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交友,过去十年我刻意做的两件事

刘艳君 艳君Yanjun
2024-09-04
图片来源 unsplash.com
很多年前,我看过一个名为《the hidden influence of social networks》的TED演讲。这个演讲里有一个比喻印象深刻:石墨和钻石都是由碳原子组成的,但是因为结构不同,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the structure matters。
人际关系的网络也一样。有的人有很多的朋友,有的人朋友少一些,这个很容易看出来。有的人在人际关系网络的边缘,有的人在中间,这个也好判断。(你会去找谁打听行业里的八卦?)但是,有一部分差异是不太容易看出来的,也就是上图同样处在边缘的A和B之间的区别。A的任何一个朋友都至少认识A的另一个朋友,四个朋友互相认识。而B的朋友互相都不认识。
这个演讲最后有一个结论:
你的朋友们是否认识彼此,其中47%的差异都是和你的基因有关。我们认为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有的人 喜欢把自己的朋友介绍给彼此,而其他人喜欢把朋友们分开,不喜欢介绍给彼此。所以有些人将他们身边的网络们编织在一起,构成了紧密相联的深层网络, 而他们则是舒服地身处其中。
在看过这个演讲之后,这些年我常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是:身边有没有什么朋友可以介绍他们互相认识,让他们之间碰撞出更多的可能。比如,在同一个国家任教?或者在同一个城市生活?等等。
所以这是我从TED里学到的第一个关于交友的方法:

让朋友互相认识


后来,我在李笑来的《新生》里读到,要花时间去鉴别谁是你的朋友,这时候我意识到了过去我一直尽量让朋友互相认识的一个好处:因为他们互相认识,于是他们也可以帮助我鉴别朋友。至于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们也会更加了解(我的朋友也能从我们共同的朋友那里得到信息)。
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多年之后也开始显现,好朋友也会把他们的朋友(尊敬的人)介绍给我认识,然后碰撞出了很多有意思的火花。
举个例子。《七彩人生》系列里,我最初认识羊羊老师,羊羊老师写了文章之后,觉得这个系列不错,请她的大学舍友张婷老师写了一篇,于是也就认识了张婷老师。事实上,飞飞扬老师是她们两位的本科学姐,羊羊认识飞飞扬,之前还约了在首尔聚了一次。现在她们三人都在韩国,得知张婷不认识飞飞扬之后,我就介绍她们互相认识了。
这个方法也不是全无缺点。比如,对一个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你也会被欺骗。很有可能你把一个人品有问题的人当作朋友介绍给了身边的人,过了一阵子后才发现,那么后续就需要自己去纠错。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比较小。大家都不傻,自己也会鉴别。跟这个方法的好处比起来,这个缺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更多地自我暴露


交朋友这件事情上,我认为真诚很重要。你的朋友必须是喜欢真正的你。如果你虚构了一个“人设”,别人因为喜欢那个“人设”而和你成了朋友,最终多半会发现你本人和“人设”之间的距离。也许“人设”能糊弄别人一阵子,但是人都会成长,用“人设”引来的朋友,多半你也留不住。
自我暴露和自我表达是需要勇气的。这一点我也在不断地练习。很简单的一个开始就是公开写博客。从2014年初开始在简书上写教学笔记,到2015年夏天开始写公众号至今,我已经持续写了六年多。简书时代也有几个朋友保留了下来,有几位至今没见过面。因为公众号认识的同行、朋友更多。《七彩人生》系列的作者,我算了算,有一半以上都没见过真人。
自我暴露是为了被了解。“to be known rather than to be validated”,这是我从《哈佛大学幸福课》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之一,不单单适用于亲密关系,也适用于普通朋友。
自我暴露不单单是暴露你有过什么样的经历,这些经历对你有什么影响,还包括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你把时间花在什么地方,你读什么书、看什么电影等等。这个单子可以列得很长很长,取决于你想暴露得多么彻底。我写的相关的文章
成长之路:你的突出优势是什么
如果你也不喜欢过年
七年光阴的痕迹
谢谢你的存在
英语之“痛”
......
这个方法也有缺点,越了解你的人,就越有可能用最简单的方法伤害到你。所以,你需要鉴别身边的朋友,鉴别他们值得你暴露多少。
此外,想跟大家推荐一下这些年影响我在处理“交友”这个课题上的一些文字,大致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我会注明出处,供大家参考:

1

弗洛姆《爱的艺术》


2014年重读这本书的时候,把部分书摘放在了简书上。
但给的最重要范畴还不是物质范畴,而是人所具有的特殊范畴。一个人究竟能给予别人什么呢?他可以把他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他的生命给予别人。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一定要为别人献出自己的生命,而是他应该把他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
他应该同别人分享他的欢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和悲伤—简而言之一切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东西。通过他的给,他丰富了他人,同时在他提高自己生命感的同时,他也提高了对方的生命感。他给并不是为了得,但是通过他的给,不可避免地会在对方身上唤起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
因此他的给同时也包括了使接受者也成为一个给的人,而双方都会因为唤醒了内心的某种生命力而充满快乐。

2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某种意义上,尽管绝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他们的所谓“友谊”实际上只不过是“交换关系”。可是,如果自己拥有的资源不够多、不够好,那么就更可能变成“索取方”,做不到“公平交换”,最终成为对方的负担。这个时候,所谓的“友谊”就会慢慢无疾而终。也有持续下去的时候,但更可能是另外一方在耐心等待下一次交换,以便实现“公平”。
事实上,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个表现:为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这也很容易理解。因为,当你把时间花费到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哪管最终的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不管最后你喜欢还是不喜欢。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最终,“真正的好朋友”谁都只有几个而已。

3

陈果《孤独论、朋友论......》


只有具有孤独的反观意识的人,才可能有弥足珍贵的朋友。
朋友不是为了索取,朋友相反是为了奉献,我们之所以要交朋友不是为了被爱,而是为了爱别人。爱他,就不要给他制造麻烦,不要在不必要的时候,给他增添任何烦恼。
君子之交淡如水,并不时常想起,但却无处不在。朋友不是实用品,朋友是奢侈品。精神上的默契和同在感就足够了。
要有真正的朋友,先要放弃“有用”的观点。相反,朋友的前提是真诚。在他面前可以做自己。衡量一段友谊的标准时,你在和他在一起时,内心感到满足和安宁。朋友让我们做到的是可以真正感受到独处的快乐。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绝对安全、契合,真正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无需任何矫饰。
朋友之间应该有理解的同情和同情的理解。同情不是可怜,同是感同身受,情是情感。同情就是,你所经历的苦难就是我所经历的苦难,我感同身受。
朋友一见如故是很少的,不要低估了时间的犀利,真正的朋友是在同步成长的。是不是朋友不是你说了算,也不是我说了算,时间说了算。

4

李笑来《新生》


不同阶段朋友的定义:
朋友就是那些与我们共度时光,让我们感觉温暖,让我们心甘情愿地付出的人。而这里所说的付出,常常是我愿意花时间、花精力主动联络,主动维系友谊的那些人。
朋友就是那些愿意与我交往,并且我也钦佩的人。
朋友就是那些我愿意花时间与精力,与之共同做成至少一件事儿的人。
回头看看我对朋友、友情的定义,其实背后是一个很简单很清晰的过程:
  • 依附

  • 独立

  • 共生

友谊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来自于各自的成长或者共同成长。
方法论:

(一)在老朋友身上要花时间

(二)甄别什么样的人值得花时间成为朋友

  • 一技之长

  • 追求进步

  • 真诚热情

  • 所谓的大牛,就是那些有能力构建自己的世界的人。

  • 用嘴道歉的人不值得交往,用行动道歉的人遇到一个就要珍惜一个。

(三)为大家创造多赢局面

所谓的情商,指的是一个人有多大的能力去创造共赢局面。
艳君注:真正的朋友一定会希望你越来越好。如果对方并不关心你过得好不好,或者并不希望你过得好,并不希望看到你进步,那很可能对方并不是你真正的朋友。)

5

蔡康永《中国新闻周刊》采访


人的每一分钟都在变化,所以也要接受别人有变化。如果一个人和你一日为友,就终身为友,你应该心里很紧张才对,就是,怎么了?我们俩从此都不再变化了?
如果有了变化,人际关系也跟着有了变化,他是你某一阶段最好的朋友,他当完了他该当的朋友之后,他就去当别人的朋友了。接受人生的变化,是最好的态度。

6

阿兰德波顿《The School of Life》


Knowing how to reveal our vulnerability and brokenness is the bedrock of true friendship, which we universally crave.
No one should be expected to love us ‘just as we are’. Learning and developing are at the core of love. Genuine love involves two people helping each other to become the best version of themselves.

 

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喜欢就点个“在看”↓↓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艳君Yanjun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