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儿子”金晓宇的故事,写尽了命运的凄凉和人性的温暖
金晓宇是不幸的,但他也是幸运的,他拥有一个聪慧的大脑,一颗美丽的心灵,凭借着一股永不屈服的精神,他靠自学换来一身本领,以翻译为武器,最终成就了自我。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 | 魏英杰
昨天,杭州日报《倾听·人生》一篇自述故事在微信朋友圈被广泛转发。
在这篇文章里,年过八旬的老父亲金性勇,可能是第一次公开讲述他的儿子——今年50岁的金晓宇的曲折人生。
我仔细看了下我的朋友圈,发现不同职业不同圈层的人,都在不约而同地转这篇文章。他们的点评角度多有不同,但看得出来,所有人都被这篇文章打动了。
文章原标题是《我们的天才儿子》,公众号标题是《杭州男子从殡仪馆打来电话:能不能写写我们的天才儿子》。
文章提到,金性勇打电话给报社那天,正是他妻子曹美藻出殡的日子。
这是一场没有子女参加的葬礼。金性勇两个儿子,大儿子金晓天因疫情被阻隔在海外,还有一个就是金晓宇。
甚至,他们当时都不知道自己的妈妈已经离开了人世。
金性勇在打给报社的电话里说:“你们能不能写我儿子的故事?我儿子是天才,他现在精神病院,他妈妈今天刚走了。”
送走妻子那一刻,他想到的是,“哪天我也走了,就没有人知道我们儿子的事了”。
01
金性勇想向世人讲述的儿子金晓宇的人生,是一个自小左眼残疾、长大后患有躁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的人如何跟命运抗争的故事。
金晓宇生于1972年,今年正好50岁。他的人生,有过三次重大转折。
第一次是金晓宇6岁时被邻居小孩误伤眼睛,左眼从此失明。那时候,老家浙江桐乡的金性勇,一家人生活在天津。
这次遭遇对金晓宇的伤害是永久的、不可逆的。
从文章看不出,这事情给他带来了多大的心理阴影,而这又是否与他的精神疾病有关。这却是几年后金性勇带着妻儿回到杭州定居的一个原因。
第二次是金晓宇高一退学,后被确诊患有躁狂抑郁症。高一退学,只是金晓宇曲折人生的一个开端。
事实上,从这时候起他应该就有一些精神疾病的迹象了,但是金性勇夫妻当时并没有往这方面想。
退学后,金晓宇短暂从事过书店售货员和排气扇厂工人的工作,但都搞砸了。在书店的时候,他跟顾客吵架,在工厂,他也无法与其他人平安相处。在家里,他会突然发脾气,砸东西……
这时候,应该是病情有所进展了。
在这期间,金晓宇通过补习参加高考,成绩出来后,离一本线只差3分。
原本,他可以考上第二志愿的杭大外语系,结果被学校退档,转而进了树人大学。但是读了一年,又因为犯病,退学了。
尽管如此,他还是通过两年自学,拿到了浙江大学英语系的自考毕业文凭。
但他依然没有躲过疾病的打击。在金晓宇两次轻生未遂后,金性勇夫妻终于意识到,孩子的这种表现不会只是性格问题。
去了几家医院看过后,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现实,儿子患有躁狂抑郁症这种精神疾病。
那大约是在1992年,从那以后,几乎每年金晓宇都会因为疾病发作而被送进医院。
这家人的生活就此彻底改变方向。
在确定儿子患病后,金性勇夫妻想到的是,什么都不重要了,只要儿子能活着就好。这与其说是对于生命的底线要求,不如说是一对父母发自内心的痛苦祈求。
第三次是金晓宇在38岁那年获得了翻译文学作品的一个机会,从而绽放出人生的光彩。
如果不是金晓宇患有精神疾病,金性勇一家原本可以过着轻松体面的生活。
金性勇夫妻都是专业知识分子,俩人分别毕业于上海化工学院和南京大学化学系,大儿子金晓天毕业于复旦大学,后来去国外工作。
这样的家庭,即使放在三十多年前,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也不会差。
但是,因为金晓宇的情况,这家人显然没有办法轻松快乐地生活。忽然发作的病情,随时都可能搅乱这家人的正常生活节奏。
幸运的是,金晓宇并没有放弃抗争,也没有浪费自己的天分。在能够正常思考和生活期间,他一直在不断地学习和自我提高。
除了英语,他还用了6年时间自学德语、日语。他没有朋友,出门就是到浙江图书馆,“看完了图书馆里所有的外语小说。”
然后,奇迹就这么发生了。
2010年曹美藻去南大开同学会,当得知她的儿子因病没有工作,有同学提议,是不是可以让金晓宇在家做翻译。
这对出版社来讲无疑是一次冒险,但对于金晓宇来讲,却是幸运女神向他打开了大门。
金晓宇翻译的第一本书是美国女作家安德烈娅·巴雷特的《船热》,从此后,他以每年两本书的速度,在十年时间里翻译了22本书。最近一本译著是德国作家本雅明的《书信集》,煌煌53万字。
我没有看过这些译作,所以无法做出个人评价。
不过从豆瓣上看,金晓宇的几本小说打分都不低。目前,他翻译的一些书已经绝版,像《船热》,在当当和孔夫子旧书网上,二手书价格多在百元以上。
金晓宇的译作不光涉及英语、日语和德语,还涉及其他不同领域,从文学到音乐文化类作品都有。
有些书一看介绍就知道不好翻,晦涩难懂的本雅明作品且不说,日本作家多和田叶子的《和语言漫步的日记》,涉及日本与德国等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背景(这或者正是找他翻译的原因?),想必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这至少表明,自学成才的金晓宇在翻译领域的“段位”不低。在经历数年寻常人所难以想象的艰辛后,金晓宇的人生就像开挂了一样,绽放出鲜艳绝美的光芒。
02
我几乎是重新叙述了一遍金晓宇迄今为止的人生故事。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下意识地想搞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被这个故事打动,为这家人所遭受的苦难而潸然泪下?这篇文章除了触动一种普遍的同情心,还有什么问题是值得讨论的?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金晓宇的人生遭遇可谓特殊个例,没有人愿意经历,也无法复制。
对于金晓宇所遭受的苦难,你很难去怪罪什么。
年少时被误伤,这真的是不幸,但是谁也无法控制这种偶然性。躁狂抑郁症这种疾病,降临在一个聪慧活泼的年轻人头上,确实令人惋惜,但这种随机性(概率),也没有人能够预防和避免。
而金晓宇的成功之处,其他人也学不会。
他的语言学习能力,不得不说带有一定天分,而遍阅群书、自学成才,这又要忍常人所不能忍,把冷板凳坐穿,当然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但是,金晓宇的人生,更准确地说,是这个家庭的经历,仍然直抵人心,让人有同感,更有痛感。
在这里,有人看到了亲情,看到金性勇夫妇数十年如一日地照顾金晓宇,为他操心,退学了帮他找工作,治病了为他花钱,出门闯祸了赔人家钱,买电脑让他上网,买书为他阅读创造条件,金晓宇开始翻译作品了,作为父亲的金性勇又承担起来助手的职责,打印书稿,校对书稿、寄送样稿……
只要金晓宇想要的,金性勇夫妇总是千方百计满足他,只要能想到的,金性勇夫妇总是为他考虑在前,甚至连炒股为金晓宇存钱这点都想到了。
这是一对教科书式的中国父母,为子女一生忙碌,无怨无悔,直至油尽灯枯。读着他们的人生,总让人念及自身,思绪万千。
在这里,有人看见了拼搏。
命运以痛吻金晓宇,他却报之以歌。
疾病发作时,他无法思考,无法过正常人的生活,一旦身体恢复,他又是一个乖巧、勤奋的男人,他在家上网是学习外语,出门是去图书馆看书,搞翻译的时候他穷尽所能、尽心负责。
他还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以往是父母亲照顾他,而当母亲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生活不能自理,他主动担起了照顾母亲的责任,抱起抱落,端屎端尿,毫无怨言。
在这里,有人看到了幸运。
金晓宇是不幸的,但他也是幸运的,他拥有一个聪慧的大脑,一颗美丽的心灵,凭借着一股永不屈服的精神,他靠自学换来一身本领,以翻译为武器,最终成就了自我,也赢得了社会的认可。
当然,一定还有人看到了更多细节与内涵,触动了自己的共鸣,引发了无尽的感慨。
03
而对于我来讲,我特别为之感动的,是金性勇作为一名父亲的不屈与骄傲。
金晓宇身上有一股不屈不挠的精神,而金性勇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么多年来,金性勇哪怕有过悲伤和怨气,我相信他在儿子面前也不会表现出来。在命运面前,他选择了接受现实,但接受现实不等于服从命运安排。
在金晓宇患病的前十数年,金性勇肯定想不到儿子能够依靠自学成才,成为一名“天才翻译”,但这并不影响他和妻子合力为儿子筑起一个安全港湾,陪伴儿子度过一年又一年的艰难岁月。
这也是一种不屈服,一种以日常的坚韧来抵御一切的姿态。也只有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穿越悠长的日子,伴随儿子走得更远。
同时,从金性勇身上,我也看到了身为父亲的一种骄傲,一个中国父亲内心深处不灭的火焰。
金性勇一生固然艰难,却一直以儿子为傲。他收藏了杭州日报名专栏《倾听·人生》的电话,其实也是收藏着一个心愿,就是想要告诉这世界,他的儿子是有出息有能耐的,不是人们想象中的“疯子”。
哪怕金晓宇后来并没有闪耀出天才的光芒,我相信金性勇也不会放弃内心的希望。他的全部付出,并不是以子女的任何回报为前提。
▲金性勇(图/杭州日报)
他也许比别人的父亲付出更多,也许比别人的父亲过得更加艰难,但在这一点上,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好父亲。在他身上,你可以找到与自己父亲相似的细节,也可以看到别人的父亲的影子。
事实上,细读几遍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脑海里想到的是我的父亲,以及现在我作为一个父亲,在儿子身上所付出的点滴。我想,这也是许许多多人的共同心理。
作为一个个体,一段故事,金性勇和金晓宇的故事在这里画上了一个逗号(点击看事情最新进展)。
文章的开篇写道,是金晓宇陪着父亲到杭州日报送照片的,说明他已经出院回到家里。这是一个新的开端。望着这对父子走出杭报大楼的背影,令人嘘唏,也让人心生希冀,祝福他们!
PS:杭州日报是我的老东家,我在那里工作了九年多时间。这篇文章刷屏后,有人来问,这家报纸怎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包括《倾听·人生》在内的杭报副刊,一直以来就是杭报的品牌栏目,在浙江乃至全国都有影响。在杭报内部,副刊部也是记者心向往之的“人文”高地。他们出现这篇佳作,并非偶然。
*题图为金晓宇和父亲金性勇,来源杭州日报*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weiyingjie1974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