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 | 不朽的马克思
听书
点击音频听完整讲解
说起马克思,我们都很熟悉。中学思想政治课上,老师讲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学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门考试,曾经让无数人挑灯夜战。
那么,影响了我们一生的马克思,他到底是谁?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境遇?他又是如何创建了这一整套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呢?
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不朽的马克思》(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讲述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
全书的主要线索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作者沿着马克思的人生足迹,辅以大量的手稿、文献的照片等,用20个连贯的场景来表现马克思坎坷艰辛又波澜壮阔的一生。
这本书的重点内容有三:
少年立志
讲述了少年马克思立志解放全世界的过程。
理论初创
讲述了马克思苦学哲学经典,为创建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奋斗的经历。
改变世界
讲述了马克思在颠沛流离的后半生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资本论》,成为了世界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最终凭借对世界的伟大贡献成为了不朽的伟人。
少年立志
在普鲁士有一座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古城——特里尔古城。
1818年的5月5日,这个古老的小城里诞生了一位将要改变世界的伟人——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
马克思祖上是犹太人,他的爷爷是一位法学家,爸爸也是当地有名的律师。他的家庭条件很不错,算是中产阶层。
马克思没上过小学,启蒙教育都是由他父亲在家里完成的。说起他的启蒙教育,还得提一下特里尔这个地方。特里尔位于莱茵河畔,曾经被横扫欧洲封建国家的拿破仑征服并占领了20多年。这20多年激发了特里尔人反抗专制的民主主义精神。所以,特里尔的社会风气要比其他封建地区更开明、更进步,再加上律师家庭的氛围,马克思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接受了民主的启蒙教育。
12岁的时候,马克思进入了特里尔中学,这个学校的老师也都是进步人士,马克思在这里进一步受到了民主思想的熏陶。法学世家的背景加上民主的思想教育,在少年马克思心里埋下了自由和解放的种子。
中学毕业后,17岁的马克思也跟今天高考结束后的少年们一样,面临着选择大学专业的问题。
年轻的马克思立下了解放全世界这样远大的志向。在他的毕业考试作文里,马克思写下了自己的志向:“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理论创世
1835年10月,17岁的马克思继承父亲的衣钵,进入波恩大学学习法律,第二年转到柏林大学。柏林大学始建于1810年,哲学大师费希特和黑格尔都当过这所学校的校长,哲学的学术氛围十分浓厚。在这里,他废寝忘食地钻研哲学经典,做了10万多字的笔记,写了4万字的论文,23岁就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马克思去了科隆,在《莱茵报》报社当编辑。莱茵报是当时著名的左翼报纸。他后来创作的《资本论》和《社会主义宣言》,就起源于当时在这家报纸上发表的文章。当时,科隆当地政府通过了一项《林木盗窃法案》,把贫苦农民捡枯树枝也认定为盗窃行为。马克思非常气愤,他觉得这个法案只是在保护占有林木的富人的私人利益,于是忍不住写文章为贫苦农民辩护。他曾经说过,“林木盗窃事件”就是他研究政治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
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和朋友共同创办了《德法年鉴》杂志,刊登在杂志上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引起了他的注意。
文章说:“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根源,消灭私有制的力量是无产阶级。”
这些观点和马克思不谋而合,他称赞这篇文章是“天才的大纲”。马克思非常想见一见这位叫做德里希·恩格斯的作者。由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制定了以后一起行动、一起著书的计划,开启了一段伟大的友谊。
马克思开始深入研究政治经济学,还跟恩格斯一起去了英国曼彻斯特考察。深入考察让马克思接触到了一些工人阶级反抗剥削的组织,其中最著名的是“正义者同盟”。这个组织是由流亡法国的德国手工业者发起的,由各国工人组成,在欧洲有好几个分部。
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伦敦举行。马克思和恩格斯提议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还提出了一个日后响彻全世界的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于是,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了。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完成了《共产党宣言》。从那一刻开始,改变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诞生了。
改变世界
《共产党宣言》出版之后,欧洲各国不断发生大规模的起义。这时候,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返回了科隆,重启了之前被查封的报社,取名《新莱茵报》,继续发表了很多文章,给各个国家的革命者提供理论和策略指导。
然而,1848年,马克思连番遭遇了极大的挫折。欧洲的工人革命被镇压;《新莱茵报》停刊;恩格斯因为参加起义被通缉;马克思自己遭到普鲁士和法国的驱逐,被迫流亡伦敦。
即使再贫困,马克思也没有抛弃无产阶级革命者。第一次革命失败后,大量革命者流亡海外,他们大多语言不通,也找不到工作。于是马克思成立救济流亡者委员会,募集资金帮助他们。他坚定乐观,勇于面对困难,成为了流亡者们的领袖和良师益友。
为了支持自己和马克思的伟大事业,恩格斯告别马克思去了曼彻斯特,重新开始他最厌恶的经商生活。在此后的20年时间里,他一直资助马克思一家,为革命事业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
在这20年时间里,马克思全力完成了改变世界的著作——《资本论》。
此时,马克思把勤奋发挥到了极致。为了给科学社会主义打造牢固的基石,马克思想要系统阐明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揭露资本家是怎样剥削无产阶级的。于是他在之后的20年里,每天都去大英博物馆贪婪地看书,研究政治经济学原理。
在做了大量的学术研究之后,马克思开始动笔了。这段时间是他最为贫困的时候,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的每周两英镑稿费是他唯一的固定收入来源,根本维持不了生计,只能长期靠恩格斯资助。马克思卧薪尝胆,终于在1867年出版了《资本论》这部巨著的第一卷。
这本书一问世就被工人阶级视为圣经,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面世150多年来,被译成50多种语言在全世界广泛传播,甚至到2008年金融危机时仍然热销,对现代经济学仍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更重要的是,《资本论》有现实的指导意义。1864年,欧洲再次掀起了革命浪潮,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第一国际成立了。以巴黎公社起义为开端,无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马克思成为了各国工人阶级公认的精神领袖,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开花结果,他终于完成了这一生为世界所做的贡献。
1883年3月14日的下午,恩格斯像往常一样来马克思家做客,发现他已经捧着一本书永远地睡着了。
恩格斯花费了十几年时间,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三卷,继续宣扬马克思主义,直到1895年8月5日去世。
列宁曾评价说:“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动人传说。”正是这份坚定伟大的友谊,让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在历史上成就了不朽的功绩。
以上内容摘编自《不朽的马克思》,图源:网络
精彩推荐
公告
转载请注明来自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投稿与合作事宜请在微信后台留言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