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位人民日报记者亲历1997年香港回归,镜头中一定有您不知道的珍贵历史瞬间!

孟仁泉许涿李石营 金台唱晚 2021-12-21



点击“金台唱晚”关注




编者按:

1997年7月1日凌晨,位于维多利亚海湾之畔的会展中心依旧灯火通明,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于此。象征英国的米字旗徐徐降落,零时整,五星红旗在这里冉冉升起!被殖民156年的“东方之珠”正式回到祖国的怀抱!


回望20年前,那情那景,历历在目。今天“金台唱晚”微信公众号推送“香港回归20周年”专题文章收官之作,人民日报社原总编室高级记者孟仁泉,人民日报海外版原高级记者许涿李石营《镜头见证香港回归》一文,请您跟随亲临现场采访的三位人民日报记者,重温20年前香港回归的盛况。


抵达香港第二天,人民日报社香港回归采访记者海上合影。(左起:李舸、严泉兴、曹宏亮、江绍高、郑德刚、何加正、郑固固、姚小敏、李石营、齐欣、孟仁泉、王楚、徐如俊、易凯)



🔹全文共2154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金台唱晚”微信公众号经作者授权推送

🔹微信ID:rmrbjtcw




01

香港新纪元的第一个镜头

许涿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是赴港采访的重头戏。我和孟仁泉被安排作为摄影记者采访,我们心中感到既光荣又责任重大,必须尽力做好事先的准备工作。为了熟悉场地,老孟凭一张会展中心参观证先进入交接仪式的会场,实地考察十分仔细(当时我被分配在后场拍全景,老孟在前场主席台左侧拍近景)。他看到指定的拍摄位置和角度对完成任务十分不利,回来后马上与我交流研究拍摄方案。


许涿采访香港回归的记者证(许涿 摄)


在后场拍五星红旗升起这一历史性镜头是我的任务。除了拍摄全景外,还要拍一些人物特写,需要准备一个600毫米的长镜头,但我们手头没有,后来了解到佳能公司驻香港办事处开设了租借设备的服务项目,6月29日早上7点,孟仁泉、李石营和我3人顾不上吃早饭就赶往佳能公司办事处借镜头。办事处10点上班,我们排在第二位。当得知此办事处只有一只600毫米镜头可以借时,心中直打鼓,急忙向排在第一位的美国记者询问他借什么镜头,当了解到美国记者不借600毫米镜头时,我们这才算松了一口气。后来才了解到,按规定租借的镜头必须当日归还,所以我们当天没借。


第二天,我和李石营只好再去排队。这回我们6点钟就去了,还好排在第一位,心里踏实多了。4个小时后,我们扛着沉重的镜头返回了驻地。为了熟悉镜头,我在驻地的楼顶反复进行对焦、取景练习。为了拍好交接仪式,我准备了两台佳能相机机身(同装800度的富士彩色负片)、3只镜头(28—105毫米、80—200毫米、600毫米)和两个三脚架。下午我对交接仪式的每一项步骤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算好每一步拍几张,保证在最关键的时刻不需要换胶卷。这一天忙碌着的一切,都为晚上神圣时刻做了充分准备。


拍摄前准备就绪的许涿(许涿提供)

图中椭圆处为许涿拍摄位置(许涿提供)


神圣的时刻到了,我按预想的每一步按动着快门。但这时发现架在三脚架上的相机在抖动,原来是下面的木板不稳。于是我干脆把80—200毫米的那台相机从三脚架上摘下来,用手端着拍(主席台被灯光打得很亮)。7月1日零时,我按下了最激动人心的快门——五星红旗升到了旗杆的顶端,摄下了香港新纪元的第一个镜头。这张五星红旗在香港土地上第一次高高飘扬的彩色照片,在当年7月1日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版最突出的位置,以四栏的篇幅刊出。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图为交接仪式会场。(许涿 摄)

1997年7月1日香港印刷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时任人民日报社领导和采访香港回归的记者在报纸头版签名。(许涿 摄)






02

目击英国国旗在香港降落

孟仁泉


随着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日子临近,那几天前来港英当局总督府围观英国国旗、殖民地时期香港旗降落的市民和游客明显比往日增多。虽然那身着苏格兰裙和穿着花袜的英国士兵收旗的动作一如往昔,但是看上去似乎更多了几分滑稽和忧伤。


香港回归前夕街景(孟仁泉 摄)

香港市民热切盼望回到祖国怀抱,香岛中学在回归前升起五星红旗。(孟仁泉 摄)

归心似箭,香港市民争购回归纪念品。(孟仁泉 摄)


由于6月30日要去采访香港回归交接仪式,我在6月29日傍晚赶到总督府,挤在人群里看英国旗手降旗。日落时分,从总督府旁边的营房里走出3名士兵。他们既不扛枪,也不走正步,走向旗杆时的精神头,比起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上的国旗班战士可差远了。他们慢条斯理地将旗帜一一落下,然后对折又对折,端在手里,扭头转身,悄无声息地往营房走去。


英国旗手收起在香港上空飘扬了150年大英帝国米字旗。(孟仁泉 摄)

香港市民围观英国旗手收拾降落的米字旗。(孟仁泉 摄)

英国旗手收起在香港上空飘扬了150年的大英帝国米字旗。(孟仁泉 摄)


此时围观的人群热闹了起来,人们开始追着3名士兵询问,大概是问他们香港回归的感受。士兵并不作答,面露不悦。其中一个高个士兵甚至急得快跑几步,“腾”地跳起,越过营房前的栅栏,钻了进去。围观追赶的人群这才作罢。现场记录的几张照片,20年后再翻出来看看,甚有趣。


红色箭头处为人群中的孟仁泉(孟仁泉 提供)






03

雨水打湿了我的相机

李石营


我曾多次采访国内外大型活动,但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采访让我终身难忘。


1997年7月1日凌晨1时30分,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暨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在会展中心新翼七楼隆重举行。我与人民日报社同仁孟仁泉、李舸分别在3个不同角度拍摄。我在最后一排过道搭起的台阶上用400毫米长焦距镜头拍摄。不知是记者过多还是木板承受力太差,只要有人一动,旁边记者的相机就跟着晃。如有人走动,周围四五米的距离都会感受到明显的颤抖。这对摄影记者来说是大忌。为了确保照片质量,我迅速调整了相机的快门速度。当宣誓就职仪式开始时,我抑制住内心的激动,用中焦、长焦距镜头,拍下了这一珍贵时刻。


1997年7月1日凌晨,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宣誓就职,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监誓。(李石营 摄)


就职仪式结束后,我冒雨赶往文锦渡,等候拍摄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的场面。拍了一些群众欢迎的照片后,暴雨夹着狂风越下越大,迎着风人都喘不上气来,一米之外一片漆黑。我拿相机的手稍一松,雨伞便被一阵狂风卷走。这下惨了,两台相机全部暴露在雨中。无奈,我将一台相机揣在摄影背心里,弯下腰用身体挡住暴雨,护住另外一台相机,但仍无济于事,我全身从里到外早已淋个透,鞋里的雨水一走动便吱吱作响地往外溢。大约凌晨5时许,解放军的车辆陆续开到。这时,新界北区上水、粉岭等地区的群众冒着倾盆大雨,手举国旗、区旗热烈欢迎解放军。当解放军政委熊自仁接受新界北区上水、粉岭等地区群众代表的锦旗和牌匾时,我只拍了5张相机便停止了工作,另外一台相机在大雨的洗礼中早就“歇菜”了。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展中心新翼举行。图为位于维多利亚湾畔的会展中心新翼,华灯齐放,一片辉煌。(李石营 摄,1997年7月1日人民日报4版刊登)


乘车返回驻地时,能坐20几人的中巴车里只坐着我和文字记者两人。车内冷气开得巨足,将落汤鸡般的我冻得瑟瑟发抖,咬牙坚持了一个多小时后回到驻地,第一件事便是先将淋湿的相机、镜头和闪光灯晾在通风处,然后冲了个热水澡,美美地睡了一觉。



注:文中图片由许涿、孟仁泉、李石营、刘福明等提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金台唱晚”推荐阅读:

他是新闻巨擘,他是金融巨子——他们更是香港不能忘却的红色脊梁!


一篇人民日报记者的"内参"文章,是如何引起邓小平注意的?它对恢复高考又有怎样的意义?


他孤身深入战场采访联合国维和行动,原来他与联合国有这样的不解之缘!


三段珍贵记忆,都与联合国有关!且看这位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的岁月回眸!


这么多头版不是白来的!独家揭秘人民日报记者“两会”采访报道技巧!


回忆国庆45周年难忘的拍摄经历!


史海钩沉

细述人民日报社史社闻、报人风骨

见贤思齐

分享新闻老记写作经验、人生感悟


如有投稿,请发送邮件至:

jttx2012@sina.com

如有问题,请致电:

010-65369433



解锁更多精彩文章

人民日报社“金台唱晚”

微信号 : rmrbjtcw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