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骨髓炎灸脐疗法

2016-05-10 妙音 念佛真好

微信公众平台:新朋友点击箭头上方念佛真好、敬请关注、免费订阅


骨髓炎,中医名字为附骨疽,民间俗称“铁骨瘤”,骨髓炎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骨髓、骨皮质和骨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数由血源性引起,也多由外伤或手术感染引起,多由疖痈或其他病灶的化脓菌毒进入血液而达骨组织。四肢骨两端最易受侵,尤以髋关节为最常见。临床上常见有反复发作,多年不愈的病例,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劳动能力。


附骨疽,疽之生于筋骨部位的称为「附骨疽」。多因风寒湿阻于筋骨,气血凝滞而成。 其症初起见寒热往来,继则筋骨疼痛,表面不红不热,但痛如锥刺,不能屈伸转动,久则寒郁化热,腐肉成脓,而外形仍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溃后稀脓淋沥不尽,不易收口,易形成瘘管和死骨,待死骨脱出后,才能逐渐愈合,类于化脓性骨髓炎。

凡毒气深沉,结聚于骨而发生的深部脓疡叫做附骨疽,又称骨痈、贴骨痈。因溃后常脱出败骨,故又有多骨疽、朽骨疽、咬骨疽之称。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中医讲解骨髓炎的病因,从中医学的角度讲骨髓炎病因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正气充足,抵抗疾病的能力就强,身体就健康。反之,气虚血虚,脏腑虚弱,邪气侵入,身体就会患病。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患骨髓炎的人“其气必虚”,就是患者身体虚弱抗病能力差,有了适合病菌生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这样就乘虚而入,兴风作浪。
    

也就是说首先是患者的体质弱,给了病菌一个适合生存和发展的内环境,由此治疗方面我们还是要从病人的体质入手,从改变患者的内环境入手。我们抓住了这一关键点,才得以让骨髓炎患者得以康复。
    
四肢骨两端最易受侵,尤以髋关节为最常见。临床上常见有反复发作,多年不愈的病例,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劳动能力。急性骨髓炎起病时高热、局部疼痛,若诊断不及时转为慢性骨髓炎时会有溃破、流浓、有死骨或空洞形成。重症患者常危及生命,有时不得不采取截肢保命的应急办法,但落下终生残疾,且手术费用昂贵,给病人和家庭造成痛苦。 


西医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药物治疗,即应用大量抗生素,但由于该病的致病细菌株种变异,极易产生耐药性,从而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第二种是手术治疗。此种疗法虽能清除病灶,摘除死骨,刮去破坏骨质,但难以清除肉眼难以看到的细菌。因此不可能彻底治愈。复发率极高。

化脓性骨髓炎是指因各种感染因素造成的骨髓炎症。以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骨髓炎以骨质吸收、破坏为主。慢性骨髓炎以死骨形成和新生骨形成为主。

骨髓炎,并不只是骨髓出现发炎,而是指骨头的骨膜、骨密质、骨松质以及骨髓出现感染、发炎的疾病。病人一旦患上慢性骨髓炎,除了要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治疗以外,可能还要接受多次手术治疗。疾病可以持续几年甚至十几年,往往要花很多精力控制感染、处理坏死的骨骼以及软组织的缺损。

局部症状:血源性骨髓炎早期有局部剧烈疼痛和跳痛,肌肉有保护性痉挛,肢体不敢活动。患部肿胀及压痛明显。如病灶接近关节,则关节亦可肿胀,但压痛不显著。当脓肿穿破骨质、骨膜至皮下时,即有波动,穿破皮肤后,形成窦道,经久不愈。

当骨髓炎处于平静状态、不发作时,病人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但是病变处的骨骼变形,肢体也增粗、变形。同时病变处皮肤变薄、颜色发暗、有多处瘢痕,稍有破损就可引起长时间的溃疡。有些患者可出现长期流脓的小口,脓液有臭味。慢性脊榷骨髓炎则往往有背痛、低热的现象。

当骨髓炎急性发作时,可表现为患处疼痛、患处的皮肤发红、肿胀、发热,流脓的小口流出大量的脓液,有时还会掉出坏死的骨头。死骨排出后,流脓的小口可以自行封闭,红、肿、热、痛等症状逐渐好转、消退。但是症状消退并不等于疾病好转,以后还是会再次急性发作。一般隔几个月就发作一次。

骨髓炎的艾灸穴位我们重点艾灸神阙穴(也就是肚脐)


 长期艾灸神阙穴(肚脐)的好处:“脐”是什么?  脐,俗称肚脐眼。以现代医学的观点看,“脐”只是初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的一个瘢痕组织;但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灸于神阙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气血和畅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   


 “灸脐”的作用  有趣的是,有科学家用“黄金律”来测量人体,结果惊奇地发现:从肚脐到脚的长度,与肚脐到头顶长度的比值,恰好等于0.618,就是说,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0.168在养生中起重要作用,所以“黄金分割点”应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实验研究也证明:通过药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尤其是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寿延年之作用。   


 一般来说,灸脐注意事项有三:第一,脐部有损伤、炎症者及孕妇禁用;第二,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第三,艾灸不可离脐部太近,否则易烫伤。    


常用艾灸脐两法 第一法  艾炷直接灸。将燃烧的艾炷直接悬在脐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觉得有温热感为度。每次灸15~30分钟,隔日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全年可灸、尤其三伏灸效果更佳。


因体质素虚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较好。    


第二法  推荐神阙隔姜灸。姜片厚度和一元硬币厚度差不多、用牙签把姜片上穿刺数孔,肚脐内填入食用盐、然后姜片覆盖于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上灸,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度。每次灸7~9状,隔日1次,此法同时还对因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诸症有预防作用。  


坚持艾灸一段时间后、体内正气足了、病邪被化解、疾病自然就痊愈了、死马当活马医、不妨试一试


推荐使用(点击→) 九品莲黄金艾



继续阅读



↑↑↑

敬请有缘人关注本平台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阅读此文生欢喜留言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