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题目、序文和注释之我见(二)
星 汉
(新疆师范大学 乌鲁木齐 830054)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前人诗词的题目、序文和注释的分析,结合笔者本人的诗词创作,认为诗词题目尽可能在精炼的情况下涵盖正文。诗词题目中的地名、人名和时间,不能妄加,也不能随意删却。诗词的序文要和正文应相得益彰,方为上乘。诗词中不宜加注,更不宜有长注。
【关键词】 诗词 题目 序文 注释
二
诗词的序文,是放在题目下面,正文上面的文字。一般来说,诗的正文,特别是短诗的正文宜于抒情,而不宜于叙事。正文的前面加上序文多是叙事性的文字。《全唐诗》中张说的《宣武门侍射并序》是一首60字的排律,序文为187字;杜甫《课伐木并序》是一首180字的古诗,有122字的长序。二者都是叙事性的文字。
古代的“词”,类似我们今天唱歌的歌词。它确切的名字应当叫“曲子词”,它由“曲子”和“词”,也就是音乐和文辞组成。一般来说,除了柳永、周邦彦、姜夔等一些音乐家兼词作者的人,他们有一些先有谱子后有歌词的“自度曲”外,对于不会“自度曲”的大多数词人来说,是按照原来谱子的平仄往里填词。古代的词,在今天已经绝大部分不能演唱。我们今天填的词,实际上是长短句的徒诗。
词在初起时没有题目,只是标上词牌说明唱法即可。最初的词,为咏“本意”者多,比如《采莲子》就咏采莲,《渔歌子》就咏打鱼。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就是词的题目。大概古代歌姬在演唱曲子词时没有类似今天的报幕员或是主持人,因为听众都熟悉曲调,所以只要她们唱出来,听众立刻知道唱的是《菩萨蛮》或是《西江月》什么的。歌姬们在演唱之前也就没有必要说明题目或是念一段序文。
翻开《全宋词》可以发现,张先之前的词人很少有题目,可是张先,现存165词近半数有题目或是序文。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的词不是只写给歌姬,而是写给朋友,当然要标明送给谁才行,如《定风波令·再次韵送子瞻》。有的题序颇长,是说明下面词的正文的原委的,如《木兰花》,其序为:“去春自湖归杭,忆南园花已开,有‘当时犹有蕊如梅’之句。今岁还乡,南园花正盛,复为此词以寄意。旧词即《玉连环》,在后。”凡46字。改变了以往词作有调无题的格局,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性。
词至苏轼,则把词变为缘事而发、因情而作的抒情言志之体,所以词作所抒是何种情志或是因何事生发,必须有所交代和说明。解决了词体长于抒情不宜叙事的矛盾,使词的题序和词体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有题,就定下了在雄奇壮阔的自然美中融入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慨。再如《水调歌头》前的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作此篇兼怀子由。”不仅交代了创作的时间、缘由,也规定了词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怀念的对象是其弟苏辙。另外一些题序与词的本文在内容上有互补作用。如《定风波》,前有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由小序来叙事,词的本体则着重抒发由其事所引发的感慨。苏轼为什么如此?是因为苏轼“以诗为词”就是要突破音乐对词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他填词的目的主要是给人看,而不要求人演唱。这样题序也就和诗的题序没有什么区别了。
苏轼以后,词用题序已经成为常例,姜夔则另有发展。姜夔的题序不仅起创作缘起的辅助作用,其序本身就是一片韵味隽永的小品文。如大家熟悉的其自度曲《扬州慢》,小序为: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此序告诉读者,“感慨今昔”是这首词的内容,“黍离之悲”就是这首诗的题旨。
再如姜夔《暗香》和《疏影》两首词,前面有一个共序: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伎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从唐圭璋《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一书知道,对于《暗香》和《疏影》两词所写的寓意,历代有多种解释。笔者以为,还是唐圭璋等人的《唐宋词选注》中说得简要明白:“小序说明作者是应范成大之请,写下《暗香》、《疏影》两词。范成大晚年退居苏州石湖,因性之所爱而广种梅树。这两首词是由眼前之梅想到爱梅赏梅之人的诗笔清操,是写梅,也是写范成大的品格气节,另外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家国身世之感。”笔者在这里不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姜夔在范成大家住了一个月,范成大对他是既要词,所谓“授简索句”;也要曲,所谓“且征新声”。像姜夔这种浪迹江湖、寄食诸侯的游士,在作曲制词时,不可能不涉及范成大。其实,这个小序是通过范成大的“把玩不已”来个“自我表扬”,说明两词的“音节谐婉”,是作者向范成大也是向后人表明自己音乐才能的高超。这种意思,如果没有序文,只靠词体的正文,是没有办法表现的。
更有甚者,姜夔有《徵招》词,词的正文只有95个字,而序达425字。其中67字是说明作《徵招》这首词目的是因为觉得越中山水绝佳,“欲家焉而未得”的感慨。其余文字是对《角招》和《徵招》两个调子流变的考证。如果姜夔不把这些文字在这个序文中写出来,那就要写一篇专论。所以,实际上这个序文,也是姜夔的“自我表扬”。
我们通过前人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诗词序文的作用主要在于以叙事补诗词抒情之不足。鉴于此,笔者的词作有些也效法前贤写有序文,如《沁园春·神山晨望并序》,其序为:“沙巴神山,当地人咸以为山高有神,故称。又中国早期移民男子与当地女子婚后,回国难返,女子遂成寡妇,故又称中国寡妇山。有感赋比。”正文是:
一夜风寒,一夜松声,坐待晓钟。效少陵望岳,必观神秀;青莲骑鹿,欲访仙踪。密密层林,彤彤旭日,拥出冲天碧玉峰。惊呼处,看千岩藏纳,万象收容。
当年渡海飘蓬,怅异地夫妻哀怨浓。想归帆游子,愁凝去路;断肠嫠妇,泪咽征鸿。斗转星移,南来北往,白发婆婆白发翁。今朝事,更心牵欧亚,情贯西东。
如果没有序文,这首词的下阕就不知所云。如果“神山”不在马来西亚而在中国,而其中的故事又为大众所知,那么这个序文就是多余的。笔者还有《望海潮·谒马赫穆德·喀什噶里墓并序》和《满庭芳·谒阿曼尼莎墓并序》也都有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内地有些读者对于马赫穆德·喀什噶里这位前代的新疆维吾尔族学者、阿曼尼莎这位维吾尔族木卡姆学家不太熟悉的缘故。同样是新疆名人的香妃,无论是历史上的人物或是传说中的形象都为全国各族民众所熟知,所以笔者的七律《香妃墓》就没有序文以作说明。另外,笔者在词题的后面都有“并序”二字,这是怕在传抄过程中丢失序文的缘故。这两个字其实是给读者或是传抄者的一种提示。这也是向前人学习得来的。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