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格非的《江南三部曲》,雅俗共赏之经典 | 二湘的六维空间

2017-03-10 二湘 二湘的六维空间



有缘者或因为我的书评去拿了他的书来看,看了也喜欢,我便欢喜不已了。



格非的《江南三部曲》是我目前最喜欢的中文长篇小说,没有之一。

在看他的小说之前,我很纠结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那些所谓的纯文学小说看得人那么少,为什么那些网络小说写得那么糟糕却有那么多人看?为什么雅和俗不可以统一协调在一起? 网络小说文字的粗陋先不表,单说说那些所谓的纯文学之作。我本着学习的态度,硬着头皮看了几部矛盾文学奖得奖或者是提名的小说,实在是看不太下去,不是他们的文字不好,事实上,他们都是训练有素,文字功底极好的专业作家,可是就是看不进去。他们大段的细腻的景物或者心理描写看得我头晕,半天还不知道他们要说些什么,情节要么平淡无奇,要么不知所云,要么不够真实妥贴。而最重要的是,我没有被打动,也没有要思考什么,更不会提笔去写读后感。

格非的小说回答了我的疑虑。原来,纯文学小说也是可以非常好看的。

格非说他的小说受《红楼梦》影响很深,的确如此。从全篇布局,到构思,到宿命感,到充满诗意的语言都能看到《红楼梦》的影子。甚至是小说里不断出现的“说了几回闲话”更是《红楼梦》里常用的句式。两部小说也都是大俗大雅,雅俗共赏之作。《红楼梦》是经了时间考验的经典传世之作,我最近重读经典,更觉其精妙,这里不敢妄评。不过我却是觉得格非的《江南三部曲》也必是能经得了时间的淬炼,可以一读再读,会成为百年之后的《红楼梦》的。当然俺人微言轻,自然是做不得数的,不过说出来,有缘者或因为我的书评去拿了他的书来看,看了也喜欢,我便欢喜不已了。

首先,格非的文字极好,简洁雅致,像毛笔小楷,俊秀又有力,又兼诗意盎然,读起来满眼生辉。而文字的美妙,正是大多数网络小说所缺乏的。此外,细节描写极好,呈现丰富,生动的小细节信手拈来。随便几句就把景致描写得生动秀美,比如这句“她用手指轻轻地叩击着釜壁,那声音让她觉得伤心。那声音令她仿佛置身于一处寂寞的禅寺之中。禅寺人迹罕至,寺外流水潺潺,陌上纤纤柳丝,山坳中的桃树都开了花,像映入落日的雪窗。游枫野蝶,嘤嘤嗡嗡,花开似欲语,花落有所思。有什么东西正在一寸一寸地消逝,像水退沙岸,又像是香尽成灰。再想想人世喧嚣嘈杂,竟全然无趣。”—是不是极妙极美?


格非写人物也是一把好手, 寥寥几笔就把人物朔造得栩栩如生。比如《人面桃花》里面的瞎眼老娘,或者是丁树则,歪头宝琛,或者是《春尽江南》里的黑帮老大,又或者是《山河入梦》里的羊杂碎。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人面桃花》里面大金牙的瞎眼老娘,总共也没有几句话,那个谨慎,敏锐的瞎眼老婆子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格非的语言充满诗意,常用四个字的描写。他不仅文字好,还旁征博引了大量经文典故。他深厚的文学底蕴,在此一见斑斓。格非是中文系科班出身,还念了文学博士,文学底子自然极好。文学底蕴只能靠时间的积累,所以文学的确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能是多读多写。

格非不仅文字好,而且语感好,而这就体现在措辞的准确,到位和妥帖。毕飞宇说,“文字的分寸感非常重要,而这靠的就是直觉。”池莉也说,“我以为作为一个小说家的基本素质便是感觉准确,表达到位。到位实在太重要,只要你不到位,就会有隔靴搔痒之感,矫揉造作之态,故弄玄虚之嫌,牛头马嘴之状。”什么是准确,就是你读着没有一丝忸怩造作之感。行云流水,自然舒服。另外,格非的逻辑非常严密,情节很合理,除了极少数几个地方,我心里咯噔了一下,觉得不合情理,其他都觉得非常妥帖顺畅,不突兀,但是又有新意。所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语感这个东西后天是不太好训练的,有些人一上手,写的小说语感就非常好。格非无疑是非常有天份的,他学的又是中文,既有文字的积累,又有语感的天赋,妥妥的就是吃小说家这碗饭的。

不过语言再好,立意构思不好也是不够的。在《红楼梦》里,曹雪芹借了林黛玉的口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正是这个道理。

我最佩服的是格非的整篇布局和构思。三部曲,不同的年代,不同的题材,却是围绕同一个主题:理想国,桃花源的存在和追求梦想之路,但是他的起点又是反乌托邦的,在这些革命志士追求这些高远的理想的同时,他又赋予他们人性,赋予他们反思。他从真实的人性出发,以人为本,而这个立场是我非常赞成的。三部曲一脉相承,互相有穿插,传递和回应,每一部却又独立成篇。第一部《人面桃花》女主角陆秀米是第二部《山河入梦》男主角谭功达的母亲,而谭功达又是第三部《春尽江南》男主角谭端午的父亲。不仅主角一脉相承,配角也是从一部到另一部时有出没。比如第一部里在蝗荒之年救济了陆秀米一干人的是老虎,这个谜底在第二部才说出来,瞎子老娘在第二部还在唱陆秀米的歌谣,可巧被谭功达听到。而第二部的一个小配角屠夫皮连生在第三部再次出场,让人抚掌。另外格非在文中打了很多伏笔,在后来的章节中都能找到回应,极妙。三部小说都是发生在江南小城普济和梅城,另有一个作者虚构的暗合桃花源的地方,花家舍。所以同一个地方在三部小说里循环反复出现,让人不由心生物换星移,人是物非之唏嘘。真是“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面不知何处去。”


三部曲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小物件,就是鹦鹉,这只鹦鹉在《人面桃花》里预言“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在《春尽江南》里也有一只鹦鹉,这只鹦鹉是家玉从一个高僧那里得来,一直牵引着故事前行。不由又想起《红楼梦》里那句学舌林黛玉“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的鹦鹉。 感概叹息之余,不得不叹服格非的精巧构思和整体布局。不过,很多的情节作者并没有一一解答,比如秀米父亲的最后去处,比如秀米在日本发生了什么,不知道是作者有意为之,还是疏忽了。

另外,在《春尽江南》里,我看到的就是一个自私无能的男主角谭端午,他从来没有真正爱过家玉,很为家玉难过,无爱的人生,再多的金钱地位,又有什么意趣?还有那个不明不白的绿珠,我心里只是不喜欢,虽然作者很努力地要把她朔造成男人心目中纯真,无邪的女神。另外,格非对于人到中年的已婚女人,正如曹雪芹一般刻薄。他笔下的张金芳,和秀米的母亲看得我很是生气。可见中国男人最终爱的无非就是年轻漂亮的主,所谓的内质不过就是幌子。好在今日的女子独立自由,男人的薄情肤浅尽可一笑置之。

小说,小说,就是得讲故事。格非的三部曲故事情节都非常曲折,有极强的故事性,设置了许多悬念吸引人看下去。而这是很多文学小说里缺乏的,很多小说通篇说的就是一种情绪,故事情节非常单薄,看完了除了感叹文字好,就什么都不记得了。除非你是真文青,不然花时间单纯看这些文字的技巧实在是没有太大的意思。格非第一部《人面桃花》最骇人的情节大概是花家舍内讧,作者没有简单的安排成其中的一个头领想夺权,而是巧妙的设置成一个小马弁是真正的叛乱者,而马弁反水的缘由一步步说来,也很是合情合理,荒谬中又有其必然性。第二部《山河入梦》一开始有些平淡,但是姚佩佩杀人并走上逃亡之路可以说是非常dramatic的,很震撼,也很有力,这也是小说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最好注释。第三部《春尽江南》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黑帮老大怎么帮他们把房子夺回来。写得颇有些曲折,不落俗套。而故事性是来源于作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公平地说,很多网络小说,IP大作的想象力都是非常丰富,比之很多纯文学作品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而有想象力的作品能给读者构造一个全新的世界和观感,怨不得大家爱看。

一部小说再精巧,文字再美,如果没有真情实感,不能打动人,也不能称作上乘之作。有些文学小说非常理性,非常微妙,也非常机智,一看就是知识分子写的小说,而它的读者也是小众的知识分子。而另一种就是格非这样的,受众面广,活色生香,真实鲜亮,大悲大喜,有血有肉。格非的这部作品是有着饱满的情感的。好几个地方我看得泪眼摩挲。第一部小东西的死,第二部姚佩佩逃亡之路写的信都让我感动得泪流。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我最喜欢三部曲中的《山河入梦》。


我记得看完《山河入梦》的那天,极少下雨的南加州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雨,那雨出奇得大,以至一棵高高的行道树连根拔起,倒在了路上,绿油油的叶子铺了一地,黑色的树干上满是淤泥。周围有警车围着,我开着车,小心地绕过倒在路中央的那棵树,像是绕开被警察击倒在地的姚佩佩。天色是青灰的,如烟的轻云在天空中游走,空气里有一种难言的抑郁,我突然不能自已,大声地抽泣了起来。我似乎在濛濛的烟雨中看到佩佩和谭功达,他们在云端那个到处开满紫云英的地方俯视着这人间,满怀着怜悯和忧伤。他们在的地方那么好,那么美,什么烦恼都不会有了,是的,什么烦恼都不会有了。

点击阅读更多二湘文章

《狂流》:时代狂流中的真实人生

【狂流】 第一章 遇见 (含语音)

【狂流】 第二章 秋天的银杏树 (含语言)

【狂流】 第三章 命运的节点 (含语音)

【狂流】第十一章 众神的食堂 (含语音)

【狂流】 第十二章 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 (含语音)

【狂流】 第十三章 沉醉 (含语音)

【狂流】第十四章 少有人走的路 (含语音)

【狂流】 第十五章 法兰西的背面 (含语音)


回复“狂流”获取《狂流》已经连载章节

遇见--读苏炜先生《豆青龙泉双耳瓶,追念史铁生》

刀尔登的八一

爱乐之城, 当梦想照进现实

啊,纽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