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人轰翻300悍匪,这位小战士你太实在了 | 猎杀飞狐010

2017-02-23 萨苏 老萨有发现

上节回顾:直到天亮,老张也没让徐恒打上一发炮弹。他一直在寻找着杨青山和张伯钧的死穴,准备一击得手。杨青山他们的拴马桩,就是这支土匪部队的死穴……

前篇:

猎杀飞狐:001-008

外一篇:飞将军王明贵的"骚鞑子"

外二篇:零下40℃上厕所的体验

猎杀飞狐009:土匪的好运到头了


东北剿匪传奇

猎杀飞狐 010


什么叫做拴马桩呢?这就要涉及到骑兵的发展了。


我们经常可以在银幕上见到跃马扬刀的骑兵,这种以哥萨克为典型,靠马刀收割敌人生命的骑兵,被称之为轻骑兵,也是最早最典型的骑兵。装备简陋,依靠马刀和弓箭的轻骑兵曾经统治欧亚大陆的战场达数千年之久。


在它的基础上,先后发展出重骑兵、骠骑兵、猎骑兵、龙骑兵等兵种,显示了骑兵兵种的繁盛。也显示了他们对于战场曾经的决定性作用。


不过随着拿破仑在埃及用重炮击溃马木留克骑兵的战斗,骑兵逐渐丧失了战场之王的地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随着战场火力的不断增强,缺乏重武器、目标又较大的骑兵逐渐衰落,退出了战场的主力地位。


不过在崎岖的战场,特别是在东方火力相对不那么密集的战场上,骑兵仍然被保留了相当长的时间,他们典型的兵种也是骑兵最后的辉煌,便是枪骑兵。所谓枪骑兵指的是骑兵战士用马匹机动到战场,然后下马使用步兵武器进行作战的一种模式。这样既可以发挥骑兵相对较高的机动性,同时又可以回避它们防御力较差的弱点。


二战德国枪骑兵


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最后的骑兵也是枪骑兵。运用这种战术最为娴熟的便是东北抗日联军。耐人寻味的是,在残酷的敌后战场上,战术更为先进的东北抗日联军枪骑兵在战斗中损失惨重,大多数没能够坚持到胜利的凯旋。同样属于枪骑兵的华北冀中军区骑兵团等部队在敌后战场遭受的挫折也较为严重。


在华北战场上绽放异彩的反而是一支从兵种角度较为落后的骑兵——129师骑兵团,这是一支轻骑兵。究其原因,枪骑兵战术虽然好,但他必须要拴马桩。


这指的是当枪骑兵到达战场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要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拴好战马并派人看守,称为“马桩子”。而其他战士则以步兵的形式投入战斗。这样做会导致一个可能致命的问题,那就是战斗之中人和马是分离的,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比如敌人突然来袭,使骑兵们来不及上马或者马群被赶散,那么战局就会向不利方向发展了。


相对来说,倒是人马合一的轻骑兵战术更加简单明练,在敌后战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就像作为脊椎动物的鱼,也可能被作为节肢动物的龙虾吃掉一样,先进,并不一定就代表着胜利。


耐人寻味的是,东北的土匪们中因为多有兵痞和旧骑兵军官,故此也多采用枪骑兵的战术。这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也有体现,比如著名的《智取威虎山》之中,座山雕的参谋长大麻子率队下山奇袭小火车。他们骑马下山却变成步兵在小火车必到之处布下地雷并进行伏击,这就是典型的枪骑兵战法。


《智取威虎山》连环画:土匪袭击小火车,押车的高波奋战牺牲


张泉山出自抗联,故此对枪骑兵的战法十分熟悉,而且也非常熟悉怎么样对付这个兵种。土匪们进攻上二宫也是先以骑兵冲锋,而后下马进攻的,所以张泉山一直在寻找土匪们的马桩子到底在什么地方?


暗夜之中无从分辨,天将破晓的时候,张泉山终于断定土匪的马桩子就设在上二公西北角一带。于是他立即部署小炮手徐恒,用掷弹筒朝这个方向猛烈射击。


只几发炮弹打过去,立刻听到对方传来惨烈的人喊马叫之声。张泉山知道打对了,随即部署徐恒继续射击。有意思的是,这个徐恒也是个死心眼儿,没有接到停止射击的命令,就一口气不停地打下去。战后统计,他竟然对着上二宫的西北角一连打了150发炮弹。


这个火力密度快赶上一个炮兵连了,也幸好土匪没有能够压制他的武器,否则徐恒在这一仗之中难免成为敌人主要的打击目标。等到张泉山想起来,让徐恒停止射击来观察战果的时候,战场上出现了一个相当怪异的情况——在整个战场上,除了人民自治军的火力以外,土匪的射击声已经完全听不到了。几百名土匪竟然被这100多发掷弹筒的炮弹给打跑了!


使用掷弹筒的八路军。醒悟到土匪怕炮,王肃司令员此后便将机炮排迅速扩编为机炮连,由自己的警卫员景春荣担任连长,并大力补充重武器,在1946年6月土匪二攻黑河的时候,甚至遭到了守军用坦克进行的反击


和王肃司令员一起坐镇司令部的岳林回忆,他曾认为这是土匪把我军的掷弹筒射击,当成了苏军的炮火,认为有苏军前来支援八路,为了避免和苏军发生冲突,所以土匪扯忽跑路了。


但审讯土匪俘虏的结果却表明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原来,这里果然是土匪的马桩子,徐恒的这100多发炮弹打过去,把土匪的马群打炸了,土匪的战马四散奔逃。


要知道,对一个土匪来说,马和枪是同样重要的。如果没有马,那么便没法跟上其他土匪的行动,也没有办法在遇到剿匪部队的时候迅速逃走,因此马匹的逃走使土匪们非常惊慌,许多土匪不再听从指挥而跑去追马。


更巧的是几个匪首包括杨青山、张伯钧、罗大胡子等人正在拴马桩处开会,商讨是否继续进攻八路军的司令部?结果徐恒小伙子一发掷弹筒炮弹,正落在匪首们中间,当场将罗大胡子的腿炸断,将杨青山的面部炸伤。


几名匪首惊慌失措之下,误判是八路军的援军赶来,于是率先逃走,这样一来,群龙无首的其他土匪也就纷纷跟随撤离,上二公的战斗,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收尾了。


四家子和上二公战斗可以说是黑河军分区建立之后第一次重大危机。也让我们看到,当年东北剿匪作战之中,土匪们有相当强的战斗力,绝非一触即溃,枪枪爆头的模式。双方是真正的斗智斗勇,剿匪部队必须比土匪更飙悍,更狡捷,才有可能一步一步赢得最后的胜利,这也是当年剿匪战斗真实的一面。


相信很多朋友都会很关心这些悍匪们后来的结局如何?


参加袭击上二公和四家子的匪首张伯钧死在了廖仲符(曾用名廖中符)将军手里。


廖仲符,辽宁省铁岭县人,抗日战争中担任八路军129师冀鲁第一支队副支队长等职,在剿匪作战中担任黑龙江军区警备第三旅旅长,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第42军参谋长,1955年评为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陆军少将。


在百度上有一张廖仲符将军的照片,但怎么看怎么是聂凤智司令员,后来找到这一张,问了问当时参加剿匪的老人,人家说这个更像,那就用这一张吧


1947年1月,黑河军分区的土匪基本已被打垮。黑河军分区的中部黑河、瑷珲、孙吴,东部的奇台、逊克、嘉荫等地,都已经落入东北人民自治军之手。西部的呼玛县也已经被掌握。土匪活动的区域只剩了最西端的瓯浦和漠河两县。1月22日廖仲符率领骑兵向着两千进军,在瓯浦和漠河边界的永和站击毙了张伯钧。


作为敢抢将军战马的悍匪,张伯钧最后被击毙的过程简直像电影情节。他在和剿匪部队几次交锋中,屡战屡败,不得不向自己的老巢漠河后撤,走到永和站的时候,因为已经非常接近漠河,张稍稍地放松了一些警惕,决定在这儿过夜休息一下。


其实廖仲符率领的部队正在北方离他只有十公里左右的地方宿营。当时身为旅长的廖仲符还没有发现土匪的踪迹,但张伯钧命数该绝,他派去打给养的土匪给八路自动送上门来了。廖仲符在回忆录中这样记述当时的战斗:


“我们进了永和站的前一站,天没有亮,正在做饭,从南面下来土匪的五张爬犁来拉草料,敌人没有发现我们,站上就一个院子,我正在院里,便下令不许开枪,让他们进来,当场缴了他们的枪,还让他们吃了饭。


我们装满五爬犁草料,又从二连抽了十五人,由指导员谢宝斋(1948年牺牲在剿匪作战中)、副连长于新民二人带领,他们二人都是老八路。我们的战士趴在草料下,五个土匪坐在草料上。把枪栓卸下后,仍让他们拿着,我对他们讲,保证你们的安全,如遇永和站的哨兵问就说是拉马草的,我们的大部队在后面五六公里远远跟着。


五张爬犁进了街,直奔上房,张步军正好出来问是干什么的,上面的五个土匪说是拉草料的,这时趴在草地下面的十五名我军指战员一起出来,张步军见势不妙,转身就向屋里跑,被打死在门槛上。”


这一仗三百人左右的张伯钧残部被打得只剩下几十个人跑出去,不久,他的参谋长大马哈鱼,在漠河也被活捉。当时廖仲符还拿他开玩笑,问他:“大马哈鱼(迴游)都不过呼玛?你怎么跑到漠河来了?”


和张伯钧一起攻打上二公的土匪头目杨青山,在部队被打垮之后,孤身逃亡,逃到齐齐哈尔,试图化名隐居起来,结果被公安干警识破,1952年被逮捕之后镇压了。


这几名匪首之中命运最奇特的大概就得算张鸣九了。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待续


转发到朋友圈,支持萨苏原创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老萨最新热文TOP10:

联系我们请加微信号:sasu2016

邮箱:sasustudio@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