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六(6) ​

圆瑛法师 僧伽吒经法门 2023-01-27



巳二 耳入 分四  午初 举例显妄  二 辨妄无体  三 无所从来  四 结妄归真  今初

  阿难!譬如有人:以两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劳故,头中作声,兼耳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此亦自法为例。以塞耳成劳,易知之例,以例耳入,所闻一切音声,同一妄也。故呼阿难之名,而告之曰:譬如有人,此亦假设以显妄。以者用也,用两手指,急塞其耳,塞久成劳,以致头中发为虚响,故云:头中作声。

  兼耳与劳三句,耳字意取耳入闻性,以性不自显,寄根说故。劳字乃指头中作声,以劳虽妄发,因境显故,故曰兼,曰与。谓不特声是耳入之劳相,兼能闻之耳入,与所闻之劳相,同是真性菩提心中,瞪发劳相;比例发明,令知根尘同源,同一妄也。

  《指掌疏》云:此三句有二义:一者比例信真。言耳中闻性,本于真性菩提,人或易信;塞耳所发劳相,亦本于真性菩提,人皆难明,故曰同是菩提;佛意以根性本真,例彼劳相亦本真也。 二者比例知妄。言瞪发劳相,唯是虚妄无实,人皆易知;耳中能闻之性,亦惟是虚妄无实,人或难信,故曰同是瞪发;佛意以瞪劳虚妄,例彼见性,亦唯妄也。  二义中,前义比例信真,亦可兼释总标中,浮尘诸幻化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之疑。以今瞪发劳相,与浮尘幻化无异,劳相本于菩提,重明幻化相,亦不离真也。又瞪字,前眼入取例瞪目发劳,而后五入,何以亦用瞪发劳相?当知目瞪发劳,妄见空华,菩提心瞪发劳,则六精俱发,故皆用瞪发劳相。初举例显妄竟。

  午二 辨妄无体

  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毕竟无体。

  前五句托尘妄。现以其动、静不常,故称为妄。闻则托尘似有,岂属真实?此闻虽居耳根之中,吸入尘象,但名听闻性,亦显其唯是幻妄名相而已。下三句离尘无体,同前所解。二辨妄无体竟。

  午三 无所从来

  如是,阿难!当知是闻,非动、静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

  此总以标列,下则征起逐破。

  何以故?若从静来,动即随灭,应非闻动!若从动来,静即随灭,应无觉静!

  初句征起,下先破从尘来。若从静尘来,动生静灭,耳中闻性,即当随静尘以俱灭,应不能闻动;若从动尘来,亦复如是。二应字,俱读平声。

  若从根生,必无动静;如是闻体,本无自性。

  此破从根生。若谓此闻从根而生者,但有增上缘,必无动、静所缘之尘,如是闻体根也,本来亦无能入之自性,以单根不立之故。

  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即非虚空;又空自闻,何关汝入?

  此破从空而生。若谓此闻从虚空而出者,是空能有闻,亦得成为根性,既成根性,即非虚空;以闻属灵知,空乃顽碍故。 又空纵有闻,乃空自闻,即同他闻,何预干也汝之耳入?三无所从来竟。

  午四 结妄归真

  是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此准上可知。二耳入竟。

  巳三 鼻入 分四  午初 毕例显妄  二 辨妄无体  三 无所从来  四 结妄归真  今初

  阿难!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劳,则于鼻中,闻有冷触;因触分别,通、塞、虚、实,如是乃至,诸香臭气。兼鼻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此亦假设为例。譬如有人,急畜缩也其鼻,鼻息出入,自有常度,无故急缩,连缩既久,则反常成劳,即于鼻中,闻有冷触。此冷触由缩风所成,因有冷触,则分别通、塞、虚、实;疏通呼吸之气为虚,闭塞出入之息名实。如是乃至,吸入各种香、臭等气,同一妄耳。兼鼻与劳:劳字指冷触及香、臭气;谓不特冷触,香、臭气,是鼻入之劳相,兼能闻之鼻入,与所闻之劳相,同是菩提心中,瞪发之劳相,以根尘同妄故。如第八番显见文云,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初举例显妄竟。

来源:佛教网 | 佛学文集 | 大经大论





   往期阅读: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六(5)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六(4)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六(3)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六(2)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六(1)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五(7)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五(6)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五(5)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五(4)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五(3)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五(2)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五(1)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四(7)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四(6)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四(5)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四(4)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四(3)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四(2)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四(1)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三(5)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三(4)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三(3)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三(2)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三(1)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二(7)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二(6)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二(5)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二(4)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二(3)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二(2)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二(1)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一(9)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一(8)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一(7)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一(6)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一(5)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一(4)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一(3)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一(2)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一(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