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慧与净化恶业 | 创巴仁波切




智慧与净化恶业

创巴仁波切




莲师的下一面相就称为「莲花生」,贝玛桑巴瓦(Padmasambhava)。不知为什么,「莲花生」这个名号,变成莲师这个人物的八相中普遍最受欢迎的名称。或许格鲁派的某些影响力悄悄潜入这个命名的过程也不一定。莲师的西藏追随者一般称他「上师宝」(Guru Rinpoche)或者莲花生(藏文:pema Jungne,贝玛炯内),也就是梵文的Padmasambhava。所以说,莲花生只是所有名号中的其中一个,这似乎是跟宗派分歧有关,某个宗派坚持莲师并非什么宇宙原则,而只是一个叫做莲花生的班智达罢了。


无论如何,此特定面相的「莲花生」是一位班智达,一位学者。他进入那兰陀佛学院就读,学习了三学处:戒、定、慧。三学处的内容相应于佛教的三藏(经、律、论)。


律藏探讨到戒律,经藏则是经典的根本言教,论藏则深入探讨众生的心理架构。人们常问:「在心灵修道上,有没有可能根本不必做什么闻法学习?就不能多多禅修,从经典中学习到该学的一切吗?」很多人相信,如果多花时间静坐,便不需要研读经典或学习什么。


他们说,经过不断禅修,什么都会明白的。这样的方法似乎有点偏颇,并未为打磨智慧(慧)或规范自心(戒)留下任何空间,也不重视这个能让我们避免沈溺于禅定的智慧;那种智慧能告诉我们应当舍弃哪些状态,并带领我们进入心灵的另一个层次。


闻法学习和经典的研读,对我们而言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这就是莲师透过他的班智达相「莲花生」所要教导我们的。与这个智识或概念性理解有关的问题之一是,若是去寻找或试图「想出」什么答案、结论、逻辑演绎,最后通常会高估自己的看法。


如果培养出这样的习惯,那就有可能再也无法恰当地体验现象,再也无法从教法中学到什么,因为我们变成了僵硬刻板的学者、书虫,如果不先去了解修持的内容,可能会开始觉得那个修持不太安全妥当,因而总是必须先把理论读透再说。


这样的心态有可能无止境地延伸下去,最后演变为:如果想要学习佛法,就得先学梵文,甚至也得学日文和藏文也行;最终变成如果不学好那些语言、不研读相关文本,你连禅修都无法练习。


这个心态暗示着,学生应该变成超级学者;而当学生成为成功圆满的学者时,就证得了佛果。他知道所有的答案,他通晓一切——根据这个观点,行者有这种遍知时,就是佛。


这种观点把证悟者视为学问渊博的伟大学者,实在是个误解,也是另一个极端。证悟并非是关于资讯的收集。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佛不懂如何换雪地轮胎,那么持有这类观点的人或许会开始怀疑他——毕竟,他应该要是遍知者啊,如果他连换雪胎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是佛呢?圆满的佛应该要在各种知识领域都让你心服口服才对;他应该是个大厨师、好机械工、厉害的科学家、有才华的诗人、技术精湛的音乐家……等等,他应该精通各种知识才对。




至少我们可以说,这种对佛的概念是非常薄弱无力的,所谓的佛,并不是那种通识专家,也不是超级教授。然而,概念理解的适当观念,以及打磨智识,若不是为了喂养我们车载斗量的资讯,让我们成为活动图书馆,又到底是为了什么?


实际上,这是为了培养我们在理解实相本性上的敏锐度和精确度,完全无关乎对逻辑推论或概念的恋栈。我们应当对教法的知识学习怀抱一种中性的心态,既不加以批判,也不一古脑儿埋头苦读,别总是要下什么结论。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结论,而是为了让我们能以合理且明智的心态经验一切——这应该就是中道。


远离「排斥智识的学习」以及「一昧强调智识的学习」两种极端。在智识学习上得到大成就,通常意味着养成强烈的主见,如果你是大学者,在智识有重大发现时,你的名字就会被大肆宣传,然而,此处所探索的并非是什么专业上的发现,而是在检视和处理个人经验上的发现。这样的过程锻炼了你的个人经验——经典上举例,就如同检视黄金一般,被敲击、火烧和捶打。


个人经验的处理过程中,你吃进、咀嚼,最后吞下、消化这些经验,以此方式,过程中的所有一切都可以拿来运用,你并非只是把焦点放在精彩突出的部分,比如说把你的身份塑造成学问渊博的人,一个佛学家或西藏学家,诸如此类等等。


换言之,此处所需要的智识指的是一种没有观察者或守护者的状态。我们在观察自己的学习时,如果是观察自换言之,此处所需要的智识指的是一种没有观察者或守护者的状态。我们在观察自己的学习时,如果是观察自己成长、进步,成为学问愈来愈渊博的人,那么我们就是在拿自己和「他人」做比较。我们的我执只会愈来愈厚重,因为我们在用自己较量「他人」。


反之,倘若经历种种经验或智识学习时,没有那样的观察者或守护者,那就变得十分纯粹直接了。这种没有观察者或守望者的智识,有一个品质类似先前提到的年轻王子的经验:开放且乐意探索,没有什么特定的姿态,没有意图让当下正在发生的事被其他经验所取代,没有意图让自己的愚痴被资讯所取代。


就只是不断在发现生命的新境遇,不断在发现教法和经典如何看待这些境遇。这意味着我们在发掘佛法不同面向的微妙处和感受,也意味着了解教法的整个综面,从而不被所谓的新法门、新智慧所迷惑。


你不被迷惑,因为你了解特定法门与人类心理学的哪些领域有所交集。如此,无论发生什么与教法有关的事,都变得十分单纯、简单且易于处理。这就是莲师身为「莲花生」所示范的修持。


他成为伟大班智达的方式,就是以没有观察者或守望的状态来锻炼自己的智识。我们也可以追随他的脚步,以没有观察者或守望者的状态来锻炼自己的智识。你可能会问:「如果没有观察者或守护者,如何知道自己真正了解所学习到的知识?」但我们应该知道,进行学习和理解的方式,并非仅只有搜集资讯以便挣得新身份或高筑自我。








愿大圆宗传承之光流布寰宇

愿如母有情悉皆解脱

愿佛法永远住于世间

愿与有缘者皆得利益

愿六道轮回究竟空尽


推荐阅读

全球免费恭请解脱资具!!!

当轮回的生命与圆明事业相遇【生死超越】

如果有轮回,你准备好了吗?—— 【生死超越】

成佛并不遥远——因有佛陀【生死超越】

忆念伟大的上师——顶果钦哲法王【生死超越】

真实的场景告诉你:人的死亡之后会发生什么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即便这个世界一切如你愿,又能怎样?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是生命,不是生活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情不重不生娑婆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皈依是我们以最珍贵的生命,最真诚的态度,追随真相的庄严誓言

【毗卢遮那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

为什么要学佛修行?

【毗卢遮那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

人类文化对“觉知”或“当下”的解读 其实是一种无知的状态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佛教徒对生死轮回的基本世界观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怎样才能真正度化亡者?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能让上师欢喜,就能让一切诸佛欢喜

【毗卢遮那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

学佛人最常见的困惑:我如何找到实修实证的善知识?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超越烦恼的教言,什么是真正的解脱|

毗卢遮那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

真正的孝顺,必须是破除了三种无知|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為了這一輩子了脫生死,你怎么能不把自己的心完全放在法上呢?

【毗卢遮那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

輪回中的魔術師|毗盧遮那阿貝迦那伽羅仁波切

所有的人类都未曾找到世界的真相,佛陀说他找到了,请围观,请辨析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三种见不到,才是爱情的真谛|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

意识到底是什么?未来的人类文明发展中意识将是必须探索的问题【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全球免费、免邮恭请

陀罗尼经被、念佛机、佩戴咒轮、金光明沙


没有一种布施

大过于帮助临终者

扫码随喜    备注姓名

                     

扫码关注-选择宗教关怀-

    我要恭请 -填写收件人信息-完成恭请     

                   

关注订阅号  

了解生命实相  中阴救度  超越生死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圆明佛行事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