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本好书当师父
我曾经花时间研究支先生课堂上的对话艺术。支先生在课堂上和学生的对话,有着高超的艺术。我曾经归纳了他课堂理答的几大技巧——
“归谬法”——顺着学生的错误回答,归纳出让人啼笑皆非的结果,让学生自己醒悟;
“反诘法”——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反问一句:是吗?让学生自我纠错;
“问题回家法”——让学生记住自己提的问题在哪里,教师在书上记下提问学生的学号,教学时,将问题抛回到学生那里去;
“追根求源法”——打破沙锅问到底,直到把学生错误回答的根源揪出来;
“存疑法”——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当堂存疑,绝不旁逸斜出。
……
研究实录或录像,我有两个绝招。
一是微格研究。从“导课艺术”“问题设计”“理答技巧”“朗读指导”“课堂激励”“读写结合”“结课艺术”等维度,归类研究,提取策略。
二是还原研究。试着将名师的课堂实录还原成教学设计,再在“教学设计”的边上,写出“设计意图”。就这样,实录——设计——理念,一步一步逼近名师教学设计的内核。
围绕着同一位名师的不同的课,研究他的课堂共性。比如,我们可以研究支玉恒、薛法根老师不同时期的阅读课,从中探究他的教学设计艺术,有哪些规律性的东西;还可以研究他的课堂理答智慧、练笔设计技巧、朗读指导技术等。这样的“异课同构”,围绕着同一位名师进行,把他读深读透,你就能初步把握他的教学思想精髓和教学艺术本质。这样系统的研究,比孤零零地看很多人的课,更有价值。因为,这样的研究,是透过“开满鲜花的课堂”,探究精彩背后的智慧。看一节课是否精彩,可能更多停留在“技”的表象,而透过一群课的研究,可能会触摸及“道”的内核。
……
“我收集了大量的评课资料,把某几位名家的课当作例子,试着评课,评完后,再与相关评课作对比,寻找自己的不足。
我习惯于边听边在边上写几个关键词。听完,对这节课的总体印象,也便出来了。一二三,几句话。同时,会在后面简单写个思路,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可能会有哪些改进或者截然不同的方法。”
听从师父的教导,慢慢地,你会从新手走向骨干,从骨干迈向卓越。
N面张祖庆
一遍有一遍的精彩——《女巫的孩子》共读预
教会孩子在阅读中思考,我们怎么做?
310038743@qq.com
有趣的灵魂在等你扫码 关注
请在右下角,给我点个“在看”哦
“转发”,就更开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