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雅闲话基金 | 张坤的担忧和小雅的“叫板”

用心的小雅 投资人记事 2021-11-07
易方达副总级基金经理张坤在半年报中写了一段千字文,反应着他的某些担忧,这是大好事:愿意花时间和公众投资者交心的基金经理,心里都是装着自己持有人的。
 
说实话,小雅做了多年投资人访谈,对于张坤的担忧和苦口婆心,认同并感动,但也很想站在投资者的角度,给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们提些建议。
 
张坤提到了投资者申赎的问题,包括申赎的频率(基金经理的换手率很大程度上跟流动性管理有关),以及申赎的时机问题(常常在市场风格不匹配或策略阶段性失灵时赎回)。
 
小雅有两个建议(有些人会理解成对基金行业的“叫板”,也对),希望基金公司和媒体童鞋们一起来思考。于自己收益有益的事情,欢迎基民们一起来回应和鼓动。
 
解决信息不对称!
与公众交流,是公募基金的信托责任
 
小雅认为,投资者着急申赎,跟基民不够成熟有关,跟追涨杀跌的人性有关,更与基金公司的信托责任意识相关。
 
讲真,不少公募基金的规模,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卖出来的。靠一时吆喝卖出去的产品,市场稍一波动,基民不了解和信任自己的投资人,很难不担心。
 
建立信任很难。这些年,还在认真跟公众交流的基金经理不多,明星基金经理的公开交流更少,更多是机构们享有的权力。
 
毕竟,基金经理的时间精力有限,广大人民群众也不关心基金经理的风格和底层投资逻辑,只是关心市场涨跌的短期观点,很多沟通并不那么有效。
 
很多时候,市场给基金经理们的反馈是:与其浪费时间沟通,不如埋头给投资者赚钱就行了。
 
很多明星出台,说些喊喊口号的废话,有些纯属为了卖基金随意吆喝几句。他们忘记了,这才是真正的浪费时间。
 
有些基金经理理直气壮引用一句话:鸡蛋好吃就行了,没必要非要看母鸡长什么样!
 
真是太扯了!鸡蛋是标准化产品,基金是个性化产品,每个基金经理的风格、风控能力都不一样,是公鸡是母鸡还是老鹰或秃鹫,投资者不搞搞清楚,怎么行?
 
公开信息披露当然能看到一些,比如业绩和过往持仓,但这不够,因为基金买的是未来,投资者需要知道基金经理的方法论、逻辑和思考方式,甚至性格和学习能力,这影响着业绩的可持续性。
 
中国还有个怪圈:新基金经理还时不时出来跟公众打打招呼,混个脸熟。成为大牌之后,越来越神秘,总觉得会经常犯错,经常说错,怕留下痕迹被人抓着不放。
 
这直接带来了信息的不对称性,基民真的不认识、不了解基金经理。而且,越大牌的基金经理,公众投资者越没有通道和途径去真正了解和认识。
 
巴菲特很少这样的“偶像包袱”。他说,希望自己的持有人与自己有着同样信仰,就像一个牧师,在自己的教堂里济济一堂坐着的,每周都是同一批人,而不想让自己的投资者变来变去。
 
正因为如此,巴菲特一直在慷慨分享,他坚持用简单、轻松、有趣的方式告诉公众:自己的方法论和投资逻辑是什么?适合什么样的人追随,吸引跟自己同样投资信仰的“教徒”。
 
他也会犯错,会公开认错。很多时候,即便不是他的错,也会被很多人嘲弄他又犯错了。
 
但那又怎样?巴菲特很清楚,真正重要的是,让自己的投资者了解自己!
 
因为坦然,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投资者持有周期比其他公司都要长。
 
段永平说,我们学不会巴菲特的幽默,至少可以学习他的谦虚。对于国内基金经理来说,也许要学不会“接地气”的沟通方式,起码可以学习他慷慨分享的态度。
 
小雅说地严重一些,公募基金经理管理的是公众资金,向公众说清楚自己的投资逻辑,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选择,这是一种信托责任。
 
替基民管好钱的意思,不仅仅是基金的投资业绩,更重要的是基民获得切切实实的收益。
 
这不仅需要销售渠道和基民更加理性,需要媒体更努力、更有效地传递信息,也需要基金经理们、尤其是优秀投资人的参与。
 
因为如此,看到低调的张坤主动承担责任,认真去谈怎么才能将基金的收益率最大程度转化为持有人的收益率,这是好事,小雅很愿意大声点赞。
 
解决专业不对称!
好的时候要多说,差的时候照样说
 
张坤说,持有人在业绩阶段性出彩时兴奋而买入,阶段性不佳时失望而卖出,而这恰恰是导致部分持有人收益率低于基金收益率的重要原因。
 
对于这一现象,小雅理解,某种程度上,很多投资人往往在业绩出彩时怕出头,在阶段性差的时候不愿多说。一旦阶段性业绩不佳时,基民拿不住,利益受损。
 
投资是一个专业活,存在太多的专业不对称。这些年,行业一直感慨投资者教育难,原因之一是:优秀的投资人不爱说,不会说;很多逆人性的理性常识,投资者不爱听,听懂了也做不到。
 
芒格说,常识是平常人不具备的。小雅理解,这就是人性,这就是大多数人的常态。
 
优秀投资人在人们兴奋的时候,非要低调,在表现不佳时期待大家理解,这太逆基民的人性了。
 
小雅理解,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顺应公众的人性去做正确的事,也是一件紧要的事。
 
比如,优秀投资人在业绩阶段性出彩时,在大家关注的时候,一定要多说,要让大家看到优秀的表现,也让大家看到优秀背后的逻辑。
 
在自己失落的时候,在没人爱听的时候,听得进去得人不多,但还是要说,时间会给出答案得前提是,你在熊市把该说的说了,公众才有机会穿越牛熊去验证。
 
2015年,小雅去奥马哈参加巴菲特股东会,会后跟一众投资大佬座谈,一位大佬总结巴菲特经验,说的太通透了:逆自己的人性、识众人的人性,顺他人的人性。
 
让投资真正给投资者带来财富效应,也是一门技术活,除了媒体和财富机构机构的参与,希望优秀的基金经理们也愿意慷慨分享。



以下是张坤的原文。
 
最近,市场的结构分化引起了不少投资者的讨论,分化的一边是市盈率大幅超过历史均值的TMT、医药以及部分消费行业,而另一边是市盈率大幅低于历史均值的周期行业。在此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首先,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投资期限。以基金为例,可以用单边换手率近似估计出——50%对应平均持有2年,200%对应平均持有0.5年。
 
但实际上,由于公募基金每天面临申购赎回会有一些被动的操作,加上投资中难免犯错,纠错也会带来操作,我认为实际的目标持股期限要比理论期限要长(从个人经验来看估计在2倍左右,即大约一半的操作是在做流动性管理和纠错)。
 
不同的投资者会采用不同期限的估值方法,同样是DCF的简化,用明年的估值去贴现得到目前的合理价值,和用5年或者10年后的估值去贴现得到目前的合理价值,两个数值可能是有很大差异的。
 
此外,在较短的时间区间,估值变化是股价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只有在较长的时间区间,业绩变化才是股价主要的决定因素。
 
所以,一个以5年期限的投资人买入一个股票,和同时一个以1年期限的投资人卖出同一个股票,对两者的投资体系来说,可能都是自洽和合理的。
 
任何长期有效的投资方法,短期必然间歇性失灵。如果短期一直有效,会导致大量的人采用该方法,从而导致该方法长期失效。
 
因此,一个投资人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必然在某些时期面临业绩的落后。
 
我的体会是,一个投资人选择何种投资方法,并不是这种方法在出彩时多灿烂,而是在这种方法阶段性失灵时仍能坦然面对,并且晚上睡得香。这一点,很大程度取决于投资人的性格和价值观。
 
基金有不同的风格,对于持有人来说如何选择?我的建议是问三个问题:
 
第一,这个管理人的投资体系是否自洽?
 
第二,这个管理人的投资体系是否稳定?
 
第三,我的投资体系和价值观是否与这个管理人的投资体系和价值观匹配?
 
第一和第二个问题通过观察持仓、换手率、长期业绩大致可以判断出来,而第三点持有人通常关注不多,但我认为非常重要。
 
只有持有人自己的投资体系和价值观与管理人匹配(即持有人本身认可的投资周期是多长?投资收益的来源是什么?愿意在何种市场接受策略的阶段性失灵?),才能做到持有基金的久期和基金持有股票的久期基本匹配。
 
如果期限错配,容易导致两方面的负面结果:一方面,业绩阶段性出彩时很兴奋,业绩阶段性不佳时很沮丧,无法做到内心的平静;另一方面,容易导致持有人在业绩阶段性出彩时兴奋而买入,阶段性不佳时失望而卖出,而这恰恰是导致部分持有人收益率低于基金收益率的重要原因。
 
总之,对持有人来说,选择一个和自己价值观匹配的产品,要远比选择一个阶段性业绩出彩的产品重要的多。
 
这样,至少可以使基金的收益率最大程度转化为持有人的收益率,毕竟,后者才是对持有人真正有意义的。
 
最后,我们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前景是乐观的。我们相信会有一批优质的企业不断长大、企稳并且长寿。
 
具体来说,我们将坚持深度研究,选择生意模式优秀(生意本身能够产生充沛的自由现金流,并且明智的进行分配)和企业竞争力突出(同行中具备显著领先的地位,相比上下游有较强的议价能力)的高质量企业,长期陪伴并分享这些优秀公司的经营成果。
 
附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持仓明细(至2020年6月底)


附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持仓明细(至2020年6月底)




延伸阅读:

小雅闲话基金 | 为什么张坤的基金,配售我也想买?

易方达张坤最新18个问答:有些企业会涨成相当大的市值,之后很可能不会跌回去

小雅闲话基金 | 很多人来问能不能买赵枫的基金
 
小雅闲话基金 | 我理想型的基金经理长这样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