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unsplash.comYanjun最近在组织一些伙伴读一本关于女性成长的小书《亲爱的安吉维拉》。我看了之后很想加入讨论。但是我想从microaggression的角度来说说我的看法。当我和Yanjun提及microaggression时,她说这是微歧视。其实我觉得这个翻译有待商榷。哥伦比亚大学的Derald Wing Sue教授在Microaggressions in Everyday Life: Race, Gender, and Sexual Orientation一书中将它定义为:人在有意或无意的状态下的日常言语或行为对他人产生的敌意,偏见或侵犯。这个概念最为有趣的一点是,这些言语或行为的发起者往往是带有善意的。显性的有意识的歧视被探讨了很多。这里所探讨的是那些无意识的,更为隐性的行为。把microaggression这个词分开来是micro和aggression。前者是微小的意思,后者其实是一个很不好翻译的词。仅仅翻译成“侵犯,伤害”,又丢失了一些意思。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理解这个词。aggression的形容词是aggressive。这个词相对生活化很多。我们经常形容一个性格强烈的人为aggressive。通常翻译成带有侵略性的。现在请你想想你身边那些讲话夹枪带棒的人。与这些人相处你并没有确切的受到侵犯或者伤害。但是,是不是有一种强烈的压迫感?这个概念所要探讨的正是一种微小的压迫感。这个概念涵盖的社会现象很广泛。但这次Yanjun与大家探讨的是女性成长。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生活中三个女性会面临的来自男性的microaggression。
读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女性同学津津乐道地跟我分享她对男性的观察。她说男生如果主动让女生走马路内侧,这样的男性才可以做男朋友。以此延伸开去,其实有很多有趣的小细节。比如,男性会与女性并行的时候下意识的用手护住女性周边的空气。仿佛要保护他的女伴不受伤害。这个动作的初衷是充满善意的,但它的潜台词是:女性是弱者,需要我来保护。又比如女性优先原则。本意是男性谦让女性。希望女伴受到好的照顾。其实很多女性是深谙这些社会准则,并学会了很好的利用它们。可对于自我意识强烈的女性,这些行为造成的并不是伤害,而是一种类似蚊虫叮咬后的不舒适。一个蚊子包不会让你急着要去看医生,但是也足够让你一时半会儿坐立难安。 跳出女性与男性的探讨范畴,microaggression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不停在单身朋友面前不厌其烦大谈特谈婚礼计划的新人;富裕的朋友与拮据的朋友分享旅行经验;默认华人的数学就一定特别好的白人。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导师Cathery Yeh分享了一句她的导师分享与她的话:Microaggression doesn't make you a bad person. It makes you human.Microaggression其实就是在几千年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形成的集体无意识。拥有它代表着你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但是对它有所意识是区别你与那些对此理所当然的人的重要标准。最后我想推荐一部老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这么多年每次重看,最为打动我的是拒绝了法学院的录取信,留下当全职太太的那个角色。不管在哪个社会结构中,被压迫者的智慧都是更为圆融的。其实有时候谁也说不清是男性压迫女性留在家里相夫教子,自己去职场上战斗,还是女性巧妙地驾驭了男性外出出卖劳力,成为长期饭票的供应者。归根结底,我觉得Yanjun带着大家一起去思考这些问题是很有价值的。很多东西辨不明并不代表就不要去思考。希望我的这些思考可以激发出你的一些思考来。艳君注:Lufi的这篇让我想起前两天收到的留言。《亲爱的安吉维拉》这本书里,作者提到,在尼日利亚“孩子首先属于父亲”是普遍的共识。其实,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不都是这样吗?下面的留言就是这种思维的反映,也就是Lufi说的Microaggression。对方或许没有恶意,也没有对我造成什么伤害,但是我依然觉得不舒服。看我回复对方的那个“哈哈哈”,是不是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