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宣讲《民法典》:10个实操技巧说动客户请你做律师

姚俊倩 法律演讲与写作 2020-11-07

特别感谢:万商天勤(西安)律师律师事务所律途团队、盈科(南京)律师事务所魔法团队、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师事务所杜洪硕律师、福建懿茂律师事务所黄桐川律师。


没有你们加班加点的付出,就没有这些《民法典》精品课程以及这篇文章。





民法典宣讲团已经在神州大地上遍地开花,最近的你是不是一边在埋头啃着《民法典》,一边在苦恼着如何给客户讲好《民法典》呢?


我最近也在集中和一些律师朋友打磨《民法典》的系列课程。


比如,针对企业普适性的入门《民法典》课程——《企业家必须知道的<民法典>十大影响》。


针对企业家高净值人群的:《做好私人财富规划:<民法典>的12大影响与应对》。


除了这类普世性的《民法典》课程,我们也做了进一步聚焦。面对精准的客户群体,比如给小额贷款公司高管、给高新技术园区政府、给HR群体,打磨给他们讲《民法典》的课程。


每天泡在《民法典》的课程打磨中,有了不少打磨的经验,复盘总结成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


先讲个前提,以终为始,给客户宣讲《民法典》,我们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是说清楚民法典的知识要点?还是通过讲《民法典》,说动客户【请我这个律师】?


好了,话不多说,答案显而易见。这10个小技巧,集中“砸”的点,都是“说动”。


1


“业务场景+数字”起个课程标题


先来对比三个标题,假设我们是做小贷业务的企业老总,而不是律师,你会选择哪门课去听呢?


1、《民法典》总则解读

2、《民法典》解读:合同篇通则中的重要变化

3、《民法典》对小贷业务的8大影响与应对


肯定是第3门,因为:


1、标题中有“小贷业务”和他息息相关的业务场景;

2、数字“8”加强了对课程干货与体系的潜意识认知;

3、“影响与应对”的用词与对应关系提升了课程的实操感。


2


依客户“业务场景”搭建课程框架


对比这两个框架,身为企业家的你,会选择听哪个课呢?


课程框架1:

  • 合同篇

  • 人格权篇

  • 婚姻篇


课程框架2

  • 商业交易

  • 人力管理

  • 财富传承


相信会是第二个。


第一个框架适合律师听,是一种知识点的讲解,但不适合客户。客户不需要掌握具体的知识点(除非他想跨界,去考司考做律师),他需要知道的是《民法典》对他的业务有啥影响,他需要做什么动作来应对。


所以,用他的业务场景,来搭建课程的框架,才是王道,顺位有三点:


1、模拟业务场景

2、梳理客户业务动作与流程

3、挑选出哪些会受到《民法典》影响


再举一例,加强具体应用。


你的讲课受众是更加精准的受众群体,比如园区政府。那么,就可以模拟出他的日常业务场景,假设华为入驻了该园区,从完成从招商引资到园区日常管理的全过程,政府要做哪些事,而这些事中,哪些是受到《民法典》影响的。


最终搭建出来的框架如下:


如果你的课程还是按照民法典的总则、分则(合同篇、物权篇、人格权篇...)这种顺序或者说目录来讲,那么请一定改掉。


3


用“场景+动作”构建课程小标题


首先看这个课程章节小标题:


仅仅签订了租赁协议,就可以对抗抵押权吗?


是不是有点像在考客户一个专业的法律知识要点,像司考题。客户可能会有两个下意识的反应:这个问题和我有啥关系?我又不是学法律的,这么专业的问题,我怎么可能知道。


所以,针对这两点,问题就要做个改编,变成和客户相关的,操作性问题,而不是客户感知不到相关性,判断是否的专业知识性问题,如下:


在抵押房贷时,抵押的房产被租出去了怎么办?


但是做了改编后,我们还是不满意,因为我们再次回到讲课的目标,是要说动客户去做一件事,【请我这个律师】,要加深这个潜意识与潜动作,就就不如这个小标题来得直接与起劲,发人警醒:


在抵押放贷时,房子一定要现场调查排除“倒签”


这种【场景+动作】的架构,发人警醒,能让受众为之行动,而不是听了个概念无动于衷。后续怎么做现场调查,怎么发现“倒签”?这都是埋下了法律服务的需求钩子。


趁机考考大家,给大家一个练习题目,如何改下面这个小标题呢?


物权篇新增居住权,对小贷公司有何影响?


先来分析一下:


物权篇,无用信息,小贷公司不需要知道居住权是在物权篇里面。他不是律师,不需要对民法典有体系的掌握,只需要知道自己在做抵押放贷业务的时候,要做哪些改变去应对《民法典》给他带来的影响。


我们的课程不是说清楚居住权这个概念是什么,从纸面上谈对客户有什么影响,而是要从实践中谈,说动客户去行动,去做一件事。


参考答案大概长这个样子:


在抵押放贷时,房子一定要多查一个居住权


4


通过“短视频+画图”讲活案例


当下是短视频的天下,注意力高度被分散,抢占客户的注意力实属不易。那么,”以毒攻毒“,短视频也可以为我们所用,去讲活一个案例。


举例,讲居住权的案例应该怎么讲?


首先说个普世道理,任何一门课,如果主题涉及到婚姻家事财产,会有非常多的家常伦理道德剧,给大家提供素材。即便你可能和我一样,不看这类电视剧,但是通过微信文章搜索、百度搜索,一下子都能找到这其中的八卦片段。


然后再用quicktime或者录屏的软件,截取相关的片段,放到课件中即可。


以下是两种不同课件呈现方式的对比:


第一种:纯文字              


第二种:视频+画图


比起第一张课件满屏幕的文字,3个人以上的人物关系看花了眼,视频+画图的方式,传播的效果就强太多了。


在这里,再次回归目标,通过短视频+画图讲案例,让客户为之入谜,不过这个入迷,不是扑朔迷离的案情,不是艰深难懂的法律分析,而是有代入感地入迷,让他觉得这事和他可能相关,并且对其中律师发挥的关键作用有认知,客户才会"动心",想要请这个律师来帮他解决他会遇到的法律问题。


比如这里,接下来,模拟一个场景,把这个热闹的《都挺好》的片段,让受众,小贷公司”代入”了:如果苏明玉把房子抵押给小贷公司......


看到这,小贷公司的高管们就有直接的“切肤”认知了:居住权非常影响小贷公司对房屋的估值、放贷的额度等日常业务。


要查居住权,去哪里查,怎么查,如果没有登记但是人确实就住里面有争议怎么办,这都是律师可以发挥大作用的地方。


5


讲法条变化要匹配案例对比


《民法典》一典既出,九法废止,其中的改动之大,范围之广,让很多律师在给客户讲《民法典》的时候,都不忘给个法条对比的图,比如这样:


有对比的法条图,是挺不错的,加强了受众对法律变化的直观认知,而且让律师的讲课,也有权威溯源。不过,光有这个法条对比,就讲完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对客户的影响,那就有所缺失了。


回到目标,我们不是传播法律知识点,而是要说动客户【请我这个律师】,因而,比起干瘪瘪地对比法条,匹配上案例做对比,才能更好地达成“说动”客户的目标。


比如,匹配上图的法条对比的案例对比:



同样的案情,因为法律变了,造成了截然不同的结果,运用案例,给小贷客户“活灵活现”地讲出这个影响,才能真正说动客户去重视《担保合同》,请个专业律师来把关。


6


讲法条要做好“大白话”翻译


法律法规普遍都不是那么“好看”,这也是正在啃《民法典》大部头的大家耐着性子没办法,谁叫我们是律师,看家本领,必须得掌握。不过对于客户而言,他们就完全没有动力去看、去读这些大部头了。


客户需要有人帮着把法言法语给掰开了,揉碎了,翻译成大白话,给他一讲,他就get到点,而不是被各种专业词汇,法律逻辑,立法技术给搞蒙圈了。


因而,咱们在讲课的时候,列出法条,绝对不是给客户去一字一句去看的,更不是给我们自己一字一句在客户面前朗读的,它仅仅是个宣示权威来源的依据,证明律师说的都是有据可循的


翻到法条页面,提一嘴:”这是民法典第1064条的规定”,然后迅速翻页即可。


不然你在读,客户的眼睛在看,嘴巴读的速度又比眼睛看的速度要慢,客户看完了,你还在读,且不说客户看不看得懂,他看完后,绝对会走神,因为你还在读他看过的内容。


翻页过后,做一个法条经过翻译后的”大白话“页面,如下图:


再次重申课程的目标,这个”债权人无法举证”,就是埋下的法律服务钩子所在:找个专业人士来帮你,胜算会大一些。


7


做互动要给选择题


如果你的讲课已经有意识地去设计一些互动,增强受众的参与感,给你点赞。不过,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没有人回答响应的尴尬。没事,我也遇到过,尴尬多了后,就学会怎么去解决避免尴尬。


总结下来,90%的情况没有人互动是因为问的问题太发散了,不好回答。比如:


大家在做放贷业务的时候,有遇到哪些困难?


这个问题就太宽泛了,不知道从哪里谈起,尤其是在线上的环境,要回答,还得敲字。改编一下,这种就更加好:


“大家在做放贷业务的时候,是不是遇到这些困难?

1、...

2、...

3、...

4、...

有遇到问题1的,举手了解下(线下讲课)

有遇到上面这些问题的,可以回复相应的数字在评论区(线上讲课)”


8


做总结增强收获感


总结能够极大地提升受众的收获感,收获感强了,对律师的专业信赖也会提升,客户选择你做律师的几率也就有大了。


下图就是一张简洁的干货内容总结页面:


类似于我dang的一些宣传"三个代表"、“四个现代化”啥的,四个“一定要”这种口号式的总结,能加深印象,增强信息的传播力。


如果能够统一说法,达到做朗朗上口的打油诗境界,配上现场的演绎,效果会非常不错,如下图:


9


送礼物加上微信


大家现在讲课,在课程留微信二维码给客户去扫已经是行业共识了,不过不知道你有没有去统计过自己讲完课后的加微信人数比例(加微信人数/听课总人数)呢?


把客户从公域流量转移到私域流量上,做朋友圈的长期影响与私信的互动链接,加微信是说动客户【请我这个律师】的关键动作。


而激发客户加微信,提高加微信的人数比,和咱们多聊几句,聊出需求,聊出我们的潜在客户,有个绝佳的方法,就是在课程结束的时候,送个于客户而言有用,客户想要的礼物。


比如,针对私人财富规划的《民法典》课程,送《私人财富规划白皮书》::


针对小贷业务的《民法典》课程,送《小贷公司必须知道的民法典常识手册》:



10


别忘了感谢渠道合作方


对外宣讲《民法典》,如果要扩大影响力,超出自己的人脉圈,少不了和渠道平台合作,借助政府园区、工商联、协会、商业机构等渠道,借力打力,触达客户。


比如,选择和拥有丰富企业资源的网络公司合作,就一下子可以撬动到2000家的企业资源,和渠道平台合作,相比自建渠道,我们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都会大大减少。


好处这么大,要保障渠道合作的源远流长而不是“露水情缘”,在课程的开始和结尾,以及课程中间内容的设置,要给足渠道合作方“里子”和“面子”,维系好渠道关系,让双方能够共赢。


“面子”上,不管是在海报上,还是在课件里,给足渠道方主场的光芒和掌声,即便干活的都是我们自己:


“里子”上,做课程内容的设计,能够连接渠道合作方的产品、服务,让受众感受到双方的好,而不是我们单方自己的好,前后结尾处感谢渠道合作方的支持,都是必要的。



结语

             

实践证明,有这10个小技巧的加持,基本上课程结束后,不认识的潜在客户、已有客户的新需求都会蹭蹭蹭“冒出来”,助教加微信、接咨询、做跟进......忙都忙不过来。




这种“甜蜜的负担”,期待你也能够享受到。





题外话

 

天哪,这篇文章一气呵成,我竟然没有拖稿,从有这个想法到写完,大概也就一天的时间,这种感觉太好了。


其实最近还屯了些文章,讲法律服务产品手册制作的,没有排版,因为图太多了😅


相关文章推荐: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