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阶梯式发展论: 地学哲学研究之启迪

2017-06-23 林芳 赛杰奥

 

朱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秘书长、原地质矿产部部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理事长。自从事地矿工作44 年以来,为中国地质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曾为国家建设大政方针提出过一系列的建议,得到过重要的采纳。“阶梯式发展” 理论是朱训同志重要的哲学思想和理论。

 


“阶梯式发展” 理论是朱训在长期的地质矿产勘查实践中、在找矿哲学的基础上,根据地质找矿的阶梯式发展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提炼出的理论观点,使阶梯式发展由自然科学上升为社会科学。


朱训阶梯式发展理论的观点,在1992 年出版的《找矿哲学概论》 一书中公开发表,随后作为一部专著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 期刊上发表。在他提出阶梯式发展理论的观点之后的二十多年中,通过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对客观物质世界运动和人类认识运动的深入研究,发现阶梯式发展现象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方方面面。从而提出了阶梯式发展是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和人类认识运动的一个重要形式这样一个观点。这个新的观点于2012 年发表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上。

 

朱训的阶梯式发展论阐述了客观物质世界运动和人类认识过程不是简单的直线上升式的发展,发展是有阶梯性的,是从一个台阶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各个台阶间的界限是分明的,在一般情况下,阶梯是不可跨越的。

 

阶梯式发展有几个特点: 第一,阶梯式发展是一个上升的、前进的运动过程,发展是不平衡的,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第二,阶梯式发展上升阶段之间都是质的飞跃,是一个量变与质变的过程。第三,阶梯式发展在认识的每个阶段上,都包含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的循环上升过程。

 

阶梯式发展论表明,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和人类的认识过程不是简单的直线上升式的向前发展,发展是有阶梯性的,是从一个台阶上升到更高的台阶,各个台阶之间的界限是分明的。阶梯式发展理论坚持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解释了客观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此,阶梯式发展是量变、质变规律的中国式表述和事物发展过程的表述

 

阶梯式发展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发展的思想提供了新的理论。关于哲学的否定之 39 38406 39 15287 0 0 4788 0 0:00:08 0:00:03 0:00:05 4787定规律,恩格斯提出了螺旋式上升理论,毛泽东提出了波浪式前进。螺旋式、波浪式是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表述。毛泽东波浪式发展阐述了事物都是前进的,但是不是笔直的,而是曲折的。阶梯式发展的规律是量变质变规律的一种表述。恩格斯讲世界不是事物的结合体,而是过程的结合体,事物发展都是过程。发生、发展、灭亡都是过程。而过程区分阶段,阶段之间有区别,阶段之间也有联系,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量变引起质变,量变到一定的关键点发生质变,质变又带来新的量变。毛泽东有一个关于部分质变的思想,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这个思想丰富了辩证法。而部分质变的思想,可以和阶梯式结合起来。毛泽东叫部分质变,邓小平把经济发展称为台阶式,而朱训提出了阶梯式发展。邓小平的台阶式主要是针对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而论述的,而朱训则把它上升为世界观,提出了阶梯式发展,可以说是对量变质变的一个新的表述,特别是对部分质变的一个新的表述。事物发展过程中通过量的变化积累引起质变,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每个阶段里边,又有一些小的量变,有小的或大的阶段,这些小的阶段或大的阶段都是台阶,因此这也符合台阶式发展的规律,而阶梯式发展是客观物质世界运动的重要形式。人类社会也是呈现阶梯式发展,阶梯式发展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例如,对我国资源现状的认识就体现了阶梯式发展,从资源总量,地大物博,到人均变成资源小国。我们在对我国资源国情的认识上上了一个新台阶,促进了我国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这是一个重要的认识。


▲ 朱训阶梯式发展模式示意图


人类社会也是阶梯式发展,就人类的分工,所有制的阶梯式也是这样,每一次所有制的更替,都是分工与发展的相对应,都是发展到更高一级的阶段。社会形态的阶梯式递进,一种社会形态上升为另一种社会形态,说明人类社会从一个阶段上升为另一个新的阶段。社会性质变化根本的推动力是生产力的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影响着社会形态的变化,这也是一种阶梯式发展。经济建设空间分布的可持续发展,比如说: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依序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从沿边到沿江、内陆省区梯次推进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一体的总体布局也是一步一步形成起来的。

 

阶梯式发展也广见于社会生活之中。广见于日常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之中,像爬楼梯和登山,这都是阶梯式运动。而纵观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历程,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发展过程也呈现阶梯式。随着生产力的增长,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呈阶梯式发展,但是量的增长过程中也有阶段性的差别,有部分质变,是不简单的量的增长。显然,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是不同的,这也就是质的飞跃。因此,阶梯式发展是质变规律的通俗表述。

 

在发展阶梯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阶段之间的区别,各个台阶里有部分质变,而台阶之间又有区别,不能混淆,也不能跨越。这也是阶梯式发展理论在可持续性发展中的特定意义。而每个台阶都有其本质的定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总量大幅度增长,国际社会地位也逐步提高。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并没有发生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所以国家的基本路线不能变,发展战略不能变,基本制度不能变,大政方针不能变。不同的台阶要有不同的政策,但是却不应超越阶段。因此,阶梯式发展是量变质变规律的中国式表述。除此以外,当台阶出现质的飞跃的时候,要勇于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勇于创新,踏上新的台阶。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实现质的飞跃的时候,不要保守,要敢于突破原有的东西,上一个台阶。要善于反思,无论是华丽的辞藻,还是严密的数学分析的迷人景象,都不应当蒙蔽我们的眼睛,使我们看不到决定整个过程前提之不足。纵观中国发展也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到20 世纪末,解决温饱问题;第二阶段到2020 年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三个阶段到2050 年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可以看出,我们在解决温饱条件下,鲜明地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20 年以后,我们要为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奋斗,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

 

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依赖于实践,服务于实践,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使人的认识发展必然沿着阶梯式的路径前进。人类认识阶梯式发展的实现途径,只能是实践。而且这种阶梯式认识发展可以实现的关键环节在于影响事物变化发展的关键因素的提炼和被认知。因为客观是阶梯式发展的,那主观认识当然是要认知一致,而认识也是一种阶梯式认识运动。以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为例,最初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坚冰的,就是发端于农村的改革实践: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 位农民于1978 年冒着极大的风险进行土地承包活动,不仅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道路,也拉开了我国对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梯式的发展。无数事实说明,我们对物质世界的深刻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

 

阶梯式发展是量变质变规律的中国式表述,是事物发展过程的表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实践意义。阶梯式发展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揭示了客观物质世界和人类认识运动的重要形式,揭示了人类认识运动发展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学说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一个新工具、新方法和新手段。除此之外,它揭示了客观世界和主观认识许多规律性的东西,为我们实际工作提供了指导原则和基本思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的相互沟通;需要自然科学和哲学的相互融合。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也需要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的相互沟通;需要自然科学和哲学的相互融合。那么,在自然科学和哲学的鸿沟之间就需要架起桥梁。而桥梁必须从两头开始——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同时开始。因此,架起桥梁的最佳方法就是对自然科学方面的经验进行哲学思考。《阶梯式发展论: 地学哲学研究之启迪》(朱训,林芳编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7. 3)一书结合地球科学与哲学,共收录阶梯式发展论相关文章24 篇,从阶梯式发展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阶梯式发展是事物发展的重要形式、阶梯式发展对事物发展的指导意义三大部分进行探讨和论述。为广大从事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专家学者提供了实践经验。

 

特别感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学哲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毕孔彰、特聘副理事长王恒礼在本书收集、整理、出版过程中所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林芳

博士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助理研究员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副秘书长

 


本文为《阶梯式发展论: 地学哲学研究之启迪》(朱训,林芳编著. 责任编辑: 张井飞.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7. 3)一书“前言”。


 (地学哲学文库: 19)

ISBN 978-7-03-051488-2

 

阶梯式发展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化。《阶梯式发展论: 地学哲学研究之启迪》收录了朱训同志1991 年首次提出阶梯式发展论以来发表的有关阶梯式发展论及实践的主要论述,同时,也收录了部分其他专家学者对阶梯式发展论在不同领域应用的相关研究论文。


文章速览

关键词 |  气候变化白皮书(2015年) | 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 流域水循环 | 中国经济社会 | 水资源 | 冰川 |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 生物多样性 | 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 | 自然地理 | 历史自然地理 | 古地理 | 地貌 | 海洋地理 | 概率时间地理学 | 植物区系与植被地理 | 制度经济地理学 | 经济地理学 | 地貌图集 | 地球生物学 | 地震预测 | 历史水文地理 | 水科学 | 孢粉学 | 板块构造与大陆动力学 | 环境科学Ⅰ | 地理环境 | 创新集群 | 城市化 | 城市群新论 | GIS | 中国生态环境十年演变与评估 | 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 | 塔里木克拉通 | 南黄海盆地 | 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成矿 | 可燃冰(中国工程院报告) |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 | 北京沙尘暴 | 天然气水合物试的环境效应 | 新疆西准噶尔金铜钼成矿作用 | 作物理化参数遥感定量反演 | 海洋科学 | 古脊椎动物学 | 土壤入渗测量 | 华北地貌新论 | 土工袋技术 | 深空行星形貌测绘 | 全球中、新生代大地构造图 | 创新地理学 | 钻冰取火记 | 微体古生物学 | 中国及邻区盆地火成岩油气地质图 | 青海柴达木盆地盐湖 | 黄河近年水沙锐减 | 

(本文编辑:刘四旦)



地球为你而转!

欢迎关注:赛杰奥(sci_geo)

科学出版社地球科学订阅号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购买本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