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做一个小小的读书会

hi 艳君 艳君Yanjun
2024-09-04

图片来自unsplash.com
大家好,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女性成长。
2015年,我辞去在美国的教学工作,回国结婚。夏天和王同学一起去了英国,他工作,我读书。两年后来意大利,怀孕生娃成了家庭主妇。五年来,我经历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写在公众号的只是一部分。
有一些书在这个成长过程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书,我反复读,反复思考。有的改变了我的观念,让我多了一些看事情的角度,有的直接改变了我的行动。
如果要跟大家分享这些书是怎么影响了我的,写出来是最简单的办法。对我来说更容易,不费时。但是,我觉得如果能同时带一批人一起读一遍,会更有意义。
市面上有很多读书会,普遍有两个特点。
  • 把书的内容凝结在二三十分钟(甚至更短)的音频里。告诉你,听这个就够了,这是精华。甚至不鼓励你去思考、不鼓励你读原著。

  • 告诉你读的多更重要,一年听100本书……听我们的音频可以很迅速达到这个目标。


在我看来:只有经过阅读过程中对观点的审视和思考,这本书里的一部分内容才有可能成为自己的,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动。
阅读的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建立连接。也就是说这本书里的东西让你想到了什么,你怎么看待这些事情?把书和你本身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联系起来。
比读了多少更重要的是,你理解了多少?应用了多少?如果只是泛泛而读,读过又忘了,没有激起你内心的一点波澜,那其实这样的书读不读都是可以的。
秉持以上理念,与好友筹划了一下,我们决定做一个“女性成长读书会”。争取每月精读一本书。第一本是《亲爱的安吉维拉》。英文版正文只有20页,中文版也很薄。我们就这本从薄薄的小书开始。
公众号已经发过两篇与这本书以及与书的作者(英文名为dear ijeawele)相关的文章。
为什么画家/作家都是男的?
一次关于女权主义的长聊
读书会的流程大致是: 
  1. 大家分头读原著,然后在群里针对我们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2. 我/好友做针对这本书的主题分享,最后这个分享也会发在公众号上。

  3. 针对我们的分享,大家可以在群里继续讨论。

我们的目标是:
  1. 让群里的小伙伴真正读透每一本我们共读的书籍。

  2. 通过讨论,让大家从同一本书看见不同的人、不同角度的理解。

  3. 扩大相关书籍的影响力,鼓励更多女性去读同一本书。

读书会的另一位发起人是我的好友,也是我另一位好友的硕士导师:李老师。我们认识多年,一直在网上交流。以下是她的简介:
七零后,独生女。教语文,十八载。有两女,终日忙。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然并不欣然忘食。
我私下和她开玩笑说:你看,你是职业女性,我是家庭主妇,这样女性朋友们的困境我们俩总有一个能理解到。
好友的微博是:凝碧的波痕。新年到现在,我读了11本书,她读了20本。她在微博上有读书记录。我们俩有不少重叠的部分,互相推荐书籍。此外,三月下旬至今,我们一起学完了《透过性别看世界》这门公开课,现在又一起在学《女性、写作与成长》。
这个群,我们目前暂定100人。其实人越少,沟通的质量越高。周六我自己从朋友圈找了20个小伙伴,所以还有80个名额。
参与方式:
感兴趣的小伙伴给这篇文章赞赏10元(主要是付款这个动作让你思考一下要不要参与,也顺便帮群里的小伙伴筛选真正愿意参与的人。所有人都可以实时看到有多少人参与,80个就满员了。赞赏金额的选项里如果没有10元,就选“其他金额”,输入10)。
完成上一步后,长按下方二维码加我微信,把赞赏的微信支付截图发给我,我拉你进群。
请大家注意,如果赞赏超过80个人,那么意味着读书会满员了。就不要再赞赏了。
一个大家普遍感兴趣的问题,书从哪里来?
我不喜欢这个问题。在海外十年,几乎从来没有为没书读烦恼过。相信我,你真的想读一本书,就一定有办法找到它。
但是,我知道也许有的小伙伴是真的不知道。以下是建议:
  • 如果你在国内,我建议你上网买实体书(都是值得反复读,陪伴你成长五年十年的好书)。

  • 如果在海外,我们读的书各大读书app(微信读书、当当云阅读、多看、Kindle)都能找到,可以先把这些app都下载了。


报满为止,48小时后我会删除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请抓紧时间。文章我设置了定时发送,发出来的时间是国内星期一上午八点,意大利凌晨两点。我会在起床后开始处理大家的好友申请。
如果你决定加入,那么欢迎转发给你最要好的朋友,约一两个好友一起来读书。不鼓励大家转发本文到朋友圈。

近期文章

 

可以转给最好的朋友,不鼓励转朋友圈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艳君Yanjun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