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文起 || “無生老母”信仰:明末清初以來民間宗教思想的太陽
作者簡介:濮文起,陝西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天津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在明末清初以來的民間宗教世界,沒有比“無生老母”信仰更具精神吸引力、心靈凝聚力、情意感召力和行為驅動力的了,她猶如一輪懸掛在民間宗教信仰天空的太陽,普照下層農民的痛苦心田。那麼,“無生老母”信仰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內涵與外延?又對下層民眾產生了哪些巨大又深遠的影響?這正是本文要探究的問題。
中國人對母性的眷戀與崇拜源遠流長,神話傳說中的女媧娘娘,道教信仰中的王母娘娘,佛教信仰中的觀音娘娘,民間信仰中的泰山娘娘、媽祖娘娘等,都是中國人心中的聖母。在這些母性神靈身上,既閃爍著耀目的神聖光環,也洋溢著脈脈的母愛溫情,因此受到中國人的普遍敬仰;而“無生老母”信仰在明末清初民間宗教世界的橫空出世,既是對中國人母性崇拜的繼承,更是一種超越,她在民間宗教神靈譜系中的無上地位與其對下層民眾終極追求的引領作用,既巨大又深遠。
“無生老母”信仰萌芽於明中葉無為教的創立者羅清。
羅清(1442~1527),又名夢鴻。山東萊州府即墨縣人,世代隸屬軍籍。自幼失怙,跟隨叔嬸長大。14歲時,代叔從軍,戌守北直密雲衛。成化六年(1470),開始參師訪友,尋求了脫生死、悟道明心之路。經過12年修煉,於成化十八年(1482)創立無為教,隨即在密雲衛、古北口、司馬台、江茅峪等地倡教傳徒,並在司馬台建造經堂,傳法佈道。
羅清在無為教經典《五部六冊》中,為人們創造了一位造物主——“無極聖祖”。這位“無極聖祖”既是“無邊虛空”的真正主宰,也是萬能的造物主:“大千界,天和地,無極執掌。……五湖海,大洋江,無極變化。……天和地,森羅象,無極神力。……日月轉,天河轉,無極神力。……掌教的,三千佛,無極變化。……發春秋,和四季,無極變化。……五穀糧,四季田,無極現化。……草木樹,諸果木,無極現化。……男和女,臭皮囊,無極現化”;同時,“無極聖祖”又是塵世眾生的救世主:“無極聖祖大慈大悲,恐怕眾生作下業障,又轉四生六道,不得翻身,故化顯昭陽寶蓮宮主太子,嘆退浮雲、一切雜心,顯出真心參道,救這本來面目,出離輪迴生死苦海,又化現鹿王、善友、惡友、金牛太子,勸化眾生。”羅清還進一步提出“母即是祖,祖即是母”,即母與祖為一義,祖與母集於一身,於是一位慈祥如母的至尊女神將要呼之欲出了。正是在這一思想的啟迪下,羅清異姓傳人完成了從“無極聖祖”信仰,到“無生父母”信仰,再到“無生老母”信仰的根本性轉變。
無為教除羅氏世襲傳教家族外,還有一支異姓傳人。其中,出家傳人釋大寧和在家傳人孫真空、明空對羅清的“無極聖祖”信仰進行了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釋大寧,生卒年月與籍貫均不詳。正德十三年(1518)皈依無為教,拜羅清為師,從此親侍左右。為闡揚師說,相繼撰寫了《明宗孝義達本寶卷》、《心經了義寶卷》及《金剛了義寶卷》,以拓展無為教教義思想。
釋大寧在繼承羅清“無極聖祖”既是造物主又是救世主思想的基礎上,提出“無生父母”信仰,認為“無生父母”是諸佛之本源,萬物之根基,人人之家鄉,無極之法體,天下之主宰,東土眾生“離故鄉,在外邊,認境隨形;真父母,在家中,每日盼望”。因此,眾生兒女應該聽從“無生父母”召喚,及早還鄉。
與《孝經》宣示的滲透著滲透濃烈政治氣息和取消獨立人格精神的孝道不同,釋大寧提出的是兩重父母觀,即認為每人都有兩重父母,一重是生命淵源的生身父母,一重是人性淵源的“無生父母”,並主張只有崇奉“無生父母”的人,才能完成最高的和最圓滿的孝道。忠君顯親的傳統孝道就這樣被兩重父母觀所改造,變成了聯絡超越血緣關係而具有相近利益人群的道德紐帶,因而能夠吸引更多下層民眾聚集在這面信仰旗幟之下。
孫真空,山東人。俗名孫三,混名傻瓜。嘉靖年間拜羅清妻王氏為師,成為無為教異姓第四代傳人,曾創立南無大道(又稱南無教)。撰有《銷釋真空掃心寶卷》。
孫真空在汲取釋大寧“無生父母”信仰的基礎上,又編造出一個“無生父母”安天立地,生化東土眾生,以及普度原人,返本歸源的完整的宗教神話:“起初在家之時,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無寒無暑,無煩無惱,又無憂慮,乃為一氣發生,同共一心,無有分別。只(自)從古佛安下乾坤,立就世界,觀看東土並無一人住世,因此才將自己本家兒女發到下方,串彀住世。”“想當初,未曾起身,無生父母,眼含著痛淚,兩手摸頂,重重囑咐,你到東土,莫要貪塵戀世,迷了真性,不得還鄉。”豈料本家兒女“到了東土,改作眾生,只貪紅塵,男女配合,花花世界,飲酒食肉,貪歡作樂,各賭剛強,認定聰明,誇會誇能,專習琴棋書畫,再不思本來家鄉也,不肯思想無生的父母”。儘管如此,“無生父母”不以為忤,反而大發慈悲,委派孫祖師(孫真空自詡“無生父母”代理人)設立南無教,普度眾生,回歸家鄉。
明空,法號變音。“俗名仲智,父陳敖,母張氏。原係永平府東城衛中所人,在劉家口居住。應役祖差,被本官守備選壯丁為邊外尖哨。自幼持齋,因葷素不便,於萬曆三十九年二月內,更移石匣城”,得到無為教第六代傳人徐玄空指點,悟道明心,認清“出身之路”,並被徐玄空指定為衣缽傳人。撰有《佛說三皇初分天地嘆世寶卷》、《佛說大藏顯性了義寶卷》、《佛說銷釋保安寶卷》、《銷釋童子保命寶卷》及《銷釋印空實際寶卷》。明空的傑出貢獻是在《佛說三皇初分天地嘆世寶卷》中,將釋大寧、孫真空“無生父母”信仰轉化為“無生老母”信仰,將其作為無為教的最高崇拜,並借助“無生老母”之口,指出“般若”乃是覺悟“無為妙法”之路,實現龍華三會“總收源”之途:
明空在《佛說三皇初分天地嘆世寶卷》中所說的“無生老母”,還處於朦朧不清狀態,於是他又在《佛說大藏顯性了義寶卷》中,以夢幻方式,將“無生老母”化身為一位“叫街貧婆”,並將自己說成是“無生老母”之子,經過“無生老母”點化,撰經寫卷,行走塵世,教化眾生的無為教傳人。
接著,明空又在《銷釋童子保命寶卷》中,繼續以夢幻方式,演述他覲見“無生老母”,遵從“無生老母”旨意,於崇禎二年撰寫《銷釋童子保命真經》,傳揚無為教,“度脫眾生,跟找圓人”的心願。
最後,明空又在《銷釋童子保命寶卷》中,勸導塵世眾生聽從“無生老母”召喚,修習“無為正法”,趕緊與“無生老母”在家鄉團聚。
明空以“無生老母”信仰替代釋大寧、孫真空提出的“無生父母”信仰,在中國民間宗教思想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為明末清初“無生老母”信仰體系化與民間宗教思想理論的最終形成,提供了根本性綱領。
二、“無生老母”信仰體系化
與此同時,隨著無為教在民間的迅速流傳,深受無為教教義思想影響,並以無為教為範型,相繼出現於明代中末葉的黃天道、東大乘教、西大乘教、弘陽教,其傳人或創立者也紛紛表達了對“無生老母”信仰的認同、尊崇與信奉。
黃天道創立者李賓異姓傳人普靜(俗姓鄭,名光祖)在編造黃天道傳承譜系時,便以“無生老母”名義,提出了“無生老母所生十祖”續度說:
在普靜編造的黃天道傳承譜系中,十位祖師都是“無生老母”所生,即初祖達摩、二祖神光、六祖惠能,襲用的是佛教南禪宗的傳承譜系,又杜撰了三祖月明、四祖柳英、五祖碓頭,替代南禪宗的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普明(李賓)接續六祖惠能,是為七祖,普光(李賓妻王氏)接續普明,是為八祖,普靜則是接續普光之後的九祖,普明、普光、普靜“三普”接續,普度人緣,圓佛心願:
與黃天道一樣,東大乘教創立者王森異姓傳人天真古佛(俗姓未知)在其所撰《皇極金丹九蓮正信歸真還鄉寶卷》中,也將“無生老母”作為最高神靈,加以頂禮膜拜:
上述兩段經文,前一段經文說的是“早認無生”,後一段經文說的是“老母天宮”,“無生”與“老母”,兩者合起來,就是“無生老母”。
西大乘教創立者歸圓(俗姓張)提出了“無生老母”轉化說:“諸祖滿天,聖賢神祗,惟有無生老母為尊,菩薩即是老母,老母即是菩薩”。而這位合二而一的救世主,第一回臨凡轉化為順天保明寺的開山祖師呂菩薩,第二回又轉化為西大乘教的創立者歸圓:“觀音母,來落凡,脫化呂祖;在口北,送聖飯,救主回京。景太(泰)崩,天順帝,又登寶位。封皇姑,送上黃村。與老祖,蓋寺院,安身養老;普天下,男共女,來見無生。”於是歸圓便成為現實世界的救世主和集“無生老母”與觀音菩薩為一身的最高女神,塵世眾生只有加入她創立的西大乘教,才能躲劫避難,回歸家鄉,永享極樂。
到了弘陽教創立者韓太湖(1570~1598),則將“無生老母”視為“混元老祖”妻室。韓太湖認為,“混元老祖”是世界的創造者和塵世的救度者,是儒、釋、道三教及各種天神地祗之父,執掌著至高無上的神權,享有人類的最高崇拜。在此基礎上,韓氏自詡聖人、釋迦、老子的小弟弟,“混元老祖”與“無生老母”最疼愛的么兒,號“飄高祖”,並編造了一個拯民救世、舍我其誰的宗教神話——為了拯救東土眾生,“混元老祖”先是差遣眾兒孫即諸位神佛臨凡收元,眾兒孫依次降臨東土,脫化為人,救度眾生;“混元老祖”與“無生老母”也臨凡東土,或乞食街頭,或夜宿窯中,在人間受苦,都是為了拯救大地元人;接著,“混元老祖”又派遣“飄高祖”捨棄天宮,跟隨父母及眾位兄長下到人世,降臨北直廣平府曲周縣韓門,脫化為韓太湖,演述弘陽法,建立弘陽教,擔起普度眾生的大任。
從無為教創始人羅清提出的“無極聖祖”信仰,到其傳人釋大寧、孫真空提出的“無生父母”信仰,再到明空提出的“無生老母”信仰,經過黃天道異姓傳人普靜、東大乘教傳人天真古佛、西大乘教創立者歸圓、弘陽教創立者韓太湖的解釋、推闡,遂使“無生老母”信仰日益清晰,而最終將“無生老母”信仰體系化,並由此構建一套民間宗教思想理論者,則是明末清初大乘天真圓頓教創立者弓長弟子木人。
木人,又稱目人,亦稱木子、西木子,即李姓,名字不詳。北直保定(今河北省保定市)潞陵莊人。萬曆三十七年(1609)生,卒年不詳。家境貧寒,吃齋向善。崇禎十五年(1642),木人“不幸室人亡故,流落都京”,在“耳東”陳姓度師、“一土”王姓引師、“子孫”孫姓保師的引薦保舉下,參拜弓長為師。由於木人虔誠求道,又聰慧好學,遂使他在弓長眾多弟子中脫穎而出,成為弓長“頭一護法”。於是弓長決定將自己悟道所得和傳道經驗悉數傳與木人,留下了“弓長演法,木人聽經;口傳心授,妙理玄功”的真情實錄。
崇禎十七年(1644),弓長去世,木人接掌教權。他遵循其師教導,繼續修道,於“戊子年中明心性”,即於清順治五年(1648)盡得弓長思想精蘊。於是木人先是將弓長演述的大乘天真圓頓教教義思想,於順治九年(1652)整理成《古佛天真考證龍華寶經》,並於兩年後刊印問世;接著,木人又在順治十一年撰寫《銷釋木人開山顯教明宗寶卷》、順治十六年(1659)撰寫《銷釋接續蓮宗寶卷》,並相繼印行流傳。木人撰寫的三部寶卷,被其後世信眾尊為“李祖三部經”。
木人認為,“無生老母”是創世主和人類的祖先,是一位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至仁極慈的創世主。她居住“真空家鄉”,又稱“太皇天都鬥宮”,“乃是安養佛國、極樂世界,以(已)無寒暑,以(已)無凋變,有樓台殿閣;有八功德水,充滿池中;有七寶行樹,金繩界道;有玻璃合成,金銀琉璃;有水流風燈,演出摩訶;有鸚鵡、舍利、加陵頻伽、共命之鳥,演音歌唱無生曲調,細巧靈音,美耳中聽;有天樂迎空,異香滿室;有天花亂墜,地湧金蓮,步步蓮開。”
“無生老母”開始把混沌——宇宙分出天地日月、兩儀四像、五行八卦,創造出山川河海、草木禽獸和萬物之靈人類。“古佛出現安天地,無生老母立先天”。“無生母,產陰陽,先天有孕;產先天,懷聖胎,變化無窮;生一陰,生一陽,嬰兒姹女;起乳名,叫伏羲,女媧真身”,是為“人根老祖”。伏羲和女媧經過金公、黃婆兩位神仙為媒,匹配夫妻,從此生下96億皇胎兒女即人類,在真空家鄉過著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因為乾坤冷靜,世界空虛,無有人煙住世”,所以“無生老母”便打發皇胎兒女降臨人間。
可是,皇胎兒女來到塵世以後,不僅立即陷入生老病死和酒色財氣之迷,而且遭受大自然與各種人為的折磨,歷經了一次又一次劫難。每當劫難之時,或赤地千里,草木為枯,五穀不收;或大水滔天,浩蕩無涯,吞沒一切;甚至白日無光,百獸亂舞,蟒蛇成群;而塵世魔王動輒刀兵相向,殺戮人類,以至白骨撐天,血流殷地,人類百不存一,世界末日來臨。“無生老母”不忍皇胎兒女遭受苦難,大發慈悲,決定把皇胎兒女度回自己身邊,永在真空家鄉,不再墮入輪迴。於是,“無生老母”又成為救世主。
為了救度塵世眾生,“無生老母”把世界從時間上分為三個時期,依次是青陽時期、紅陽時期、白陽時期;在這三個時期,依次召開龍華初會、龍華二會、龍華三會。青陽時期(龍華初會)代表過去,“無生老母”命燃燈佛掌世;紅陽時期(龍華二會)代表現在,“無生老母”命釋迦佛掌世;白陽時期(龍華三會)代表未來,“無生老母”命彌勒佛掌世。每期之末,都要道劫並降,降道度回兒女,降劫收殺惡魔。於是,燃燈佛首先下凡,執行“無生老母”的神聖旨意。然而,由於燃燈佛辦理不力,在青陽時期(過去世)的龍華初會,只是道降君相,僅度回2億兒女。接著,釋迦佛也辜負了“無生老母”重托,在紅陽時期(現在世)的龍華二會,只是道降師儒,也僅度回2億皇胎,還剩下92億皇胎兒女在塵世受難,而且許多惡魔也沒有消滅。這時青陽、紅陽二期已過,龍華初會、二會亦已召開,“無生老母”就將度回92億皇胎兒女重任都交給了彌勒佛,命他在白陽時期(未來世)的龍華三會一次度完,叫做“末後一著”。
那麼,彌勒佛如何完成這個既重且大的神聖使命呢?為此,木人創造性地提出了接續蓮宗說。木人認為,從時間上,燃燈、釋迦、彌勒三佛接續蓮宗,彌勒佛是完成“末後一著”的佛祖;為了實現這一神聖使命,彌勒佛要親自下凡,化為人身,開創一個教派,而這個彌勒佛化身和所創教派,就是其師祖王森和東大乘教;王森身後接續蓮宗者是翠花張姐(張祖)、弓長,他自己則是弓長的蓮宗接續人。在這種說教中,木人宣稱他所領導的大乘天真圓頓教,正是為了實現“末劫總收圓”,他手下的“三宗五派九幹十八枝”大小會首,均為“領法知識”——傳道師,他們的任務是“替祖傳法,闡教扶宗”,到各地開荒辦道,普度眾生。木人還認為,由於實現“末後一著”任務神聖而又偉大,屆時,天上諸佛、諸祖、諸大菩薩、羅漢聖僧、中天教主、天龍八部、森羅萬象、三界內外一切善神以及名山洞府得道真人等,都會臨凡降世,幫助他完成“末劫總收圓”,同赴龍華三會。
這種說教儘管美妙動聽,但是若想真能撥動下層民眾信仰之心弦,從而引領下層民眾對其趨之若鶩,還必須另有勸道手段。於是,木人在汲取佛教劫難觀的基礎上,提出了“入教避劫”思想,宣揚弓長創立的大乘天真圓頓教是“古佛設教,天真為祖,大乘為法,圓頓為門,一字為宗,乃是真正佛門也。”淪落塵世的芸芸眾生,只有拜弓長,入圓頓,才能躲避劫難,幸赴龍華三會。否則,就會身遭大劫,永墮輪迴,也就不能回歸“真空家鄉”,與“無生老母”團聚。
如何才能躲避劫難,幸赴龍華三會?木人借“無生老母”之口,為其信眾制定了十步修行:頭一步修行,恰定玉訣,開閉存守;第二步修行,先天一氣,穿透中宮;第三步修行,卷起竹簾,迴光返照;第四步修行,西牛望月,海底撈明;第五步修行,泥牛翻海,直上昆侖;第六步修行,圓明殿內,性命交宮;第七步修行,響亮一聲,開關展竅;第八步修行,都鬥宮中,顯現緣神;第九步修行,空王殿裡,轉大法輪;第十步修行,放去收來,親到家中。又借“無生老母”之口,為其信眾規定了真言口訣:“蘆伯點杖,鑰匙開通。這分點杖,自從海底點上昆侖,共計三十三處,三關九竅,各有步位。這便是後天出細修行也。”木人提出,只要按照十步修行與真言口訣修煉,就能歸家認祖,親見無生,超佛越祖,永續長生。
木人又以“無生老母”名義,為其徒眾規定了通過修行而達到的品級:
木人還遵循其師弓長遺願以“九宮八卦”形式為大乘天真圓頓教建立了“三宗五派九幹枝”的組織體系。
“三宗”:頭宗普聖子位在乾卦宮,二宗普德子位在坎卦宮,三宗普行子位在艮卦宮。
“五派”:頭派普成子位在震卦宮,二派普道子位在巽卦宮,三派普福子位在離卦宮,四派普壽子位在坤卦宮,五派普虎子位在兌卦宮。
“九幹”:紅梅頭幹總引普亮子,紅梅二幹總引普寬子,紅梅三幹總引普洪子,紅梅四幹總引普睛子,紅梅五幹總引普定子,紅梅六幹總引普環子,紅梅七幹總引普丹子,紅梅八幹總引普體子,紅梅九幹普貴子。
“十八枝”:紅梅第一枝總引普理子,紅梅第二枝總引普意子,紅梅第三枝總引普覺子,紅梅第四枝總引普性子,紅梅第五枝總引普先子,紅梅第六枝總引普通子,紅梅第七枝總引普吉子,紅梅第八枝總引普祥子,紅梅第九枝總引普廣子,紅梅第十枝總引普慈子,紅梅第十一枝總引普智子,紅梅第十二枝總引普慧子,紅梅第十三枝總引普名子,紅梅第十四枝總引普揚子,紅梅第十五枝總引普萬子,紅梅第十六枝總引普古子,紅梅第十七枝總引普常子,紅梅第十八枝總引普春子;而木人則身居中央戊己宮,為九宮教主。
於是木人作為明中葉以來民間宗教運動的理論迴響者和明中葉以來民間宗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以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理論勇氣,通過汲取、整合、昇華無為教、黃天道、東大乘教、西大乘教、弘陽教等教派的教義思想,終於構建起一套完整的民間宗教思想理論,這就是以“無生老母”為最高崇拜,以“彌勒佛與其化身”為信仰核心,以“入教避劫”為勸道手段,以“十步修行”與“真言口訣”為信眾修持,以“修道品級”為修行目標,以“三宗五派九幹十八枝”建立組織。
三、“無生老母”信仰巨大又深遠之影響
“無生老母”信仰在明末清初民間宗教世界的出現,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中國民間宗教世界的信仰格局,遂使“無生老母”信仰成為有清一代民間宗教思想的主旋律,從而引領了一場比明代規模更加宏大的民間宗教信仰運動,並不時轉化為數量與規模都超過了以往任何朝代的民眾武裝反抗運動。
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保藏的“宮中硃批奏摺”與“軍機處錄副奏摺”統計,自雍正初年始,至宣統三年(1911)止,被清政府立案查禁的民間宗教教派有120多種。其中的大多數教派高舉“無生老母”信仰大旗,將“彌勒佛當主天下”思想,播撒於普羅大眾之中,深刻地影響與型塑著下層民眾的思想與行為。舉其犖犖大者,如天地門教、八卦教、張保太大乘教、清水教、混元教、三陽教、西天大乘教、天理教等教派,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對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社會生活諸方面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順治七年(1650),山東武定府商河縣(今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人董計升創立的天地門教(又稱一炷香教),以“無生老母”為最高崇拜,以“真空家鄉”為理想境界,以彌勒佛化身董計升為信仰核心,以“九宮八卦”建立起“林傳八支”與“山傳八支”的組織體系,在山東、直隸、東北等地區擁有廣大信眾。天地門教雖遭到清廷多次查禁,但至今仍在這些地區民間流傳。
康熙初年,山東曹州府單縣人劉佐臣創立的八卦教,以“無生老母”為最高崇拜,以龍華三會為理想境界,宣稱過去燃燈佛掌教,一年六月,一日六時;現在釋迦佛掌教,一年十二月,一日十二時;未來彌勒佛掌教,一年十八月,一日十八時,彌勒佛掌教的未來世界才是理想世界。劉佐臣也以“九宮八卦”形式建立組織,故稱“八卦教”。
乾隆初葉,八卦教劉氏教首提出了“平胡不出周劉戶,進在戊辰已巳年”的政治主張。所謂“胡”,喻指滿清王朝;所謂“周、劉”,“周即是劉,劉即是周”,顯然是暗指劉氏八卦教首。劉氏教首利用這種宗教預言的形式,“也學太公渭水事,一釣周朝八百秋”,以“平胡”即推翻清政府統治,復興漢室江山為己任,並預言清政權的滅亡時間:戊辰年即乾隆十三年(1748),已巳年即乾隆十四年(1749),這就將他們置於與清王朝不共戴天的境地。
乾隆三十七年(1772)二月,山東當局在查辦八卦教案過程中,在坎卦教頭目孔萬林胞兄孔興己家中搜出“無名邪書內,有走肖、木易、卯金刀來爭戰等句,較之王中逆詞周、劉等字,尤為悖逆。此外,尚有賊星八牛,火焚幽燕及朝廷離幽燕,建康城裡排筵宴等句,亦皆悖逆之極。”乾隆帝聞知後,認為“其為大逆顯然”,嚴令山東、河南兩省巡撫,“務將為首行教及逆書指實緣由,並教內傳播黨羽,令其逐一據實供吐,盡法懲治,毋任絲毫遁飾,致奸徒少有漏網。”五月中旬,山東按察使國泰奉旨親往單縣主辦此案。八月上旬,三法司以“大逆”之罪,擬將劉佐臣四世孫劉省過凌遲處死,後奉旨“從寬改為應斬立決。至劉省過之弟劉省愆,並其長子劉銓,法司均照大逆緣坐律,擬以斬決。今思劉省愆、劉銓,究係緣坐,非本身罪犯可比,均著從寬改為應斬監候,秋後處決。”此後,八卦教雖屢遭清廷剿殺,但仍在民間潛行默運,伺機奮起,特別是他們提出的“平胡興漢”的政治主張,已經成為其後繼者反清鬥爭的思想武器,在清中葉以後的華北大地掀起了一場又一場的民眾起義風暴。
康熙二十年(1681),雲南太和縣(今雲南省大理市)人張保太創立的大乘教,宣揚“無生老母”是世界萬物的創造者與主宰者,是無所不能的至尊神靈,必須頂禮膜拜;張保太及其傳人自詡“轉世彌勒”,號稱“收圓祖師”,其信眾遍及西南雲南、貴州、四川三省;接著,又快速傳入長江中下游地區,還將其勢力滲透到江西、廣東、安徽、河南、陝西、山西等省。大乘教的迅猛發展,引起了清廷的高度警覺,終於引發了乾隆初期波及全國的“張保太大乘教案”,各地教首被凌遲處死,骨幹被梟首示眾。但是,該教派並沒有被斬盡殺絕,其餘黨仍以極大的宗教熱情,在民間從事復教活動。
乾隆三十六年(1771),八卦教徒、山東壽張縣(一說陽穀)人王倫以“清水教”名目從事傳教收徒活動。清水教以無生老母為信仰核心,尊奉八卦教創始人劉佐臣撰寫的《五女傳道寶卷》中的觀音、文殊、普賢、白衣、魚藍五位菩薩為保護神。
乾隆三十九年(1774),魯西北歉收,為對金川(今四川西北)作戰,清政府又在山東“妄行額外加徵”,使廣大人民無以為生。王倫利用民間的不滿情緒,於是年八月二十八日率眾舉行起義,攻佔壽張縣城,建立政權。義軍“偽收人心,不殺掠,一切食物,均易之以價。有一賊食人梨而少與值,立斬之,而倍以償。於是,無知細民,咸謂賊無所害,而稍有知識者,亦圖苟安,不思遠避”。
清水教起義失敗後,教首王倫舉火自焚,其家屬,不分男女老幼,被當局盡行處斬;同族五服親屬,一併遷徙三千里。清水教起義雖只有一個月,但它發生在清朝統治力量較強的運河兩岸,不僅揭開了清中葉民間宗教大規模武裝反抗清朝統治的序幕,而且打破了“康乾盛世”以來天下太平、社會矛盾緩和的假像,成為清朝由盛轉衰的轉捩點,給清朝統治者心理上造成了巨大創傷,乃至事過十八年之後,即乾隆五十七年(1792),乾隆帝還命山東巡撫吉慶親往壽張“將王倫祖墳複加刨挖,所有遺剩骸骨,盡行燒毀”,以紓解留在他心頭上的刻骨仇恨。
乾隆後期,混元教、三陽教、西天大乘教在湖北、河南、四川、陝西、甘肅、安徽等地民間社會廣泛流傳,成為一種令清廷驚恐萬狀的強大的異己力量。乾隆五十九年(1794),在乾隆帝“責所司窮索”的指令下,各省地方官“竟以查拿邪教為名,四處搜求,任聽胥役多方勒索,不論習教不習教,只論給錢不給錢,以至含恨之人與習教者表裡勾結,借無可容身之名,紛紛蠢動”。湖北襄陽縣令還擅自給匪棍李奎、劉相、劉大刀頂戴令旗,“同捐職理問劉滋、牌甲劉二賊,沿鄉託名查拿邪教”,實則“藉此勒索,賄賂即為良民,無錢財即為教匪,混行擅殺,抄擄家財,作踐婦女”。僅湖北荊州、宜昌就“株連羅織數千人”,疑犯被解押省城時,每船像柴草一樣,裝運兩百餘人,饑寒就斃,浮屍於江。從宜都到省城的江面上,到處可以看到無人收斂的漂浮屍體,腥風血雨,慘絕人寰。
面對清政府的殘酷鎮壓,混元教、三陽教、西天大乘教以“彌勒轉世”“劫運將至”的宗教預言為思想武器,“皆以官逼民反為詞”,於嘉慶元年(1796)策動、領導了歷時九年的民眾大起義。這次大起義,先後有四五十萬民眾參加,遍及川、陝、鄂、甘、豫五省。為了鎮壓這次大起義,嘉慶帝調集了十六個省兵力,被起義軍擊斃的一、二品高級將領達二十多人,副將、參將軍官四百餘名,而軍費開支竟高達二億兩,幾乎耗費了清朝初期的歷朝積蓄,促使清王朝由盛轉衰,開始踏上了窮途末路。
嘉慶十六年(1811),由八卦教支派直隸坎卦教首林清、河南震卦教首李文成與離卦教首馮克善組成的天理教,崇奉“無生老母”,宣揚末劫思想,倡言白陽劫,“有青陽、紅陽、白陽三劫,此時,白陽應劫”;宣稱這一劫數,將由林清、李文成克服收圓:“專等此中歸漢帝,大地乾坤只一傳”。
嘉慶十七年(1812)冬,林清與李文成在直隸大興縣(今北京市大興區)宋家莊會面,約定嘉慶十八年(1813)九月十五日,在直隸、山東、河南三省同時起義。嘉慶十八年九月初七日,河南李文成提前率眾起義,與清軍鏖戰豫北;接著,直隸林清派遣幾十名教徒於九月十五日殺入皇宮,在紫禁城內與一千多名官兵,進行了兩天一夜搏殺,“以致釀成漢唐宋明未有之事”,震撼了全國,震驚了世界。
伴隨著這種驚心動魄的民間宗教信仰運動與其轉化的下層民眾武裝反抗運動,“無生老母”信仰還通過信眾編寫寶卷經書和修建“無生老母”廟宇的形式,在民間快速傳播。最遲在乾隆初年,民間宗教世界便出現了一部專門宣講“無生老母”信仰的《無生老母寶卷》。該部寶卷,十二品,其品目如次:老母上殿議論品第一、老母討寶號品第二、老母出離鎮安品第三、老母出靈山品第四、老母投胎轉化品第五、老母度四眾元人品第六、老母點全身修行品第七、老母聖傳大道開法品第八、老母顯萬樣寶貝品第九、老母行孝品第十、老母報恩品第十一、老母傳道歸家品第十二,現僅存前五品。從十二品目與僅存前五品內容可知,該部寶卷演述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名叫“透靈老母”的女性信徒,接受“無生老母”派遣,臨凡塵世,救度眾生,“歸家認祖,達本續長生”。
此後,又有《無生老母血心諭》等經卷問世,其流風所及,乃至民國年間,又出現了諸如《無生老母救世血書寶卷》、《無生老母收元寶卷》、《無生老母修行八卦寶》、《無生老母十指家》等壇訓,在民間社會廣為流傳。
據清道光十八年(1838)十月,鴻臚寺卿黃爵滋奏報:河南汲縣潞洲屯有“無生老母”廟宇一處,內“有墳塔廟碑,實為邪教祖庭,請飭查辦”。道光帝聞報後,立即敕令河南巡撫桂良嚴密查辦。經過四個多月查辦,道光十九年(1839)三月,桂良將查辦結果上報清廷:“該省各州縣查出無生老母廟三十九處,關係建自前明,現已全行拆毀。”由此可知,早在明末,河南境內已建有39處“無生老母”廟宇。
又據道光年間直隸滄州知州黃育楩撰《破邪詳辯》記載,明末滄州城內建有一處“無生老母”廟宇,戶部尚書戴明說曾撰寫《無生廟碑記》,“內言無生著於明世,至萬曆時,靈異尤甚”。清初滄州捷地也建有一處“無生老母”廟宇,保定清苑縣國公營佛教觀音寺內還建有一座“無生老母”骨骸磚塔。兩處“無生老母”廟宇和一座“無生老母”骨骸磚塔,均被黃育楩派員拆毀。雍正四年(1726)修建的直隸井陘縣雲盤山霧雲觀,也是一座供奉“無生老母”的廟宇,亦被當局拆毀。由此可見,明末北直和清初直隸,也建有多處“無生老母”廟宇。
[責任編輯 陳志雄]
即將推送惲文捷 || 中亞知識體系建構與晚清西北史地研究轉型鄭永君 || 閔宣化與聖母聖心會的漢語教學
延伸閱讀
柯卉 || 後“禮儀之爭”時代在華耶穌會士研究——宮廷樂師魯仲賢及其中國報導(1743~1747)
趙秀麗 || 民國初年天主教反對孔教入憲的輿論考察——以天津《益世報》為中心
梅謙立(Thierry Meynard) 譚杰 || 晚明的第六倫?高一志《齊家西學》中的主僕關係
張先清 || 傳教、刻書與文化網絡——十六至十八世紀多明我會傳教士的中文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