升,也不是满足自己的目的,而是完全放弃个我的目的。


因为我们在母体中沉睡,绝大部分的我们从来都不知道灵魂真正想表达是什么。通往三摩地之道涉及静心,它既观察这个被制约的自我——这是变化无常的,以及体悟你的真实本质——这是恒常不变的。


当你达到寂止的状态时,你的存在本源,等着接收进一步的指示,而不必坚持你的外在世界必须如何改变。


不是我的意志,而是更高的意识会执行。如果心智只是试着改变外在的世界,借以符合自以为[道]应该是什么的想法,这就好像试着操纵镜中的反射,来改变镜中影像。


为了让镜中影像微笑,你显然无法操纵它的反射,你必须意识到,你才是反射的真正来源。一旦你体悟到真实的我,这并不意味着外面的事物需要改变。









个人意志或个人意识,和神圣意志或更高意识,达到一致。三摩地是全然地放下所有内在的抗拒——对所有无常现象,无一例外。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体会到内在安祥的人,即是证得了真正的三摩地。你放下抗拒,并非因为你容忍某件事,而是因为你内在的自由,并非依赖于外在的条件。


如果你相信你已经觉醒了,那为什么要做这些艰难的工作去达到你相信你已拥有的?在可能觉醒之前,必需要先接受你还在沉睡,住在母体之中。


诚实地检视你的生活,不要自我欺骗。如果你想要,你是否能够停止自己机器人般的,重复性的生活方式?


你能停止寻求快乐,避免痛苦吗,你会沉迷于某些食物,活动,消遣吗?你是否不断地评判,指责,批评自己和他人?你的心是否持续地寻求刺激,或是你能完全满足于寂静?


你对人们对你的看法,会有所反应吗?你是否寻求认同,并积极强化?你是否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你生活中的情况?


大部分的人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即使十年后,还是以同样的方式经验着他们的生活。当你开始观察你机器人般的本质时,你会变得比较觉醒。


你开始认出问题的深度。你是完完全全地睡着,迷失在梦境里。就像住在柏拉图洞穴的居民一样,绝大多数听到这个真相的人,并不会愿意或有能力改变生活,因为他们执着于自己熟悉的模式。


我们不遗余力地为我们的模式辦解,把自己的头埋在沙里,而不去面对真相。


克里希纳穆提说:能够适应一个严重生病的社会不表示这个人就是健康的。认同于自我心智是疾病,三摩地是疗方。历史上的圣陡,智者和觉醒者,都学到自我臣服的智慧。如何能够体悟真我?


当你穿透玛亚的面纱,放下虚幻的自我时,还剩下什么?


【说明】本图文转载至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如有文章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更正。愿将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悉皆回向此文的作者以及所有读者。



愿大圆宗传承之光流布寰宇

愿如母有情悉皆解脱

愿佛法永远住于世间

愿与有缘者皆得利益

愿六道轮回究竟空尽


推荐阅读

全球免费恭请解脱资具!!!

当轮回的生命与圆明事业相遇【生死超越】

如果有轮回,你准备好了吗?—— 【生死超越】

成佛并不遥远——因有佛陀【生死超越】

忆念伟大的上师——顶果钦哲法王【生死超越】

真实的场景告诉你:人的死亡之后会发生什么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即便这个世界一切如你愿,又能怎样?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是生命,不是生活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所有的人类都未曾找到世界的真相,佛陀说他找到了,请围观,请辨析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从分别心当中我们有很多的分别,从感恩心当中我们就不再分别【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圆明生死超越|优雅的离开,最后的嘱托

敦珠法王:六中有(中阴教法)深妙教导

宗萨钦哲仁波切:体验中阴世界

国乐 |《敦煌》恢弘大气,又使人心绪平静

龙树菩萨圣诞 | 一个真正知道空性的人

莲华生大师赐与曼达拉哇公主一段教言

四法印:超越现象的真理

无畏 | 创巴仁波切

思念上师 | 离天空最近的地方

智慧与净化恶业 | 创巴仁波切

教育,要让孩子们学习因果|宗萨钦哲仁波切

唐玄奘: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为什么出发

宗萨钦哲仁波切讲《金刚经》

心性游戏

宗萨钦哲仁波切:你的业障,让你对上师生起邪见!

我们把修道当成一种得到快乐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好的替代方案【创巴仁波切】

为什么要修行,该如何修?【毗卢遮那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


全球免费、免邮恭请

陀罗尼经被、念佛机、佩戴咒轮、金光明沙


没有一种布施

大过于帮助临终者

扫码随喜    备注姓名

                     

扫码关注-选择宗教关怀-

    我要恭请 -填写收件人信息-完成恭请     

                   

                 

关注订阅号  

了解生命实相  中阴救度  超越生死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圆明佛行事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