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福义先生:语言之思
邢福义,1935年5月生,海南省乐东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学家,全球华语语法研究课题的首席专家,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担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语言学科组副组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百所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的名誉主任、《汉语学报》的主编主攻现代汉语语法学,也研究逻辑、修辞、方言、文化语言学、国学和其他问题。
主张“研究植根于泥土,理论生发于事实”,坚持走自我创新的道路,追求研究中显现学派意识。其研究成果,在语言学界影响最大的,可以概括为“小句中枢”理论和“两个三角”学说两大方面。
从“小句中枢说”到《汉语语法学》
对汉语语法中语素、词、短语、小句、复句、句群和句子语气全面系统观察几十年之后,邢先生发现:“在汉语语法机制的形成和运转中,居于中枢地位的是小句。它能够控制和约束其他所有语法实体,起到‘联络中心’和‘运转轴心’的作用。”
1995年,先生便提出“小句中枢说”,并以之为基,1996年创建了独具特色的《汉语语法学》,因其语法体系和研究方法适切于汉语本质而广受业界认可。
2015年,《汉语语法学》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英译本将由劳特利奇出版社出版,标志着中国本土语言学理论走向国际语言学界。仔细研读后发现,《汉语语法学》建构了以小句为中枢的汉语语法学体系,令人耳目一新。
《汉语语法学》把语法描写得通俗易懂,既是学术专著,又可用作教材。综观其语法研究,至少可以学得“四法”:如何观察充分,研究事实;如何描写充分,揭示规律;如何解释充分,理论思考;如何哲学反思,总结方法。先生从事实到规律,从规律到理论,再从理论到方法论,善于从个性读出特性,又从特性读出共性,最后走向哲学。
得师法 创新说
20年来,我一直努力读透《汉语语法学》。当年深读,心得就多达200余条,后来更催生出自己的博士论文、若干个国家和教育部项目,以及自己的博士生、硕士生的选题。
总体来说,读《汉语语法学》心得有三:内容宏大精深,学用不尽;理论建构艺术,沿用不尽;表述浅近精巧,化用不尽。
1998年,我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提出“变译理论”,就是“偷学”了《汉语语法学》的精髓。2000年,更是构建了简明的《变译理论》体系:“变译理论立说”“变译基本理论”和“变译主客体论”三编,受到国内外关注。
2004年,我创建《科学翻译学》“基本策略”“翻译简史”“基本理论”“应用理论”的学科框架。2009年,又推出《翻译方法论》,构建“翻译求似律”“全译方法论”“变译方法论”和“研究方法论”体系。
我将《汉语语法学》的核心理论“小句中枢说”植入全译理论研究,将《科学翻译学》某小节之下的一小点扩成博士论文《小句中枢全译说》。这在汉语界属于演绎研究,拓展了小句中枢说的疆域;在翻译界属于本体研究,深化了全译理论的研究。
近年来,我深迷其中,每遇困惑总会翻阅《汉语语法学》,每次翻阅都会找到新的灵感。2009年,我推出的《译文观止》有不少感悟均得益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