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读书日 | 这些年,我反复阅读的十本书(中)

郝晓东 啃读者 2022-04-17
注:昨天推出三本书的介绍(链接:世界读书日 | 这些年,我反复阅读的十本书(上)),引起许多朋友的关注和兴趣。但不少朋友反馈,虽然读过,但难以完全读懂。
今天推荐的这三本书难度不大,但即使如此,如果没高人引领导读,依然难以汲取精华。
这也是现实,没办法。
十年来,我之所以能获得一鳞半爪,一是依赖共同体的力量,二是不断与实践打通。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懂字面意思,而是缺乏存在性领会。
许多有价值的书,需要用生命来阅读,一生来阅读。
这种阅读,就是:活出来。
四.《静悄悄的革命》

这是一本教育学著作。作者佐藤学是日本著名教育家,其著作在钟启泉等教授的翻译和推介下,在中国基础教育界广为流传。这些年来,佐藤学在国内的知名度一直很高,华东师范大学陈静静博士成立学习共同体研究院学习推广佐藤学的教学理论。佐藤学也多次来中国考察交流。
一般的高校理论研究者不同,佐藤学常年深入中小学听课,对基础教育一线教学非常熟悉,所以,提出的建议有实际操作性。
佐藤学敏锐地发现了在纠正“一言堂”“填鸭式”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强调学生中心而导致“主体性神话”的弊端,他做了细致研究并提出应对的思路和策略。
佐藤学深受杜威的影响,希望通过变革课堂、课程、教研和学校,加强学校与社区乃至社会的沟通,构建学习共同体式的学校。
但因为他缺乏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缺乏如怀特海那样将认知放在时间中考量和对教育目的的终极性思考。
教师如果缺乏深厚的学科素养和心理学知识,片面地强调对话,也很难真正建构概念,朝向有意义的学习。
2010年左右的时候,我在网师选修了“静悄悄的革命”课程,起初也是没有完全学懂这本书,只是对人与知识、人与人、人与自我三重对话理论印象深刻,因为这是支撑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的重要理论之一。
2018年,因为我要指导中小学课堂教学,就在常春藤读书会与朋友们共读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学校的挑战》《教师的挑战》三本书。2019年,为了让更多教师了解和学习,我在网师开设课程讲授这本书。期间,在忻州市第四中学和原平市第三小学对这本书进行了导读讲解。
最近,我看到不少老师在读佐藤学的《教师花传书》,但我还没顾得上阅读,不敢妄加评价。
读完这本书,我的收获主要是增加了一把解析课堂教学的工具。现在,教学中的形式主义仍然严重,课堂上重视互动,老师“满堂问”,学生看似“小手如林”,实则有不少是浅学习、假学习。佐藤学提出“被动的能动性”“润泽的教室”“聆听比言说更重要”“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交响乐团式的教学”“三重对话”等观点,就切中时弊。
针对学校的变革,他说“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他指出阶梯型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模型存在的弊端,提倡登山型课程“主题—探求—表达”模型,他在学校变革、课程建设等方面的许多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难度不大,适合中小学教师,教研员和校长阅读。
参读书籍:《学校的挑战》《教师的挑战》
五.《传习录》

这本书记载了王阳明全部重要思想的主要表达,和这些思想发生、发展、形成的全部过程,集中阐述了阳明心学中“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大核心命题,是了解和读懂王阳明其人其书的必读之书。
王阳明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反动,也是孔孟儒学的回归。他敏锐地洞察到世人心灵遮蔽,片面陷入“格物致知”的误区,物控制了人,生命丧失活力与自由(哲学意义)。
在知识爆炸、信息增多,成功学、市场主义盛行的今天,阳明心学尤其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但是阳明学问的不足也很明显,过度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而忽视了环境对人的塑造。我甚至想,优秀乃至卓越者更容易学习王阳明,而对普通人很难学王阳明,因为普通人往往是被环境刻
当然,阳明肯定不会同意这种意见。
我之所以对这本书产生兴趣,是多年前在内蒙鄂尔多斯罕台小学内,见到一块大石上刻着王阳明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因为对这四句话不理解产生好奇,遂产生阅读这本书的念头。
2017年,我在常春藤读书会发起共读,一冬天,与朋友们每周末相聚逐句啃读《传习录》。围绕这本书,又共读了《阳明学述要》《中庸洞见》《中庸》等几本书。网师一周观察也专门写过相关文章(链接网师一周观察(31)| 倾听王阳明穿越时空的洞见)。
去年,我在忻州师院人文经典读书社上,也带着老师们共读这本书,引起不少朋友的兴趣。
这几年,经常会翻出这本书,对其中的一些语句,默念涵泳,常读常新。
这本书对我的启发有三点:一是让我从整体、联系的角度理解世界和事物,而不至于割裂、碎片化;二是通过知行合一、事上磨来修炼心性,致良知;三是在遇到困境和挫折时,内心能恢复宁静和强大。
这本书虽然是文言文,但接近口语,加之大部分都有翻译,并不难懂。许多版本中,中华书局的版本比较权威。
只是,如果没有一定的中西方哲学的背景,阅读王阳明也容易跑偏。
参读书目:《阳明学述要》
六.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优秀习惯》

这是一本阐述自我管理的书,在全球以32种语言出版,被福布斯评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书籍之一。
作者史蒂芬·柯维是全美25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也是一位成功的父亲,他的儿子肖恩·柯维撰写了《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也很畅销。
在变化的世界,有哪些不变的原则?史蒂芬.柯维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七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
这本书与一般流行的自我管理方面的书不同,它提供的不是零碎的技巧,而是终身受用的原则,原则后面又包含着一套深刻的价值观。所以,它不单是改变行动,而是塑造新的观念。其实,观念的革新才是行为持续改变的条件。
六年前,我在原平市带队实习支教,首次读到这本书,深有感触,就组织团队的指导老师共读。2018年,在一所中学组织读书会,也把这本书作为共读书目。
我从这本书中的收获,是一个不断渐进的过程,不同阶段领会不同。起初印象深的是书中对时间的四种分类:“重要而不紧急”“重要而紧急”“紧急而不重要”“既不紧急又不重要”。要事第一,就是要首先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
后来,因为做管理工作,需要不断沟通,对“知彼解己”有共鸣:“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
疫情期间,“以终为始”的观念又给我以新思考,人要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带着对十年、二十年后的规划来重新思考当下的选择。
这本书难度不大,适合所有职场人士阅读。特别是在青年时期或职初能阅读,意义会更大。
参读书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未完待续)
相关链接:
岁月流砂(6)|比读书更重要的是什么?
给青年教师的信(9)|暑期正是读书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